我院19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1

我院19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黄亚李洋宿怀予(通信作者)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199例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进行研究,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发生的199例抗菌药物ADR病历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199例抗菌药物ADR中,发生ADR较多的年龄段为41岁~65岁及≥65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最多。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ADR排在首位,其次为青霉素类。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严重ADR共42例,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严重ADR最多。结论:抗菌药物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5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170-02

本调查对我院收集并上报的19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菌药物致ADR的发生时间、涉及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等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收集并统计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所有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报告439例,筛选出因使用抗菌药物致ADR共199例,占45.33%。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涉及抗菌药物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严重ADR相关药品及其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原患疾病分布见表1

2.2ADR涉及抗菌药物种类分布

统计中9类30个品种药品,头孢菌素类排在首位,其次为青霉素类,见表2。

2.3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3

2.4ADR发生时间统计

ADR最早发生在开始用药3min后,最晚发生在用药21d后,见表4。

2.5严重ADR涉及药品及转归见表5

表1抗菌药物致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原患疾病分布

表2发生ADR的抗菌药物种类、构成比及药品名称

表3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注:一例ADR表现可能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故总例次数>199例。

表4ADR发生时间统计

3.讨论

经研究可知,为减少ADR的发生,临床应严格把握适应证,结合患者生理状态和特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遵循个体化给药,尤其是特殊人群注意ADR监测[1];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严格规范静脉给药指征显得十分重要;静脉滴注抗菌药物1h内应加强监护,抗菌药物使用较长疗程患者为ADR重点监护对象;在应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并做皮试敏感试验[2]。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我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尤其关注特殊人群安全用药,定期举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做好ADR监测,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海霞.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91-92.

[2]李艳平.头孢菌素类的不良反应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6):68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