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李文慧

李文慧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4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12月诊断为血管瘤的婴幼儿40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患儿瘤体表面涂抹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根据患儿瘤体的大小、颜色、表面的张力等进行疗效评价,以及记录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地治疗手段。

【关键词】噻吗洛尔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097-02

婴幼儿血管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1],根据病灶的位置分为浅表型、深部型以及混合型;根据病情的发展分为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期。婴幼儿血管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可以经过药物、手术、激光、敷贴等治疗手段。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普奈洛尔对于各种严重、复杂的血管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少。为了进一步探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门诊诊断为血管瘤的婴幼儿40例应用噻吗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将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等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12月诊断为婴幼儿血管瘤患儿40例,所有患儿血管瘤的诊断均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MBI、必要时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学进行诊断,其中男患儿18例,女患儿22例,年龄波动在0-3岁,平均年龄为(1.25±0.21)岁,瘤体体积为0.3cm×0.5cm×0.5cm-4.5cm×3.3cm×2cm,浅表型30例,混合型10例,深部型0例,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患儿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均匀涂抹于血管瘤的表面,3次/日,每次保持湿润10分钟,疗程为4周-60周,用药后每月定期复查,持续6次,对照组患儿给予生理盐水涂抹,方法同治疗组,动态观察记录患儿血管瘤的大小、颜色与质地,在观察的过程中若出现加重的迹象应立即采取积极措施。

1.3疗效判定

患儿的治疗结果应用4及标准进行判定:I级:瘤体大小缩小<25%;II级:瘤体大小缩小及颜色消退≥26%;III级:瘤体大小缩小及颜色消退≥51%;IV级:瘤体消失,病损的皮肤恢复或者接近正常。其中II级及其以上为有效。

1.4用药安全性

患儿用药后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以及患儿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定期检查血尿常规、生化系列、心电图等,若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1.5统计学分析

全部资料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瘤体的颜色、大小、表面的张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病灶变化改变明显,其中表浅型改善最明显,深部型未见改变,所有患儿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的患儿瘤体的颜色、大小、表面的张力等改变轻微或者不改变,未出现不良反应,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注:*P<0.05

3讨论

婴幼儿血管瘤是最常见的儿童期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1%-12%。多好发于患儿的头颈部,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所致。该病好发于女婴,在高龄产妇、先兆子痫等高危妊娠的产妇中发病率高,血管瘤主要表现为早期快速增生,然后逐渐缓解消退,但是根据瘤体的不同结局也不同[2]。大多数瘤体自然消退后可留有红斑、色素改变、血管扩张、甚至有瘢痕与纤维组织赘生物等,深部型可出现破溃、溃疡等。

血管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毛细血管瘤:(1)草莓状血管瘤,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褪色。(2)鲜红斑痣:又名毛细血管畸形,为暗红色或者青红色斑片,边缘不整齐,不凸出皮面,压之褪色;2.海绵状血管瘤:此为旧称,目前使用静脉畸形更合理。位于皮下,形态不规则形,呈现为结节状或分叶状,凸出皮面,质软有弹性,多呈淡紫或紫蓝色,挤压后可缩小,表面皮肤正常或与肿瘤粘连而萎缩。3.蔓状血管瘤:昔称,目前使用动静脉畸形更合理。是由动脉和静脉直接沟通形成的迂曲扩张的血管团,局部皮温高,搏动或震颤明显。

由于血管瘤的类型及病损大小不同等多种因素,血管瘤的预后多不同,因此部分患者家长迫切要求治疗。现有多种治疗措施,如应用糖皮质激素、手术切除、激光、敷贴等措施,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以及后期出现组织萎缩、遗留瘢痕等一些列的不良反应,导致总体的疗效不是很满意。

应用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是革命性的变化,以往该类药物主要治疗高血压与心律失常,在治疗血管瘤的机制尚不清除,其可能的机制以下几方面:(1)降低NO的释放从而收缩血管,减少血流量;(2)下调某些因子来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并且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血管瘤的生长。既往研究发现大剂量应用普奈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好,血管瘤的大小减小较快,张力降低较快,溃疡好转的较快,但大剂量的应用该类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比如心动过缓、气管痉挛、血糖降低、腹痛心慌、睡眠质量降低等,故应用该类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检查患儿的血尿常规、生化系列等,如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置。当患儿存在哮喘、心功能不全等方面疾病时,该类药物禁用或者慎用。根据研究发现噻吗洛尔的药理作用明显高于普奈洛尔。既往研究与本次研究共同发现噻吗洛尔对浅表型的血管瘤疗效确切,能够使血管瘤停止生长甚至退化,从而血管瘤的大小减小,颜色消退,弹性降低;该药对于处于增殖期以外的血管瘤疗效也可以;该药对于混合型的血管瘤也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经过规律治疗后血管瘤的浅表成分出现了退化指征,比如颜色逐渐消退,病灶软化,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退化程度增强。本研究中治疗组患儿的血管瘤超声也显示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患儿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总之,本研究证实噻吗洛尔治疗血管瘤疗效好,并且不良反应少,采用外用的方式方便简单,成本低,值得临床尝试。

参考文献

[1]王俞明,耿峰,查宗煜,等.0.5%噻吗洛尔溶液局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观察[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2,8(4):208-210.

[2]翟亚楠,宋洪涛,陈少全,等.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观察[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3,29(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