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师音乐教育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1-21
/ 2

谈高师音乐教育现状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教师:陈缨

对于音乐才能的测验,美国杰出的歌唱家大卫-比斯法姆认为,对于歌唱的人才来说,下列九个特征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1、天生才能(嗓子);

2、全面教育与文化;

3、良好的音乐训练;

4、准确而合理的嗓音训练;

5、熟悉音乐传统;

6、能够解除精神负担;

7、健康状况良好;

8、个人的吸引力——这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9、有崇高的思想,一刻也不让平庸的成就或以假乱真的方法成为目标。

艺术才能属于特殊才能。他创造性的完成某项(音乐、绘画等)活动,不单纯依赖于某一种能力,而是需要依赖一整套的能力,它是各种能力的独特的组合。

由此,我想建设二十一世纪的音乐人才是多么的重要。在国家颁布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方案中,声乐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中学音乐教师,社会需求量较大,每年招生的人数也相对较多。所招生学生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嗓音条件还是整体的音乐素质,均不如音乐院校的学生那样优越,特别是一部分以非声乐专长被录取的学生,嗓音条件大多不是太好。然而,作为未来的音乐教师,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必须学习声乐,而且还要认真学好,努力争取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一定的歌唱技能,具有范唱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根据专业的学生特点不断改善我们的教学,使之能够适应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要求,这就成为高师声乐教师应该经常注意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注重歌唱呼吸的训练,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师音乐教学专业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县以下地区,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歌唱训练,对声音概念的正误缺乏最基本的辨别能力,并常带有一些不良的发声习惯,如喉头上提、声音卡紧、舌根音、鼻音、白声、漏气以及声音不正常的颤抖等等。作为声乐教师,首先,要从理论上给学生讲这些不良习惯给嗓音带来的危害,以及由此产生的不佳声音效果,然后就要帮助他们理清障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从易至难的声音训练,使他们逐渐走出歌唱的误区,从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中解放出来,建立一种正常的、自然的、良好的歌唱状态。

在歌唱艺术中,呼吸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切歌唱方法的基础。声乐界有一句名言:“谁懂得了歌唱的呼吸,谁就掌握了歌唱。”这说明了,优美动听的歌声是建立在良好的气息运用基础之上的。前面提到,学生入校时带有很多歌唱方面的毛病,而形成这些毛病的根源大多是因为他们不会正确运用呼吸造成的。所以,从一入校开始,就要围绕着如何建立正确的呼吸状态这一问题去指导训练学生,让学生懂得歌唱呼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获得正确的呼吸。首先,要使学生对于呼吸的姿势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论是吸气或呼气,都要适度地抬起胸膛并保持恒定,两肩松垂,颈下放松。为充分发挥呼吸器官的功能作用,气要吸得较深、柔和、适度。肺部要全部扩张。呼气要有控制,在呼气过程中,胸腔要保持吸气时的自然抬起状态,出气要均匀、集中、稳定、节省,有控制,不漏气。注意横隔膜及肋肌、腹肌、腰肌对气息控制的作用以及各器官断在呼吸时的相互协调。在歌唱时,气息的运用要有所安排,按照乐句的长短及声音的高低强弱,对气息进行有效的调节。

上述一切,对入校起点较低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为使学生尽快对歌唱的呼吸有所体会和理解,除在歌唱中有意识地发展呼吸之外,平时适当作些单一的呼吸练习,他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呼吸训练方法。具体作法是:用微笑着半打欠的感觉将喉咙打开,使咽壁站立,与此同时,用口鼻将适量的气息吹开一个椭圆型小孔,然后徐徐吐气,在吐气过程中,要始终依靠横隔膜的力量保持住吸气时的状态,将腹部及横隔膜以下的肌肉群放松,让气息随着腹肌的收缩均匀地吐出。通过这一系列动作的不断循环往复,可使学生较快地体会到歌唱时呼吸的支点所在,转移学生对喉腔与喉头的注意力,避免在发声时可能出现的喉头紧张,逐渐建立起正确的呼吸状态,为日后的歌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耐心进行中声区训练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给学生打好中声区基础是非常重

要的。这里所说的循序渐进是指:1、先唱速度慢而安静的练习,逐渐发展到比较快而活泼的练习;2、先唱只包括一部分(能发出正常的、不逼紧声音的那一部分)音域的练习,逐渐发展到包括该阶段全部音域的练习;3、先用一个比较适当的母音来唱声音线连续的练习,逐渐发展到母音和子音混合的练习;4、先唱力度很弱的练习,逐渐发展到力度正常的练习。每条练习都要唱得柔和、不匆忙、连贯动听,而且,必须要用能够唱得好的(力所能及)的速度来唱。

