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的品种选择与配置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的品种选择与配置探讨

谢海全

河南省汝南县林业局河南驻马店463300

摘要:如今由于土地的过度开发,导致绿地面积的不断减小。绿化不断的缺失让人们意识到建设生态园林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促进我国城市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对于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配置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生态园林建设;品种选择;植物配置

引言:当今社会的绿植面积越来越小,人们越发感受到建设生态园林的重要性。因此,为了使我国城市化发展与自然环境可以和谐发展,对如何进行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品种的选择与配置进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园林植物的品种选择

(一)品种选择原则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是生态学,因而生态学又是一门促进人类、社会以及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性学术,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所以深入了解生态学对于城市园林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如今生态学利用小投入而获取大成效,指导着人们如何对生态园林的品种进行选择以及需要遵守的原则。因为生态园林植物品种繁多,所以选择原则从3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在选择品种时,应当优先考虑具有艺术性、美观性以及观赏价值性高的品种,要能够与当前城市建设规划相符合,能够给人提供休闲区与游览的场所,能够给城市带来美化的效果;二是对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应当是环保的,净化空气和降低噪音并存的,坚固土层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总之植物的选择是可以对城市环境起到一个积极改善的作用;三是植物选择要遵守我国可持续发展方针,引进的植物不能与地域内的物种发生冲突,这样才能实现和维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二)多样性的品种

自然植物群落跟如今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绿植需求是千差万别的,相比如今城市化建设的绿植来说,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时间较为冗长,因为城市化建设的绿植追寻具有时效性、科学性、美观性等综合性能,所以人工栽培植物群落模式也就成为了最合适的技术方法,正确的人工栽培植物群落模式可以使得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求人工栽培植物群落模式合理化、实际化,要尊重植物独特的生命体,深入了解它所需要的生长环境以及生态习性,比如对于土壤、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的记录与控制。植物合理的选择和配置,不仅促使生态园林选择植物的品种可以满足一些地域生态发展的客观环境,也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

(一)植物配置原则

植物配置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生态原则。由于植物配置并不是一种植物或几种植物生存与发展简单的命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地域生态环境是否稳定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配置生态园林植物品种时应将生态原则摆在首位,确保植物配置到一起后不会出现影响生长、互相影响甚至死亡等消极现象。此外,应通过分析空气净化功能、滞尘功能、削弱噪音的功能、防风固沙功能以及调节局部生态环境功能等方面分析植物配置结果,使得植物配置科学合理;第二,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在当今社会建设过程中,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建设是城市化建设中重要的环节,基于生态学指导原则,在进行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时,有关人员应秉持以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取最大的成果为配置原则。为了使植物配置更加经济合理,应从无害化、社会接受程度、风险性、时效性以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充分分析植物配置合理性,并在植物配置落实前做好评估与预测,确保植物配置经济可靠;第三,艺术性原则。生态园林建设并不是植物的林立,而是通过创造与设计,让植物在满足生态发展需求的同时,成为装点人们生活的美丽风景。基于此,生态园林在配置时应尽量多的考虑园林景观层次性、丰富性以及美观性,促使植物配置色彩纷呈、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并凸显城市规划建设整体效果;第四,优先选择生态园建设地区内植物的原则。由于本土植物通过较长时间的演化与生长,已经充分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可以避免投入不必要的建设成本,有利于缩减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资金,符合生态学要求;第五,植物配置应符合承建地区功能性需求。例如,在为陵园配置植物时,为了凸显陵园的肃穆与庄重,应选择笔直、高大且生命力强的树木,而在为供人们休闲的公园配置植物时,则需要彰显城市个性,利用四季变换的花草给人们视觉享受,并使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到心旷神怡。

(二)植物配置方式

在通常情况下植物配置较为常用方法有2种:其一,自然式。所谓自然式植物配置方式,就是尽量不使用人为手段干扰植物自然配置状态,利用植物自然生长态势构建密林、群植、丛植以及孤植等表征,促使生态园林在自然状态下展示各自独特的魅力。例如,孤植不仅可以在地区内提供纳凉的功效,而且可以展示给人们一种苍凉的艺术感,而丛植作为园林建设中较为常见的配置形式,不仅可以起到背景与隔离空间的效用,而且可以通过有规律的丛植体现地域空间的美感。此外,在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方式中,对于花卉布置同样以自然为主,使得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统一;其二,规则式。规则式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按照既定图案配置。结合生态园林面积通过三角形、环形或其他形状,呈现植物错落有致的美感;二是交错配置形式。将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的花草或灌树丛,按照错落形式进行排列,从而凸显色彩纷呈的空间美感;三是列植。所谓列植是指按照整齐有序的形式排列植物,从而体现出恢弘大气的视觉感受[1]。

(三)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影响因素及配置注意事项

为了使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应注意以下2点:第一,植物受光照影响。由于植物生态习俗不同,致使植物对光照的接受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且通常分为3种形式: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因此人们在构建生态园林时应充分考虑植物属性,例如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应种植月季、玉兰等,而在阳光极少的地方则应种植黄杨、桂花以及红背桂等植物;第二,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植物通常分为喜温植物、耐寒植物以及半耐寒植物,这就需要人们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应因地制宜,例如可在极寒地带种植山杨,而在温暖地带则应种植香樟、柑橘等植物。此外,树木还受大气、湿度以及地域内病虫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只有在配置植物时始终贯彻落实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可以有效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2]。

(四)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

生态园林植物群落主要4种形式:其一,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主要是为了保护林带、降低噪音、保护农田、保护河提等维护生态平衡的植物群落;其二,观赏型植物群落,主要是在城市建设中起到陶冶情操等观赏需求的植物群落;其三,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主要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根本性目标的种植群落,而在种植过程中可达到调节环境、降低自然灾害等效用;其四,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这类植物群落由于具有一定的安神、杀菌抗炎以及预防疾病等功效,因此可以起到保健功效。

结论

简而言之,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社会对生态环境越发重视,而为了使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生态园林建设更加切实可行,建设者应始终秉持生态学相关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运用科学发展观合理配置植物品种,促使生态园林建设可以发挥观赏性、经济性、环保性等积极作用[3]。

参考文献:

[1]王明荣,宋国防.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中国园林.2017:86-88.

[2]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13/7:63-65.

[3]邓小芹.谈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J].现代农业科技.2016(3):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