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肩周炎66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1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66例

胡红芳

胡红芳(四川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金堂6104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肩周炎采用中药、温针灸综合治疗要领,关于针灸治疗学的33例举例比力。结果观察组有屈从95.2%与比力组有屈从70%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好于中药效果,三个疗程就得到满意疗效。

【关键词】温针灸肩周炎针灸

【中图分类号】R45.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67-01

肩周炎是针灸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为肩枢关节周围构造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以单例或双例肩枢纽关节酸痛,功效性停滞为主症,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故亦称五十肩。近期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温针灸治疗本病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陈述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样平常资料

共收汉患者72例,大多为门诊患者,也有住院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要领分为中药加温针灸和针灸比力组。治疗组40例的男14例,女26例,年龄最大71年,年龄最小47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年半。比力组2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大63岁,年龄最小39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年。全部病例场冷X线摄片扫除肩枢纽关节结构紧张的骨质疏松症及肩枢纽关头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1.2治疗方法

⑴中药治疗:主方用:风寒湿阻型治疗:袪风除湿,温经通络①风邪偏胜川羌防风汤加减少;寒邪偏胜者,用每桂温经汤加减少;湿邪偏胜者,用薏贵汤加减;邪从热化者,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气血两虚方以黄芪桂枝五汤加减。益气通络,调和营卫;肝肾亏损方以独活寄生汤加减,益肝肾,温经络;筋骨损伤方以十三太保方加减,舒筋能络,活血袪瘀。

⑵温针灸治疗:主穴取外肩三针、天宗、阿是穴、曲池、外关、中诸、合谷辩证取穴:气滞血瘀加足三里;寒湿瘀阻型加阴陵泉,肾虚型加肾俞、三阴芝

操作:用0.35mm×50mm毫针针刺,取主穴肩髃、肩前、肩后,并在肱头肌长头、短头肌腿外或肩峰下及三角肌向后缘部即三角肌滑囊部探求一个最敏感的压痛点。采用捻转进针法,使针感传向腕部。各穴场用平补平泻法,然后根据辩证配针其他穴位。

灸法:将艾条切成长张1.5mm的艾段,用牙签在横截面中央插上小孔,然后穿到主穴已针好的毫针柄上,配穴不用灸法。每穴连续施灸3次。起针后拨罐10mh,每天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时期,嘱患者每天坚持爬墙,摸背等肩部功效锻炼。

比力组:针灸取穴,上肢取肩三针、天宗、阿是穴、曲池、外关、中诸、合谷,下肢取丰隆、飞扬、得气后捻、转、提、插,行针时让病人活动患肩,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注:患肢活动时,行动由慢到快,用力不宜过猛,以防引起巨痛),起针后再在局部痛点拔罐,留罐10分钟。两组治疗时期停用其他治疗。

1.3疗效尺度

凭据《上海市中医诊疗通例》(上海市卫生局1996年发表)划定的肩周炎治疗尺度实验[1]。痊愈:肩部疼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者,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肩部疼痛消失,活动角度略有受限。有效:肩部他、疼痛部分减轻,活动角度有所改进。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1.4治疗效果

经三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疗效相比见表1。

由表可知,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药物及温针组优于针刺组。

1.5典型病例

患者女,62岁,农民,2006年6月就诊。主诉:右肩枢纽关节头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余。近10天来症状逐渐加重。患者2月前因受风寒后感肩部疼痛,活动稍受限,现感疼痛加剧,夜间尤甚,疼痛可牵连到颈部、肩胛、上臂三角肌及前臂背侧,活动明显受限,特别是上举、外展、后伸。检查:右弘二头肌腱外、右肩部三角肌外缘处压痛阳性,舌淡红苔薄白,脉细。X线检查后诊断为右肩枢纽关节周围炎。治疗:取肩三针、外关、合骨后,施平补平泻,共经20次温针及中药治疗而愈。

2讨论

肩周炎多发于五旬之人,气血亏虚,血不养筋,加之长期劳累或肩部外露感受风寒之邪所致。早在《黄帝内经》就记载了运用针法和灸法来治疗各种痛证,而且大量论诉的都是局部取穴,如《灵枢·周痹》“众痹…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千金方》中有吴蜀多灸法,有阿是穴法,言热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果当其处,不问其孔穴,即得便快或痛,灸刺皆验。灸法的作用,《灵枢·官能》中载“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可见灸法可加强阳气,阳生而阴长,《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温针灸则针刺肩关节周围穴位可疏通局部经络,活血祛瘀,行气导滞,祛除而达止痛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