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癫痫对患儿认知功能及疗效的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西药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癫痫对患儿认知功能及疗效的影响评价

姜远安

郴州市儿童医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PICU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意在探讨托吡酯和丙戊酸钠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5月来我院治疗癫痫的1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托吡酯单一药物治疗;B组给予丙戊酸钠单一药物治疗;C组给予托吡酯和丙戊酸钠两种西药联合治疗。三组疗程均为12周。随后,观后其临床疗效和认知障碍。结果:C组认知障碍率为34%,远远高于A、B两组之间的认知障碍率(A组16%;B组18%),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A、B两组的有效率(A组78%;B组80%),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托吡酯和丙戊酸钠两种西药联合应用对治疗小儿癫痫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效果远远高于单一用药;但同时加重了患儿的认知功能。因此,临床医生在西药联合治疗小儿癫痫时,不能忽略对其认知功能影响。

关键词:托吡酯;丙戊酸钠;癫痫;认知功能;疗效

小儿癫痫是儿科神经系统疾病中一种较常见疾病。多种因素可诱发小儿癫痫的发作,该疾病儿童来带巨大躯体和精神痛苦,同时也给患儿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我国小儿癫痫的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以单一药物为主,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有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然而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新近一些报道显示,联合用药可对小儿癫痫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可能加重患儿的认知功能障碍,这在国外研究中也备受关注。因此,本研究将探讨托吡酯和丙戊酸钠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现做如下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癫痫的儿童,共采集符合条件患者150其中女72例(平均年龄8.8±1.7岁),男78例(平均年龄8.4±1.9岁)。所有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①诊断标准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年制定的癫痫发作分类标准和1989年颁布的癫痫综合征分类;②患儿年龄为6-12岁;③患儿此前未接受过任何抗癫痫药物治疗或者近2个月内仅服用过单一的抗癫痫药物;④治疗前近3个月内,每月发作频率≥3次;⑤其他心、肝、肾等系统检查无异常[1]。

1.2研究方法

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人。其中A组给予托吡酯单一药物治疗(初始剂量为0.5~1.0mg/kg,每日1次;逐渐增加,至维持量4~8mg/kg,每日2次);B组给予丙戊酸钠单一药物治疗(初始剂量为10~15mg/kg,每日1次;逐渐增加,至维持量20~40mg/kg,每日3次);C组给予托吡酯和丙戊酸钠两种西药联合治疗(剂量和用法同上)[2]。三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儿状态,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并及时做相应处理。疗程结束后,定期给患儿进行复查,并详细记录患儿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以上三组患儿均无统计学差异。

1.3观察指标

1.3.1认知功能评定

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患儿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若测评总分为81-100分,则患儿认知功能评定为正常;若测评总分为71-80分,则评定为轻度障碍;若测评总分为61-70分,则评定为中度障碍;测评总分低于60分,则评定为重度障碍[3]。

1.3.2临床疗效评定

治疗结束后,若患儿1年以上完全无法作,则判定为癫痫得到完全控制;若发作频率明显减少,低于治疗前的≥75%,则判定为疗效显著;若发作频率减少,且低于治疗前的≥50%,则判定为有效;若发作频率减少50%,或者增加,则判定为无效。完全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当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三组认知功能结果分析

A组(托吡酯组)认知障碍率为16%,B组(丙戊酸钠)的认知障碍率为18%,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托吡酯+丙戊酸钠)的认知障碍率34%,远远高于A、B两组之间相比的认知障碍率,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癫痫是由多病因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本质原因在于脑神经元的超同步放电,主要引起患儿反复发作的肌肉抽搐和意识障碍。初次发作,往往对患儿影响不大,一般无须治疗,密切观察即可[4]。而癫痫往往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必须用药物治疗。而长期反复发作,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会引起患儿的认知功能障碍。目前的国内外临床手段,还不能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寻找有效方法治疗癫痫,减少癫痫药物引起的认知障碍是目前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医务工作者在治疗癫痫的同时,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患儿的认知功能影响。

丙戊酸钠作为广谱抗癫痫药,在临床中一直有着广泛应用。而托吡酯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类药物,其化学性质以及作用机制不用于丙戊酸钠。本文研究显示,在小儿癫痫的治疗过程中,两种药物的联合效果明显优于任何一种药物的单一治疗。托吡酯作为新型的抗癫痫药,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起到抗癫痫作用:1)增加γ氨基丁酸受体的活性,使其介导的神经抑制作用增加;2)阻断海人草酸/AMPA型谷氨酸受体,从而减少谷氨酸介导的神经兴奋作用;3)阻断Na+通道,抑制脑神经元的放电。丙戊酸钠与托吡酯具有联合作用,一方面和增加γ氨基丁酸的合成,从而增强托吡酯对神经的抑制作用;另一方可活化谷氨酸脱氢酶,从而促进γ氨基丁酸转化酶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托吡酯对神经的抑制作用[5]。

本研究显示,托吡酯和丙戊酸钠联合应用,也增加了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使其认知障碍几率增加。这与之前结果类似[3]。因为婴幼儿时期,其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极易受到药物影响。癫痫的反复发作,以及抗癫痫药物的长期依赖性,往往给患儿认知功能造成损伤。而这,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注意。

综上所述,在小儿癫痫的治疗过程中,托吡酯和丙戊酸钠联合应用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的单一药物治疗效果。然而两种药物的联合,也会增加患儿认知功能的损伤。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小儿癫痫中,在注重抗癫痫效果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而如何增加抗癫痫临床疗效的同时,最小程度的减少患儿的认知功能损伤,还需我们医务工作者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梁志安,张煜华.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J].新医学,2012,2(43):82-84.

[2]吕稳莲.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J].药物与临床,2013,(6):123-125.

[3]仁丽峰,杜长波,赵大伟.丙戊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85-87.

[4]熊光明.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12):58-59.

[5]陈伟鹏,练小兰,张胜佳.丙戊酸钠用于临床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