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刘明山蔡琪茹

刘明山蔡琪茹(江苏省扬州市宝应中学225800)

[摘要]主体性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它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现实选择。它不仅着眼于学生的眼前发展,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它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真正落到实处,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等,它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的超越。构建出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得以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主体性

1、对主体性教学的认识。

1.1主体性教学的基本涵义。

主体性教学是素质教育与现代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为特点,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练为方法,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主体性教学的突出特点是“主体参与性”。

1.2实施主体性教学的意义。

实施主体性教学有利于打破接受性教学和发现性教学的界限,使它们走向互补与融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有助于促使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的形成,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其创造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还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体育教学中主体性教学实现的条件。

2.1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圈,使自己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

2.2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主体地位是现代教学关注的核心要素,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经验的本质特色,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促进、提高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

2.3转变教师角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去适应新课改,深入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真正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3、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教法上改革、创新:

3.1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3.2改革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后,教师要切实放弃传统的“独舞”式的灌输,独霸式的控制,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教师从关注教材、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舞台。

3.3把教的机会让给学生。

应大胆尝试将教学设计(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策划者,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和锻炼自己指挥能力的舞台。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师生一起商定教学手段管理、监督教学过程,主动交流信息,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4、实施主体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师要研究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研究如何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体现出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和情绪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

4.1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自觉参与。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教学目标。确定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度,使教材的难度与教学的要求适合学生实际,随时都要把课的练习任务和教学目标联系起来,才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2注重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

由于身体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所以引导他们的体育兴趣和进行体育运动正符合他们的需要,只要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就会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

4.3创设感染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美、趣、智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情境之美,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到教材中去体会教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4.4营造和谐气氛,使学生快乐参与。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要少批评多指导,多肯定、多鼓励,消除以往学生的自卑心理和恐惧心理,树立应有的自信,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4.5正确评价,使学生积极参与。

上课时采用鼓励性评价,正面肯定,使学生在学习技术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评点结合,积极评价同时对学生存在问题要分点指出,鼓励他们及时改正,正确评价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大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5、结束语。

学校体育应面向21世纪,立足于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参与,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师生情感交融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学荣.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征与条件[J].中国学校体育2003,(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