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障在牙体治疗过程中降低诊室微生物污染效果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橡皮障在牙体治疗过程中降低诊室微生物污染效果的观察

舒芳

(长沙市口腔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橡皮障在牙体治疗中降低诊室微生物污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牙科接受树脂或银汞填充治疗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分别使用橡皮障和棉卷与强吸隔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菌落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上前牙菌落数3.6±0.6cfu,下前牙3.5±0.7cfu,上后牙3.7±0.4cfu,下后牙4.2±0.3cfu;对照组患者患者上前牙菌落数12.4±1.7cfu,下前牙13.4±0.8cfu,上后牙10.6±0.8cfu,下后牙13.2±1.5cf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90.5%,对照组患者舒适度6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橡皮障在牙体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诊室微生物污染,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橡皮障;牙体治疗;诊室微生物

橡皮障是一种带孔橡皮布,套在牙颈部可以将患牙与口腔隔离,可以发挥防误吞、减少药液刺激、防范交叉感染、保护患牙等多种功能[1]。为了观察橡皮障在牙体治疗中降低诊室微生物污染的效果,选择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牙科接受树脂或银汞填充治疗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牙科接受树脂或银汞填充治疗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牙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常规检查,无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身体健康,本次研究之前1月内未接受其他牙体牙髓治疗[2]。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1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2.7±24.3岁;男11例,女10例。对照组21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3.5±22.6岁;男12例,女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棉卷和强吸隔湿,观察组使用橡皮障:清理龈上龈下结石与牙垢,选择合适橡皮障夹,牙线分离牙间隙,砂轮修正牙齿过锐边缘,打孔固定橡皮障在橡皮障夹上,橡皮障钳两头深入橡皮障夹孔内,夹放橡皮障在治疗牙齿上,将橡皮章套入牙颈,使用牙线将邻间隙橡皮障压入牙间隙内,2%碘酊消毒,根管治疗之前首先进行X光检查。全部患者开始治疗时均在相同位置使用撞击式筛孔式手持空气微生物采集进行细菌采样,采集距患者口腔上方40cm位置平诊椅照明灯位置和患者颌下15cm胸前位置样本,患者胸前铺消毒巾,采样器和门窗保持至少1m以上距离,和采样者保持50cm距离,每个区域采集5min,送检进行细菌培养,一次性营养琼脂培养基取样35℃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4-48h[3]。

1.3观察指标

采集两组患者组织标本进行菌落培养,按区段计算菌落计数均值,组建配对,比较两组患者上前牙、上后牙、下前牙、下后牙的菌落计数均值。并口头询问患者的舒适度,分为无不适感、稍有不适和明显不适三个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计量资料(?x±s)经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菌落数

观察组患者上前牙菌落数3.6±0.6cfu,下前牙3.5±0.7cfu,上后牙3.7±0.4cfu,下后牙4.2±0.3cfu;对照组患者患者上前牙菌落数12.4±1.7cfu,下前牙13.4±0.8cfu,上后牙10.6±0.8cfu,下后牙13.2±1.5cfu;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牙菌落计数均值比较

牙钻钻牙和超声洁治产生的气雾1min内会散发细菌1000cfu,微粒直径≤5μm,而粒径≤5μm的颗粒可以直接通过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泡。口腔飞沫颗粒大于唾液微粒,数量多并且繁殖速度快,呈喷射状。在各种口腔治疗操作过程中,治疗操作产生的带菌唾液微粒以及飞沫都会造成医护人员皮肤、口鼻、眼以及黏膜组织污染,国外研究文献也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备洞过程中,高速涡轮手机产生的飞沫中发现结核菌素的报道[5]。

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牙体治疗时放置了橡皮障,能够有效减少唾液微粒以及飞沫的扩散和细菌传播,橡皮障是一种原理简单的口腔隔离工具,是一张带孔的橡皮布套,将橡皮障套在需要治疗的牙齿上,可以将口腔和其他口腔部分相互分离,从而有效消除了口腔内唾液飞沫的传播,降低了患者口腔内各种细菌给患者造成的污染和安全威胁,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操作者的感染风险。橡皮障使用方便,操作熟练的医生安装橡皮障只需要2-3min,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而且使用橡皮障能够减少患者漱口次数,同时也减轻了药液对口腔的刺激,从而可以显著缩短诊疗时间,患者舒适度更高,对医护人员也提高了也提供了更有效的保护,口腔治疗的安全性也更高。

橡皮障最早在19世纪由Barum提出,西方牙医广泛使用该项技术,但是我国受到思想观念以及研究经费的限制,橡皮障的临床应用相对较少。橡皮障在牙体治疗中的应用有很多优势,能够有效防止误吞,对患者软组织也有一定保护作用,能够节省治疗操作时间,同时为治疗提供更加清晰和干燥的术野。近些年国家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快速进步,橡皮障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但是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术区根管治疗方面,能够更好的保护牙齿,防止唾液以及微生物对术区造成污染,从而进一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相比之下,使用橡皮障控制口腔交叉感染相关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次研究则观察橡皮障在预防口腔交叉感染方面的应用价值,对橡皮障在减少口腔飞沫和唾液微粒传播,保护医护人员,预防交叉感染方面的作用进行了重新评估,认为橡皮障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诊室微生物污染,提高口腔牙体治疗的安全性,综合效果比较理想。

结语

综上,橡皮障在牙体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诊室微生物污染,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艳君,林琪.橡皮障在复合树脂充填中应用的护理配合[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1):175-176.

[2]孙树文,白莲.牙隐裂保存治疗临床探讨[J].口腔医学,2017,37(1):69-71.

[3]林峰.橡皮障在口腔根管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1):137-139.

[4]李玥.橡皮障隔离法在年轻恒牙牙髓切断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11):122-124.

[5]曲晓复,马卫东.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测牙髓血流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