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抗原"与"抗体"--《抗原、抗体》教学实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模拟"抗原"与"抗体"--《抗原、抗体》教学实录

郑金科

郑金科

教学目标与设想

《抗原、抗体》是初中生物人体免疫章节中的部分内容。其学习目标是:明白抗原、抗体的含义、理解抗原与抗体的关系,进而懂得计划免疫的意义,让学生真正能做到健康地生活。其中抗原、抗体的含义是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对二者的关系理解又是一个难点。多年来,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效果是:"教师讲得累,学生听了打瞌睡。"为此,我在准备这节课时,结合了学生好奇好动好想的特点。去挖掘抗原、抗体的关系,寻找在生活中的类比现象,然后再让学生模拟这种现象,以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师:(两眼环视教室各个角落,示意学生准备上课)

同学们下午好!我们已经知道免疫对人体的重要意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其中的"抗原"、"抗体"的知识。请大家先看书,并能回答: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板书在黑板上,五分半钟后,学生陆续举手示意,看完了

师:我看大家看书很认真,一定能回答黑板上的两个问题?

有的学生说:"我能回答",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也能回答,但我不懂意思?"有的学生不语,我注意了这部分学生,他们是在沉思,不是别的。

师:好!你们不懂,很正常,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好吗?"有信心吗?"

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说:"好!""有"

师:各位同学想想,我们学校的保卫人员,对学校有什么好处?

有学生说:"保护我们的安全","不让坏人进入校园做坏事。"

师:对!说得好!学校就好比"人体",保卫人员就好比"抗体",坏人就好比"抗原"。

生:老师,抗原怎么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呢?

师:也就是说:"坏人怎么刺激学校产生保卫人员?"

学生们都嘟着小嘴,不时闭目沉思。

师:大家想想,如果没有坏人,学校会有保卫人员吗?

此时,只见有的学生频频点头,有的学生比划着双手讲给同桌听,我意识到,时机成熟,马上开始活动。

师:好,现在,我们开展一个活动,好吗?我们把教室比着人体,自己安排"保卫人员"、"坏人"角色,讨论好方案,现场表演"抗原"、"抗体"。大家可以离开座位讨论,开始。

同学们兴致很高,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在旁边静静倾听,提示说:"表演时,要注意'坏人,使'保卫人员'出现的这一细节",要演好各自角色的职能。五分钟后,有四个学生(三男一女)走出教室在走廊上等待。一会儿,这四名学生走进教室门口,正要撕掉墙上的课程表,拿走讲桌上的黑板擦时,来自教室不同角度的十二位学生

(九男三女)一下站了起来,并健步拥向讲桌前及门口,抓住拿黑板擦和撕课程表的四个学生,接着层层把他们包围起来,然后押回座位,交四位"保卫人员"看守,其余八名"保卫人员"在教室来回监视。此时,教室响起了掌声。

师:好,表演很成功!同学们看到了吗?"四个坏人"(抗原)没拿走黑板擦和撕掉课程表时,教室(人体)里不见十二位"保卫人员"(抗体)。当"抗原"(四个学生)一出现,抗体(十二位学生)就产生(出现)。也就是说:抗原(浸入人体的病毒、病菌、寄生虫等)是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由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抗原侵害人体,抗体抵抗侵入人体的抗原。现在,你们明白了抗原、抗体的含义和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吗?

同学都争着说:"老师,懂了,我真正懂了""这节课真棒!"有的学生还用食指和中指高举"V''字给老师看。此刻,我心里激动-一种从没有过的激动!

师:请大家安静,快下课了,大家做两件事情,愿意吗?(学生纷纷说:"愿意"。)

一、思考:医生给小孩接种的乙肝卡介苗是抗原还是抗体?(下节课提问)(目的是:弄懂为什么给小孩接种的乙肝卡介苗是"抗原"。)

教学反馈:

课后,我收集了学生书面感受,认真阅读后,综合如下意见:

1、郑老师,这节课真有趣,我没象以前一样想打瞌睡,还扮演了角色。

2、这样上课,我们很轻松,希望老师以后都像这样上生物课。

3、关于抗原抗体,我能区别它们,我要做"抗体",不做"抗原"

4、老师,你以前为什么不这样上生物课?

5、这样的课我喜欢听,但有一点老师没注意,有两个男生不是讨论,而是讲废话。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我感到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真正愿意去思考问题,模拟表演逼真,展示出了学生特长、能力,有明显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师生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启发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四溢了学生的激情,突破了学生背手听课,死守座位的陈规,让学生寓学于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给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危机感强了。今后教育观念、教法的重要和紧迫。但目前正进行普九,班额大(60多人)、班级多,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个性,让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难度大。但没有压力,何来动力。我有信心,追随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的教法,做好自己最神圣的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