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分层施教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分层施教的有效途径

吴秀春

摘要: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为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积极探索分层备课、分层施教、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和分层评价以及多层互动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分层施教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施教过程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机会不均等”,特别是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实施英语教学尤为突出。因此必须探索一种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并能贯彻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分层教学”恰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以人为本,合理分层

职业院校学生英语成绩的差异是明显的,较好的在80分以上,一般的50~60分,最差的仅20分左右,教学目标难以同步实现。因此在入学测试基础上,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对学生进行了合理分层。这里强调一点是,分层不但但是仅凭学生的成绩,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一、二、三层,而忽视每个学生的差异,忽视层次中又有多种层面的存在,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预期和心理特征等,必须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如果以测试作为分层的唯一依据,往往会产生错层,因此,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秀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B层为中等生,约占全班人数的50%,C层为学习困难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再分别确立学习目标。对C层学生的培养主要着眼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B层学生更侧重知识面的拓宽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培养。针对A层学生,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其知识面的拓宽、语言能力运用等方面的培养,还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综合语言运用技能的训练。

2分层教学,多层互动

2.1备课分层。教师要在课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地加以引导,这都需要教师必须精心准备的。备课时,要考虑到A、B、C层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和各层的学习目标,教师根据学生教学目标分层的具体情况,处理好同步讲授和分层教学的关系,运用“合—分—合”等策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施教。设置目标一般顺序为: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即由低到高,层层推进。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这对教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

2.2施教分层。施教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课堂教授同一教材内容时,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程度施教,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异步指导,异步发展,教学分合有致,讲授时,既能使中下水平学生吃得了,又使优等学生吃得饱,最终全面完成教学目标。注重引导A层生,激发B层生,带动C层生。如在讲授Unit3It'verykindofyoutocometomeetme.这一单元时,要求A层学生加大对词汇的比较、句型的扩展。讲授hear词时,要求A层学生掌握与hear搭配的词组hearof/hearfrom的不同用法,还要求掌握hear与listento的区别。讲授Text2MyfirstdayintheUnitedStates时,利用多媒体网络收集大量有关美国城市、飞机场、餐馆的图片,影像与文字介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知识渴求。但对B、C层的学生,则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只要学生掌握课文词汇,对课文理解即可。

2.3训练分层。在课堂教学训练中,要求A层学生能自己创设情景,自编对话并进行表演,或是自己组织语言复述课文;要求B层学生能背诵对话或教师规定的课文部分段落,并依照A层学生自编对话或复述课文;要求C层熟练和理解对话或课文内容,并做到语音语调准确。课堂提问时,要求A层学生回答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B层学生回答一般性的问题,要求C层学生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或直接出自课本的基础问题,使他们也有参与机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面向不同的学生体现层次性,不再是“一刀切”,而要给出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择。题目上标明A、B、C三个层次,对C层学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B层做。对A层学生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2.4辅导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施以指导,对于A层学生,精于指导,对于C层学生则勤于辅导,B层学生则根据个性特点合理辅导。C层学生多数是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自觉性不高,但他们对英语还有一定的兴趣。为此,需要采用重点盯人战术,并在班上进行对抗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多一份耐心,多给一次机会,多一些鼓励,课下再给予适当的辅导、点拨,学生的成绩一般都会有所提高。

2.5多层互动。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这种互动的机会,使其相互受到启发。例如在朗读方面,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如教Unit8Wouldyouliketocometotheparty?Text1.Aninvitationletter一文时,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比较贴近学生本人实际生活的题目:Whenisyourbirthday?Wouldyouhaveaparty?Whatactivitieswouldtherebeattheparty?Whowillyouinvitetocome?等。让班内学生自由讨论,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看法,充分流露出不同层面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理解。但经过热烈的讨论,不同层面学生的交融与撞击,最终达成了共识。这样在课堂上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各抒己见,既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享学生自己的成果的目的。这种互动合作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两级分化的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3因人而异,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都想把英语学好,考试取得好成绩,但总有一部分学生英语不好,考试不及格,其原因是除了教学不适应学生的学习外,对学生的评估方式也欠合理。为此,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时,测验题的设计分A、B卷,A卷为基础知识,难度小,占100分。B卷为有些难度的题,占50分;要求C层学生只答A卷,按满分100分计算;A、B层学生A、B卷均做答,A卷折合为50分,加上B卷50分,满分也为100分。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要求A层学生尽可能尽善尽美,要求B、C层学生努力向更高层递进。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比作悬在不同高度的桃子,让各层学生都能跳起来摘到桃子,使他们都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增长知识和技能。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使学生获得成功与自信,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于明.课堂教学方法与艺术实用丛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2]钟启泉.课堂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4]阎立钦.21世纪素质教育探索之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吴秀春(1968~),女,蒙族,辽宁盘锦人,盘锦经济技术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