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及具体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及具体应用

陈流海

郎溪县国土资源局安徽郎溪242100

摘要:农业工作关乎我国数以计万的人民的生计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先进,并且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我国应当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结合互联网集成,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的滴管、喷灌和微管灌溉技术,逐渐实现灌溉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的目标,提高农田水利工作效率,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具体应用

1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特点

1.1信息的搜集和传输

相对智能化在农田水利工程中,与传统的旧的农业管理技术相比,新时期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全天候地对灌溉作业和水源等实施监控,然后把相关信息分类整理好后及时进行处理,并传输到相应的数据库中。农田水利工程通过对信息数据的智能化收集,可以更好地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如对水利灌溉的频率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等的分类汇总。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时反馈农田作业相关信息,不仅可以确保农业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而且可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使农业工程实现效率最大化的目标。

1.2较高的用户体验度

农田水利涉及数据、采集、传输、应用和用户层五个层次的信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前期工作的开展需要借助相关仪器设备和智能化工具,在用户层测试工作基本完成的同时,为农业工作人员提供有效服务,以方便农业人员开展工作,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在农田水利工程的作业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农田信息进行智能化统计,可以成功避开传统的农业工作中片区分散化的缺点,为农户提供更加精准直观的参考数据和参考内容。事实证明,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对农业数据进行分析的同时,结合农户体验工作情况,可以使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成效。

1.3信息反馈及时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信息化技术可以全天候地监测农业工作的执行情况,通过对数据的智能化搜集,相应地对数据进行传输和分析,并将这些有效信息运用到农田水利的实际工作中,这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田水利作业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由此看来,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提出应对问题的解决方案,随时弥补农田工作中的不足,进而提高农田工程的工作效率,保证农田作业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2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优点

2.1有利于优化水资源

农田水利项目信息化能够提升农田水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用互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能够针对水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提升农业用水效益。信息化技术能够准确检测数据,进行实时数据传递,结合当时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等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再根据结果进行科学决策,及时地调度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洪抗旱,减少人民财产损失,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2有利于精细灌溉

我国目前人口数量较多,因此水资源紧缺一直是重要问题,2013年我国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数据仅仅只有52%,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2020—2030年我国的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数据需要达到55%或者是60%,为了完成目标必须要大力推进我国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田水利灌溉,这样可以根据土壤需要、空气湿度、植物的需水量等进行精准的灌溉,不会出现水资源浪费,也不会出现水资源短缺影响农田受益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3信息化技术在农田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促进相应农业指导配套政策的建立

促进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首先需要促进相应的农业指导配套政策的建立,整理完善农业生产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工作人员,推进农业事务的顺利开展。开展农业相关的管理活动,需要促进相应的配套政策的完善,需要将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灌溉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降到最低,保障农业生产活动合理有序的展开,确保农业生产活动能够更有效,更顺利的开展。

3.2将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摒弃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的比重比较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很多地区在农业作业中减少了人力的投入,重视机械化的工作模式的应用,重视经济农作物的种植,充分利用机械化工作模式对农作物进行种植,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并不是在每一个地区都推广普及,在有些落后的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因此农业工作人员无法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统一管理,降低了工作效率。需要结合生产实际以及生产需要,不断促进农业生产质量以及作业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3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技术人才队伍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因此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促进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更智能,更便捷,农业信息的收集也会更有效,推动农业工作更加顺利开展。技术人员作为农业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者,需要不断促进其自身素质及专业水准的提升,由于这些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农业工作的开展情况,如果在农田水利工程作业中,相应的农业工作人员缺乏信息解读能力及监督能力,就会导致获取信息或者信息使用过程中漏洞百出,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中需要促进相应的管理制度的完善,重视人才的培育,不断补充优秀的农业生产人员。此外还需要重视农业生产人员的专业考核,必须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上岗,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的提升,促进信息化人才管理队伍的壮大,还能够促进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3.4信息化系统的设置

一是收费系统,采用IC卡智能系统,并根据灌溉农田的面积设定收费标准,对土地流转的农田在灌溉之前要先刷卡才有使用机井进行灌溉的权利,此付费系统有效使用水得到了控制,避免了浪费现象。二是在农田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置喷灌自动系统,此系统可以自由旋转,使周围的农田都能得到灌溉,同时周围的地理环境也要满足安装要求,所以在安装前,需要对现场的气象情况、土壤情况以及农作物本身对水的需求情况等进行详细了解。此系统实现了对水利工程的集约化管理。三是对于温室大棚,也可以安装自动喷灌控制系统,要根据大棚作物的高度设置喷嘴的高度,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设置相关的传感器,以便能及时感应大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并对其进行调整,使环境适合作物生长,减少病虫害。

总而言之,将信息化技术用于农田水利工程中,使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使农田灌溉效率得到了提高,相关人员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以开发出相应的设备,为农田水利工程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强.GIS技术在基本农田示范区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浅析[J].科技视界,2016(23):247-248.

[2]范丽娜.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监测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3].水利厅举办农田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培训班[J].内蒙古水利,2016(03):81.

[4]苏鹏帅,马华明.浅谈农田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88.

[5]赵洪亮.信息化管理助许昌高效节水灌溉升级增效[N].中国水利报,2015-01-2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