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化浊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 1

祛湿化浊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范丽丽张世龙贺友元姚鹏

甘肃省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目的:观察祛湿化浊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祛湿化浊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53.3%);治疗组在改善症候、降低血糖、降低血压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祛湿化浊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药治疗;祛湿化浊汤

糖尿病、高血压常常同时并存,在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可高达40%~80%,约为一般正常人中高血压的4~5倍。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年龄早,并随年龄增高而有增加趋势,随体重增加,糖尿病病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上升。目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治疗中存在血糖、血压控制不平稳,与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有关。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头晕”等范畴。自拟祛湿化浊汤治疗本病100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用西药治疗10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两组200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48~65岁,平均57.2岁;糖尿病病程:最长12年,最短3年;高血压病程:最长9年,最短1年。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的诊断标准[2],凡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即可确诊。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有关标准,辨证为脾失健运、痰湿中阻证,证见头重昏蒙,时有目眩,胸脘痞闷,痰多口粘,口渴多饮,腹部肥胖,嗜食肥甘,尿多而甜,大便粘滞不爽,舌苔白腻,脉弦滑。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糖尿病基础治疗均相同。对照组用Ca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次10mg,口服,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祛湿化浊汤治疗。处方:法半夏10g、茯苓15g、桔皮10g、天麻10g、苍术15g、白术20g、厚朴10g、薏米仁30g、菖蒲30g、远志10g、建曲10g、草决明15g、川牛膝15g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4周为1疗程,观察1个疗程。

1.4疗效观察

1.4.1观察项目

监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BG)、24小时动态血压等,临床症状(头重昏蒙,时有目眩,胸脘痞闷,痰多口粘,口渴多饮,腹部肥胖,嗜食肥甘,尿多而甜,大便粘滞不爽,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2治疗结果

表1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

表3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3讨论

我科采用祛湿化浊汤对200例病患进行研究,药方中的多味中药有降糖、降压、降低血脂的作用,辨证脾失健运、痰湿中阻头痛病等症。

为了将祛湿化浊汤的治疗效果发挥到最佳,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将观察组的病患按照中医诊断标准,辩证为脾运失养,痰湿中阻证,经过4周的治疗,入选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及血流变情况均得到了明显好转,但是治疗组病患的效果更佳,表明去湿化浊汤可以有效帮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改善其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更好的控制血糖、血压平稳。在患者以后的治疗中,明显提高患者依存性,多次回访,发现经过中医治疗的患者血压、血脂均维持在稳定范围之内,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编[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10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2年,134(增刊):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部疾病部分[M].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5]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

[6]武莉,马倩倩,张轩萍等.灯盏花素对大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6):152-155.

[7]邓世周,王兵,耿黎明等.中医分型治疗高血压200例疗效分析.上海医学,2000,21(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