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装备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赵宝林1张国银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装备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赵宝林1张国银2

赵宝林1张国银2

(1.上海外服(陕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2.西安联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为了满足专业建设电子信息的需求,加强智能电力设备的硬件设计与开发,要加强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构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设备的课程体系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设备;课程体系

引言:电子信息的发展需要目标定位:在智能电力设备行业发展需要专业建设服务,具有地方特色,突出专业组的应用优势;加强服务定,对接智能电力设备行业,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电气工程电气信息类专业群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学院、网络工程3个专业列入第一批试点改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硬件设计,要大力开发的智能电力设备。因此,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电气设备方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电气装备方向课程体系的现状

课程体系的建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学校都是基于拓展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强调系统、完整的知识,强调全面掌握知识,实践性知识是不容忽视的,整个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是非常强的,课程甚至不再固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连接,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满足实际需要,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提供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不同技能训练模式满足学生的需要。虽然有研究生实习、金工实习、电气实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但学习时间很短,学生不能真正学进去,见习是草率的,学生只是随便看,没有任何真正的学习。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这一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挑战。

为了满足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建设的需要,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开展实践,探索多维研究和深度,积极构建电气设备方向的新课程体系。

二、构建电气装备方向课程新体系

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构建电气设备链接课程体系的新方向。根据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要求,开设普通必修课程理论教学班、基础学科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

(1)普通必修课。

随着素质教育的概念的发展,一般的必修课程强调道德、智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体育。通过对必修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价值分析、探究方法和能力训练,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和准确的观察判断能力,以及清晰的交际表达能力。

(2)学科基础课。

基础课课程的知识是必要的,在电气信息类专业群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程的学科,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专业知识。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学和数字电子学。

(3)专业必修课。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专业设置”专业方向电气设备”、“电气控制”等方面的专业课,专业课程有两个方向要求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和能力,使学生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课程内容包括:电机、电力电子、电气控制和PLC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工程、单片机、电气工程应用、自动检测技术、专业英语等,加强基本原理和应用。

(4)专业选修课。

对课程设置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课程要求的逻辑关系,按照“有效”的原则,按照“电气设备”方向的特点,精心设置了“电气设备”课程:电气CAD的高电压技术、电器机械设计、电气设备、高压电器、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电器、新技术研讨会。学生必须完成自己专业的课程,其他专业课程也可以作为个别课程进行学习。此外,为高年级学生安排新电气技术讲座,邀请企业知名人员、大学教授讲课,研究重点学科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

三、构建课程新体系实践方法

根据行业和企业专家的要求,结合专业组现有人员培训资源,根据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设备的发展方向,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学校文化、人文的基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实践创新的积极性;第四年进入合作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工程实践教育,参与项目的实践和毕业设计,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能力的基本过程,熟悉项目管理及业务流程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新课程体系中,独立实验课、集中实践课和第二课堂结合。

(1)独立实验课。

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研究、电气模拟现实的工作尽可能多,分配到一定的实验任务的学生,学生可以素质和能力。开设独立的实验课程: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分析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机实验和电气设备实验。其中,进行教学的电气试验中的电机电路分析实验能够进行学生知识的全面培训,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工作态度。

(2)集中实践课。

它包括校内实习和企业实习两部分。基于训练,加强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项目管理的实践:包括军事训练、金工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气测量训练、运动控制训练、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力电子工程的课程设计,PLC课程设计。企业实践包括3个环节:企业认知实践、企业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企业认识实习主要是结合科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技术和产品设计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基础”电力工程课程为例,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运行的基本知识,带领学生参观几个不同的公司,了解设备的配电系统线路。然后回到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学校学习的基本知识,走访企业实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企业专业实践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基本生产知识、科学技术水平和专业发展方向;专业知识验证能够巩固和丰富学生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参加技术培训、助理技术人员、助理施工人员、助理项目经理等。在上述岗位上,每个学生重点放在1个岗位上,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2~3个月,以确保学生对相关岗位有足够的了解,毕业设计主要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让学生提前熟悉工程环境,为培养企业人员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奠定基础。

(3)加强第二课堂。

通过进一步的培训,学生可以参加AutoCAD绘图比赛,电机控制比赛,PLC编程竞赛,单片机编程大赛,MATLAB程序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在暑假,寒假,一些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参加实习;鼓励学生在学校的实训室和高压智能开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实验;请工程师来做讲座,培训项目,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节约培训成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结束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装备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的建设是专业群建设的开始,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还有赖于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如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和师资队伍建设已初具成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电气设备的发展方向将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促进全国的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伯鸿,李国宁,等.构建铁路特色专业课程新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3,(4):218-219.

[2]刘顺新,黄文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与选修[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85-186.

[3]李继凯.“大工程观”教育思想指导下的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5):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