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电子招投标系统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创建电子招投标系统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

梁智超

肇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要分中心

摘要:公共资源交易的公正性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创建可以使交易活动更加透明、高效,同时降低交易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因此本文对创建电子招投标系统方法及对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子招投标系统;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然而传统交易方式存在透明度差、责任不清晰、监管效率低下的问题,因而创建一个透明开放、高效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就愈显迫切。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为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应用发挥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然而在电子招投标系统草创时期,存在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共享、系统重复建设等问题[1],于是2013年2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及附件《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2015年8月4日国家认监委等七部委又联合发布了《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电子招投标活动、创建并认证电子招投标系统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本文对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创建以及对公共资源交易行为规范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一、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创建方法

(一)电子招投标系统概述

目前,关于电子招投标系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加密技术基础之上,能够在计算机与互联网平台上完成招标、投标、评标、开标、定标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根据《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给出的架构模式,电子招投标系统由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电子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电子招投标行政监督平台组成,三个平台之间通过数据接口实现信息交换。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是提供招投标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平台,也是电子招投标业务的核心,涵盖招投标所有业务环节。电子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是电子招投标平台的信息服务窗口,为招标投标交易提供咨询服务、政策展示,同时也是交易平台与行政监督平台数据交换的重要通道。电子招投标行政监督平台是行政监督部门与监察机关在线监督招投标交易活动的平台,为行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等部门提供备案审核、交易动态监管、监察预警等多种服务通道,以确保交易活动规范、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创建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了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的基本功能、信息资源库、系统接口、技术支撑与保障要求,但要实现这些功能与要求需要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系统架构形式和系统开发技术,进行合理设计。现以某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为例,分析电子招投标系统的搭建过程。系统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两部分。功能需求是根据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活动的实际需要,研究公共资源交易流程。通常,公共资源交易分为公共工程发包、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和土地交易四大板块[2]。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要实现集中交易场所、集中监管模式、一站式交易目标要求。非功能需求包括系统具备高效运行、界面美观与易操作、高可用性与高可靠性、适应业务流程变动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安全性与保密性。电子招投标系统关键技术包括整体B/S架构、基于Asp.Net的Web应用服务器技术、SQLServer数据库等。而分层架构采用三层架构形式,包含UI层(表现层)、BLL层(业务逻辑层)和DAL层(数据访问层),UI层即用户操作界面层,为顶层架构。BLL层负责UI层与DAL层之间的数据交互,是系统架构的核心层。DAL层负责数据访问与操作,位于系统架构的底层。系统设计兼顾先进性、全面性、规范性、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设置注册用户管理、招标管理、投标管理、开标管理、专家选择、评标管理、竞价管理、系统维护八大主要模块。公共资源自由交易平台业务类型含招投标项目、竞价项目两种,依据流程分析确定总体业务流程。利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利用数字信封技术进行招投标文件的加密,利用数字签名与时间戳保障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与不可抵赖性,利用互联网可信任站点认证增强系统的可信度。系统设计完成后基于主流操作系统环境与通用浏览器环境进行测试,结合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以达到《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的认证水准。

二、电子招投标系统对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意义

采用电子招投标系统有利于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防止人为因素干扰与暗箱操作,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公开透明,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节约社会资源[3]。具体分析如下。

(一)信息公开透明,维护公平交易

传统招投标活动中存在市场信息不透明与不对称现象,由此导致的暗箱操作也花样百出,防不胜防,而电子招投标系统涉及的所有环节均在网上进行,招标公告、中标公告均在网上公示,招标人、投标人、行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都可随时掌握招投标的各类公开信息,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人为因素操作空间,暗箱操作难度增加,有利于维护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公平公正性。

(二)规范业务流程,提升监管水平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从技术上对电子招投标的操作流程进行了程序化和规范化。例如采用标准文件或示范文件生成招标文件,避免招标人或代理机构量体裁衣,定向选择投标人或排斥潜在投标人。再如标书下载、制作、上传、评审等环节设置多轮检查、校对和相似性检测,避免围标、串标、意向评标、定向废标现象。电子招投标系统对招投标全程记录,行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通过设置监控点强化监督,提升监管水平。

(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以往招投标活动用于标书打印、复印、装订以及异地投标的交通、差旅费用是不小的开支,有调查显示国内平均每个标的的投标成本近2万元,其中纸张、打复印与装订的费用就近1/3。电子招投标的所有流程都通过计算机完成,繁琐程序可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化,有效减少了资源消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可显著提高办事效率。

(四)统一交易市场,合理配置资源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电子招投标可打破地域时空的限制,构筑统一开放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吸引更多数量的投标人参与竞争,招标人可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通过市县、省、全国平台的整合,建立统一平台,可打破地方垄断,实现资源共享、多元化监管。

(五)违规成本提高,有利行业诚信

电子招投标系统通过投标人资源库的积累和完善,可以将那些弄虚作假、有不良信誉记录的投标人列入黑名单,系统将会自动屏蔽其信息,在以后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黑名单投标人将无法获得报名资格,此举必然加大了违规企业的成本。同时招标单位若存在恶意拖欠工程款等行为,也会影响其诚信,对其以后的招标行为同样造成影响。由是对推动行业诚信机制的建立发挥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尽管电子招投标系统仍然需要不断完善,但从过往实践来看,其在实现公共资源交易过程规范化、创建透明高效的交易环境方面已经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电子招投标系统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光辉.推进建设工程电子化招投标的思考[J].中国招标,2012(49):10-12.

[2]王军.论公共资源交易中电子招标系统的完善[J].行政与法,2015(5):27-31.

[3]李锡保.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促进电子招投标建设[J].中国招标,2016(1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