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急诊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李华

李华

(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516300)

【摘要】在当前医院运行模式下,急诊输液是患者选在较为广泛的医疗方法之一。随着患者逐渐增多,使得急诊护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从而暴露出环境问题、护士技术问题、服务态度问题以及查对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护理对策,以提高急诊输液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急诊输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118-02

急诊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在患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医疗体系改革和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急切的盼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最大限度的减轻痛苦,争取早日康复。静脉输液是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静脉输液治疗[1]。急诊输液工作繁重,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错,因此,对医院急诊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有效提高急诊输液的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1急诊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1输液环境问题

急诊患者年龄跨度大,婴幼儿及老年人居多,陪护家属多,环境复杂拥挤。另外,发热、传染病和外伤患者部分病种挤于一室,极易引发交叉感染。同时,患者经过挂号、就医、检查、取药最后进行输液,在拥挤的环境下要到很多窗口排队已经感到心力交瘁,加之病痛的折磨,使患者将不满情绪积聚在输液环节爆发。

1.2护士专业技术问题

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够熟练,静脉穿刺时不能一针见血,特别是患儿,由于恐惧、哭闹等加大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导致一次穿刺不成功;由于药液的渗漏造成穿刺部位发生红肿或拔针后穿刺部位出血等,护理人员发现不及时,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紧张,产生不满情绪;或者护理人员经验缺乏,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后处理不及时,导致患者发生过敏反应来不及抢救等[2]。

1.3护士服务态度问题

表现在人文关怀意识淡薄,给病人解释和交代注意事项时不能自然贴切地使病人感受到关爱,尤其沟通理论与人文关怀理论缺乏与临床实践结合的过程,再加上输液考核时她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穿刺成功这一目标,语气生硬,机械地、背诵语言,生硬式地完成输液前解释与告知,忽视与病人眼神的交流与面部表情的表达,也不用心体会病人所表达的需要。不评估病人的病情及血管的情况及心理合作程度,不解释药物的作用和问二便;操作后不能及时安全舒适的安置好病人及交代注意事项;当选择静脉困难反复缚扎止血带及穿刺失败时未能用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向病人表达歉意。

1.4查对问题

急诊用药范围广,难以掌握规律,医生多为轮转,字迹不熟悉,并且接受来自儿科、五官科等门诊患者的病历,个别医生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病历书写不全,护士难以执行医嘱,致使患者家属来回往返,人员活动频繁,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也分散了护士的注意力,影响查对,急诊输液室患者随来随输,无法固定座位,增加了查对的难度。

2急诊输液中应采取的对策

2.1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

(1)保持输液室的空气清新,干净整洁,陈设规范,摆放大盆的绿叶植物,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优雅的就诊环境。(2)输液室增加座椅,避免过多的人员站立或行走,安置可自行调节的输液椅,方便患者调节高度和姿势。(3)输液室配备电视机、饮水机等,并摆放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手册,使患者及其家属既可以排遣输液时的漫长等候时间,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保健知识。(4)采用弹性排班制,在输液高峰期增加护士人数,避免患者长时间的排队等候影响就医心情和延误病情。(5)将急诊输液室分为儿童、成人、传染病3个部分,各病室安装隔帘,专用拖布、抹布清洁,每日开窗通风,定期消毒,提供一次性纸杯、卫生纸、方便袋、痰盂等,患者挂号自动分类,按照功能不同分类护理,避免互相干扰和较差感染[3]。

2.2提高护士专业技能

(1)对不同工作年限和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的专业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业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定期进行考核,实行奖励机制,增加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护生应加强自学能力,扎实理论知识,做到操作时心中有数。为了减少护生的紧张感,在单独操作前,带教老师可以帮助护生回忆操作程序及要领,操作过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严格把关,必要时给予协助,使护生与患者都有安全感,树立护士独立操作的自信心。(2)护理人员应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如果个别患者血管显露不良,可采用热敷法充分暴露血管;对于患儿或者老年患者应指定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确保一次穿刺成功。(3)拔针时做到一轻、二快、三按压,提醒患者在拔针处按压几分钟。(4)护理人员主动巡视,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处理输液过程中的针头滑落、漏液、输液速度调节和换瓶的问题。

2.3加强与患者沟通

在输液操作时,护士可以边操作边跟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个体化宣教,一方面增进患者对护士的理解,另一方面使患者及陪护人员掌握了静脉输液的基本护理常识。如静脉输液操作前,应了解病人的需求,做到心里有数;在静脉穿刺前,应征求病人对所选血管和部位的意见;在挑选静脉时,特别是基础静脉较差的病人,难免会多次反复扎放止血带,此时,止血带除注意扎的部位、松紧外,当你放弃该穿刺部分另选其他静脉时,别忘了在放弃处轻揉几下,动作虽小,但能减少病人的不适感,使病人感到被关爱。对于沟通技巧欠缺的护生,可以通过带教老师争取患者的合作,为独立操作创造机会。

2.4强化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4]”制度,与患者根据医嘱核对药物后,再根据医嘱抄出输液观察卡,同时在一个卡片上填写“床号、姓名、日期”,用小夹子夹紧。给患者输液后,把观察卡交给患者,并在其衣袖上贴上查对卡。每次更换液体时均要核对查对卡上的“床号、姓名、日期”以及观察卡上的信息,达到强化查对和便于查找药物的目的。输液完毕,将夹观察卡的塑料夹收回,有消毒后再使用。

3小结

急诊输液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关系病人疾苦和生命,也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及时发现急诊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其管理,最终使每一位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能做到一丝不苟,把护理工作做细、做精、做好。

参考文献:

[1]孙艳艳.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3):l16—117.

[2]张园芳.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操作考核增加人文关怀项目的结果分析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2,4(7):93.

[3]王彩霞.社区门诊输液室人性化管理的做法与体会解放军护理杂[J].2011,26(2):67—69.

[4]陶方利,徐锦红,梅爱华.提高门诊输液室工作效率的方法和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2,23(4):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