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实用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配电自动化实用技术探讨

刘惠华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广东省东莞市523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国家对于配电自动化建设越来越重视,配电自动化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相关机构对于配电自动化建设重视程度较高,但是某些人员对于配电自动化建设存在片面的看法,再加上技术以及设备水平的落后造成我国现阶段配电自动化建设水平较为落后。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配电自动化实用技术。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实用技术;技术

由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逐年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用电需求,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供电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供电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供电企业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智能化电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包含以下3方面:即小型、中型及大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其分支系统涵盖面非常广泛,例如设备自动化系、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控制系统、配电维修系统等。

1、配电自动化技术功能

配电自动化技术指的是,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到配电系统综合管理方面,有效的改善传统配电系统缺陷,优化配电结构,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更好的运行,也为用户用电提供可靠保障。

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系统是确保电网建设的基础,但随着电网建设的规模持续增大,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以确保电网管理的高效性与安全性,为此在现有的电网基础上,借助高效、智能、自动化技术可以形成新的智能配电网。新型的智能配电系统本身具有自愈控制与电力信息互动的诸多优势,可以极大的提高电网的配电效率。此外,智能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极大的降低人工管理成本,增强其配电效果与配电可靠性,实现配电管理水平的飞升。此外,当电力网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智能配电网可以借助自动化与智能技术实现故障的迅速报修,以便于工作人员迅速的解决相关问题,保障电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

2、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的现状

2.1、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一定程度上看,电力配电自动化能够显著提升人们的用电水平和用电质量。虽然一些地区具有显著的发展成效。但是,很多地方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步伐的加快,电力自动化建设后期的电力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可以为电力自动化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持。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整体电力建设发展速度更快。

2.2、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存在困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然而,要想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面积广、区域差距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大面积的电力配送自动化仍是困难重重。因为这么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在国家经济状态允许的情况下,既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又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撑,还需要大量的此专业的科技人员的运作。而很多地区仍是处在经济尚未发达或是在政府财政支撑下,有诸多的困难阻碍着实现整体电力自动配送。

2.3、配电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协调性较差

在功能协调和功能连接方面存在一些误解。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电力行业的高配置、低功耗和电力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电力的运输。为了确保电源配置的正常运行,有必要协调上述功能并有效链接管理功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整体运行效率。

3、配电自动化实用技术

3.1、FTU技术

FTU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所负责的是板块搜集和数据采集工作,其中包含了电流流量同电压大小等多项内容,借助通信的优势将这些信息反馈到监控中心,最后监控中心会根据这些数据来下达指令,进而确保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在安装FTU设备的过程中,为了让馈线区域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相关人员就应该将重点放置在网络重构中,完成结果的好坏同整个设备的安装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处理完故障之后,才可以对相关的设备进行调试和安装,其次,保证备用电源的电流量不能超过规定值,避免电线受到损坏,最后还要查看电源是否处于一个正常的状态。当配电系统在应用这项实用技术的时候,还必须要进行工业级的设计,这样才能满足室外环境的基本需求,按照相应的标准,让FTU技术可以达到D2的指标,保证接口的稳定性,这样也可以为后续的施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3.2、馈线自动化技术

现阶段,我国主要有三种馈线模式,如集中、综合和分布控制的模式。集中和综合式控制的工作方式就是将各种馈线的终端信息都发送到主站中,最后由总站来处理。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就是会增加总站的工作量,当总站中的工作量已经开始大于馈线终端的时候,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也会下降。此外,馈线也不具备控制功能的作用,所以供电的可靠性也会随之降低。而新兴的控制技术,则是根据配电终端中的故障来开展相应的供电工作,尽量将故障点和非故障的点都分离开,最后将故障的处理结果汇报给主站。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快速的解决配电终端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而减少主站的压力,也能提高整个系统的处理效率。

3.3、通信技术

随着光纤设备价格的下降,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也逐渐成为配电自动化应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假设某一个站点中失去了光源,会影响到同一个环路或者是其他站点的通信情况,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太网无源光,这项通信技术便是以光纤为前提,采用多点结构的方式,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当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的时候,配电站的数据量也呈现出一个上升的趋势,加强对数据的采集工作,传统化的方式就是采用GPRS和CD-MALx通信网,这项通信技术的优势的就是成本比较低,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基于此,WiMAX的出现,满足了无线的基本特性,按照本地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标准,构建WiMAX通信专网,这样既可以符合供电的基本需求,也能满足配电网站的分布特点。

总之,我国电力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总体来说,我国电力技术起步晚,电力系统建设也较为落后,而配电网发展更加侧重于变压、高输出方面,很多层面中不能满足现代化电力发展需求。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中能够满足电力发展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的电力服务。在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先进技术运用到配网自动化系统中,让配网自动化技术向着智能化、集成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为电力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石,赵苏虹.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研究[J].科技风,2018(30):167.

[2]刘溪.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5):138-139.

[3]李政,朱立国.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铁路供电系统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24):56-57.

[4]郭雅娟,黄灿,朱海兵,吴奕.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J].新型工业化,2015,5(11):20-26.

[5]陈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和发展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