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建筑学发展思考冀健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建筑学发展思考冀健军

冀健军

深圳市华纳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摘要:景观建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依据地域文化的相关理论来研究与探索景观建筑学,有利于进一步地发挥建筑及其外部空间的异质化、多元化,同时也加强了生态交流特性。本文从人文关怀历史特征、地域文化、自然环境四个方面对新时期景观建筑学发展思路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建筑学;景观设计;地域文化;人文关怀

景观建筑学在早期被认为是一门艺术,主要功能是保护并创造乡间自然景色与人类居住环境中的美景。我国景观建筑学的基本理论认为,景观建筑学是从建设户外生存环境出发,集工程技术、科学、艺术于一体,对不同环境进行设计与规划的系统学科,主要包含自然资源管理以及园林设计两个方面。景观建筑学具体可以分为景观管理与保护、景观详细设计、城市设计和地块规划以及景观规划与评价四个方面,它将园林环境设计、规划和建筑合为一体,本质上是对人类居住环境进行研究。景观建筑学景观建筑学所指的景观既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的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同时又是一个处于大地理区域、生态系统之下的生态系统的载体,涉及到大地上的道路、建筑系统等人为要素,所形成的大地综合体,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经济价值,这些价值会随着人类活动和土地特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是一个社会的、自然的、动态的系统反映。

一、景观建筑学的发展历史

早期,景观对于人们来说仅仅是一种美学概念,它与绘画艺术的概念相近,景观的意义主要在于景观的外貌带给人直观的、综合的视觉感受,具体来说就是人们普遍认为和田园风光,这种田园风光完全以自然景观为主,添加过多的人文因素被认为是不恰当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文因素开始与景观美学相融合,开始将景观进一步划分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两大类型。受十七世界欧洲风景画的影响,十八世纪初,田园诗人和风景画家开始在英国出现,并以自然美学为基础而出现的田园文学,并从文学与绘画等艺术形式衍生出英国早期的自然风景园。西方对乡土文化景观、田园式的园林营造、绘画的表达、自然风光的关注体现出了英国从从忽略景观-欣赏景观-模仿利用景观的过程,景观建筑作为一门系统性学科也开始受到英国贵族的重视。景观建筑学从一门单一的艺术形式演变为保护并创造乡间自然景色与人居环境中的美景。

(一)景观建筑学的初步发展

真正从科学的角度对景观建筑学进行研究与探索的是美国,二战前期,美国国家公园以及城市公园运动兴起。纽约中央公园由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设计并建行,这也是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兴起的源头。黄石公园是美国的国家公园,1827年建造完工,丰富并进一步完善了景观建筑学理论的有关内容,更加注重人类居住环境与大自然的融合,体现出既要重视人的生活品质也是重视自然美景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理念。

(二)景观建筑学的快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主要城市进行重新建设,这也是景观建设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景观建筑学专业人员快速增长,成为了时下,标志着景观建管学进入繁荣阶段。六十年代,受到欧洲的景观,美国景观建筑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并在欧洲景观建筑学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科学元素以及其他各类的学科知识,其内容已经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学和造园学,理是环境艺术与环境科学的集合体,是集工程技术、艺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的、系统的规划设计专业。

(三)现代景观建筑学的研究

景观建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形式追随功能”的景观设计观念,模度原则、几何套路以及“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逐渐抹杀了对自然景观的追求以及地域文化特色。现代景观建筑学对过度开发和盲目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社会问题进行调整与研究,现代景观建筑在美学观念以及思维模式上最大程度地对地域文化进行融合,挖掘地域黑历史以本地景观资源,在对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营造现代与历史共存的建筑风格,实现景观建筑休闲功能与实用功能相结合的目的。景观建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从自然景观为主转变为以人文景观为主,强调人与户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景观建筑学的研究内容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对居住环境的宜居性有了更高的追求,进一步促进了景观建筑学的丰富与发展。景观建筑学的研究内容不仅保留了传统景观建筑学的美学观念,同时也从艺术领域、环境领域、建筑领域以及公共领域等方面进行的扩展与完善。

(一)景观形态的研究

景观是基于物质而形成的,任何形式的景观设计都需要充分考虑到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的影响,景观不所包含的不同形态需要通过对物质要素的综合而已来实现。运用地理学的有关知识,研究并挖掘地形演变以用户地质形成的客观规律,掌握景观载体,结合美学技能。具体来说,就是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外在的客观因素,比如植被、水体、地形、地貌、地质的造型能力,使这些外在因素可以充分保留其自然形态规律,在“形体上”实现自然环境中的不同因素高度协调。

景观建筑学是提示和研究地域空间内各种景观演变规律和生成机理,寻求可以改变现状、创造更好善途径的综合性学科。由此可知,在设计景观建筑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地形,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植被,丰富和强化自然景观。

(二)景观生态的研究

景观建筑学中,景观既是美学概念也是生态概念,景观建筑学的设计思维一定是高层遵循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从生态伦理的角度上来看,一切生物和自然因素的生长与发展,都是适应环境与顺应自然的结果,其最终目的是景观真正意义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而被耍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目的。

景观建筑学其核心价值就在于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体现了设计人员对社会与自然的责任,从整体出发对景观生态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到有的需求、环境美学以及生态功能而在特定空间内进行景观设计,最终实现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生活品质的同时,减少甚至消除人类居住环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干扰。

(三)景观地域文化的研究

文化地域性是景观建筑的固有属性,即一个民族的地域特征、文化背景以及历史背景是个体或群体建筑空间上的体现。地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本质,是长期形成的具有特色性、相对稳定性、民族性的深层次文化,并具有很强的延续性。

三、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建筑学发展思考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减少对原有地形的改造与破坏,将人看成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创造出可以满足人类精神、生理、情感、物质等需求的环境景观。景观地域性关键在于为特定居住环境下的人提供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深刻感受到当地的文化传统与文化特色。在进行景观设计时,突出地域文化受社会文化和自然地理的影响。将特定地域内的历史背景、空间美学与景观形式进行学层次的融合。景观建筑学的教学中只有将地域文化的特质隐含在内,将视线回归到自然,从地域特征上生成景观设计形式,才能使景观建筑设计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范建红.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建筑学发展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0,02(15):159-160.

[2]王生霖.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建筑学发展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5,06(28):7-8.

[3]张艳双.地域文化在景观中的表现与设计——以南京六合滁河环境整治工程景观规划设计为例[c].南京林业大学2009,06(01):14-15.

[4]鉴磊.地域文化在景观创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c].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06(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