在上面提到的四个方面中,“先唱只包括一部分音域的练习”这一问题尤为重要。初学声乐者所能发出的正常的、不逼紧的声音部分主要是指中声区,这是人声音域中较为自如和富有自然色彩的声区。数学实践证明,中声区是歌唱嗓音发展的基础,没有好的中声区就不可能有好的高声区和低声区。对高师音乐教育事业专业的学生来讲注重中声区的训练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毕业后面对的是中学音乐教学,大量的课堂范唱都是应用中声区,所以,建立一个良好的中声区,不仅是他们扩展音域、统一声区、发展歌唱嗓音的重要基础,更是日后搞好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

在中声区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耐心求实,稳扎稳打。在基础没打好之前,要多做练习少唱歌,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逐渐训练和强化学生。具体作法是:1、发声练习要先从二、三度音程开始练起,然后四度、五度等逐渐增加难度。练声曲要先从短小、节奏型简单的开始唱起,然后再唱较复杂的。先唱速度较慢的,再唱速度较快的。2在母音的选用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先唱他们感到最自然的、舒服的那个母音,然后再用它带唱其它母音,不能千篇一律地从一个母音开始训练。3、在曲目方面,要选用一些曲式结构比较简单,篇幅比较短小的歌曲,音域在十二度左右,音区适中,音程跳动不大,情绪自然平稳。这样的歌曲学生唱起来便于掌握,易于把初学的方法运用到歌曲演唱中,取长补短是练声与歌曲融为一体的效果。

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发声方法,能在中声区范围内做到喉头基本稳定,喉咙能够打开,气息有支点,声音较流畅之后,再去发展他们的高、低声区。此时可选用音域稍宽,难度小,效果好的曲目,以便帮助他们转换声区,扩展音域。实践证明,只有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才能步步为营,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然而,对于大多数高师学生来说,这个打基础的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作为声乐教师,既要让学生懂得这是获得基本功,使声音向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歌唱积极性,切不可在一个问题或难点上停滞太久,以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另外一种倾向,即对声音条件梢好些的学生,在中声区训练阶段过于性急,贪大图快,让学生去唱一些力所不及的作品,这种违反教学规律的作法常常事与愿违,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既走了弯路,有损害了学生的嗓音,此举是万万要不得的。

三、分清声部、声音类别,合理选择歌唱教材

由于在每个人之间存在着性别不同,形体不一,声带的长短、厚薄、宽窄

不等,以及共鸣腔体的大小不同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歌唱声部和千姿百态的声音类别。作为声乐教师,只有能够正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声部及声音类别,并能根据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声音特点,来确定各种教材的选用和学生的声音发展方向,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判断人声的声部和声音类别,除了依据生理条件外,还要根据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音域以及换声点的不同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我认为,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条件当中,音色是确定声部和声音类别的最重要的判断依据。因为音色代表着声音的特点和性格,表现出声音的本质。人的音色从总体上反映了他(她)的发声体的生理结构特点和本质属性,所以说,以音色为主要条件,再综合音域、换声点、生理状况等因素来确定声部和声音类别是较为准确的。另外,对于某些一时难以确定的声部要特别慎重,不要急于下结论,可通过中声区的训练,进一步观察其在向上、下两方扩展音域时,向哪一方伸展更为容易,然后再加以确定。

声部、声音的分类是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当声部确定以后,就应该按照每个声部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其歌唱的教材进行声音训练。教材的选择要“对号入座”,是哪个声部就要唱哪个声部的曲目,不能乱唱。若让高声部去唱低声部的曲目,他的嗓音就会产生一种压迫感,并且要埋没他许多漂亮辉煌的音色。反之,让低声部去唱高声部的曲目,那他就会声嘶力竭,不但唱不好,而且还会损伤声带。在声音类型上,如果抒情型的声音给了戏剧性很强的曲目,戏剧型的声音给了花腔的曲目,这样会使学生力不从心地去寻找他(她)那份本来就不具备的“功能”,其结果是使本来已经调理顺畅的发声方法又改变了状态,产生了新的不自然和紧张,并且有可能使嗓音受到伤害。另有一种情况也要注意,即教师所选曲目对学生当时的程度不适合,若是声乐程度较深的学生适当唱一些小曲目作为调剂还是可以的,若对那些程度较浅,歌唱能力不强的学生给了力不胜任的曲目,那就非常危险了。因为采用这样的做法,非但不能在短期内把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到该曲目要求的高度,而且还会使嗓音疲劳,出现病变,破坏了学生的歌唱心理和发声状态,造成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的不良后果。因此。能否合理使用教材,按照声部类别和声音特点,以及歌唱能力和歌唱程度的深浅来选择曲目,这是能否使学生的声乐学习过程形成良性循环,教学能够得以顺利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现在我们再回忆美国杰出的歌唱家大卫-比斯法姆对于歌唱人才的九大特征的描述,我认为这也是对音乐教师的最好要求。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育者要对国家的人才负责,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负责,要不断追求和改进自己的业务水平。真正地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使学生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努力,为祖国的明天作出应有的贡献。我想,这是每一位希望国富民强的教师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