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补阴丸合二至丸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大补阴丸合二至丸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田敏1郑良君1常峥2*

1.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25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00010

【摘要】目的探讨大补阴丸合二至丸治疗CRF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联合肾衰宁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联合大补阴丸合二至丸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Upro)、血红蛋白变化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组Scr、BUN、Upr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大补阴丸合二至丸治疗,提高了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并明显改善了患者肾功能和贫血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大补阴丸合二至丸;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发生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中医药在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保护肾功能方面有独特优势。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气阴两虚型是慢性肾衰的的较为常见的证型[1],我们应用大补阴丸合二至丸治疗CRF气阴两虚型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北京中医医院肾内科门诊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属于气阴两虚证;③年龄18-80岁;④未透析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尿毒症终末期;②合并心脏、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③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④无法合作,如:精神病患者。入选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3.6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高血压肾病4例,糖尿病肾病8例,多囊肾2例,原因不明2例。对照组30例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9例,多囊肾2例,原因不明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两组均配合基础治疗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高热量低磷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0.4-0.6g/kg.d;预防感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达标;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纠正贫血。

1.2.2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配合大补阴丸合二至丸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药物组成:生地20-40g,龟板20-40g,知母6-10g,黄柏6-15g,生黄芪20-50g,当归15-30g,土茯苓20-30g,熟军6-15g,炒白术15-30g,女贞子10-15g,旱莲草10-15g,蒲公英10-15g,丹参15-30g。加减:乏力明显者,加炙黄芪30g,红景天30g;阴虚明显者,加熟地30g;阴虚盗汗者,加山茱萸40g,地骨皮20g;大量蛋白尿加用金樱子30g,芡实30g,水蛭3g;浮肿,加茯苓皮30g,大腹皮20g,冬瓜皮30g,桑白皮30g;恶心,加旋复花30g,代赭石30g。根据大便情况调整熟军用量,以每日排软便2~3次为宜。疗程3个月。

1.2.3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肾衰宁胶囊,每次2-6粒,每日3次,餐后1h服用,以每日排软便2~3次为宜。疗程3个月。

2结果

2.1观察指标:临床症状,Scr、BUN、Upro、血红蛋白。

2.2疗效标准[2]:显效:(l)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2)内生肌醉清除率增加>30%;(3)血肌醉降低>30%。以上(l)项为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判定。有效:(1)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2)内生肌配清除率增加>20%;(3)血肌酐降低>20%。以上(1)项为必备,其他具备l项即可判定。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判定条件者。

2.3结果

2.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Scr、BUN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Upro和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cr、BUN、Upro和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肾衰竭在中医古籍中没有相应称谓[3]。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属于“水肿”、“腰痛”、“癃闭”、“淋证”、“关格”、“虚劳”、“呕吐”、“眩晕”、“肾劳”、“肾风”、“溺毒”等疾病范畴。慢性肾衰竭多因先天不足、房劳多产、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邪、劳倦内伤、久病体虚等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虽临床表现各异,但其病机演变总与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湿浊瘀血内蕴有关。而脾肾不足是其病机关键,脾肾两虚贯穿始终。其中又以气阴两虚型最常见,治疗以大补阴丸合二至丸加减。

大补阴丸出自元代朱震亨之,原名“大补丸”,作用为降阴火,补肾水。朱丹溪根据“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阐发虚劳病的病机为阴不足以配阳,水不足以制火,精血亏损,相火熬煎,真阴消烁所致,故拟大补阴丸[4]。该方用知母、龟板、熟地以滋阴填精,救水之源;《丹溪心法》黄柏清泄下焦之火,以免阴精亏损;方中熟地与龟板的用量较重,足见此方以滋阴培本为主,降火清源为次。适用于阴虚火旺的肾衰患者,症见乏力,腰酸,手足心热,盗汗,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二至丸原载《医方集解》由女贞子、旱莲草按1:1的比例组方,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的功效[5]。与大补阴丸联用增强滋阴补肾的功效,尤适用于合并慢性肾炎尿血的患者。在以大补阴丸和二至丸为主方的基础上,加入炒白术、生黄芪、炙黄芪、茯苓健脾益气,振奋后天之气,脾肾双补;大黄泻热通腑,排浊祛瘀;水液代谢异常,水湿内停,郁而化热者,可加蒲公英、土茯苓、穿山龙、白花蛇舌草等清热利湿解毒之品;脾肾两虚,气血生化无源,出现贫血者,可加黄芪、当归益气养血;肾病日久,由气及血,肾络痹阻而导致瘀血者,可加葛根、丹参、水蛭等活血化瘀药;水肿者可加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利尿消肿;阴虚盗汗者加山萸肉、地骨皮滋阴退热;蛋白尿甚者加青风藤、海风藤、海桐皮;夜尿频,可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固涩精液;腰痛,可加桑寄生、菟丝子、独活补肝肾、强筋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补阴丸[6]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及降糖的作用,不论对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均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大黄可提高血浆渗透压,抑制近曲小管和髓袢升支粗段小管Na+-K+ATP酶活性,起到延缓肾衰竭的作用。丹参可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减少蛋白尿,减轻肾小球硬化程度,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它还能增加肾血流量,并有利尿降脂作用。黄芪通过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降低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抗氧自由基,调节蛋白及脂质代谢,减少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并使受损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及肾小管功能恢复。某一程度上阻止了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临床观察证实:大补阴丸联合二至丸治疗气阴两虚型CRF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提高血色素水平,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延缓肾衰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勉之,李树茂,何璇.张大宁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思辨特点研究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8):662-66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2:163-167.

[3]晋中恒.浅谈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思路与方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8):50-52.

[4]李载阳.代芳教授应用大补阴丸的临床经验.现代中医药,2018,38(1):4-6.

[5]李增鸣.二至丸在治疗肾病中的临床应用.湖北中医杂志,2009,31(6):58-60.

[6]常峥.张炳厚运用大补阴丸类方的经验.北京中医,2006,25(9):530-533.

通讯作者:常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