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认证机构在质量认证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3

企业与认证机构在质量认证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张晓美吴宏元

张晓美吴宏元(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认证企业与认证机构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纳什均衡理论,分析了二者间相互博弈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必然性,并在文章中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认证机构质量认证博弈

1我国质量认证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自2002年到2008年,我国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各类企业数量已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的质量认证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获得认证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不高,多数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不常用、个别质量认证机构所做的质量认证报告不实、虚假认证等。以上提到的质量认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质量认证监管机制存在缺陷造成的。虽然我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了对质量认证市场的整顿力度和对违规、造假认证的处罚,但是由于监管机制不够完善、执行力不够,使认证成为认证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本文通过研究质量认证市场存在的博弈关系,分析质量认证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相应的建议。

2博弈模型中的要素和假设

一个博弈模型的描述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一是局中人(即参与人),每局博弈中至少有两个参与人。二是局中人的策略,即规定各局中人在博弈过程中可以选择的行为或行为水平的全体。三是支付矩阵,即参与主体在不同策略下确定不同收益组成的效用矩阵。在本文的博弈中,博弈的参与人为认证机构和认证企业两方,认证企业是指参与认证的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认证机构是指独立于制造商、销售商和消费者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第三方机构,在规定的范畴内对企业进行认证,同样以盈利为目的。而且在本次博弈中,双方采取的策略都为“合作”与“不合作”。

假设在认证中,认证企业与认证机构对彼此参与博弈的成本、收益等信息不能通过任何途径准确了解,即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且,博弈可能是一次的静态博弈,也可能是多次的动态博弈。下面对企业质量认证存在的问题通过博弈的方法进行分析。

3企业质量认证存在的问题的博弈分析

企业在进行质量认证的过程中,与认证机构既存在合作关系,也存在利益冲突的不合作关系,这样的关系决定企业既想要与认证机构积极合作在企业中贯彻认证,又想通过认证机构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成本取得认证证书。以下是对问题的博弈分析。

3.1企业从短期利益出发的质量认证问题的博弈分析

企业从短期利益出发的质量认证,多数是为了公关、宣传的需要,或是为了获取证书,满足某市场的准入条件。不考虑认证有效期内的审核,我们可以将企业的质量认证过程看作是单次的博弈。

假设,认证企业与认证机构在认证之前是互不了解的,双方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我们将此博弈定义为非合作博弈,即每个参与者都单独的选择它的策略,而完全忽略其他参与者的决策。在此博弈中,认证企业在认证的过程中会将会采取两种策略,要么是积极合作策略,要么是不合作策略,即[合作,不合作],认证机构也采用同样的策略,即[合作,不合作]。认证机构和认证企业采取的策略不同,取得的收益也会各不相同,其中a12>a22>a11>a21>0,b12>b22>b11>b21>0,a表示认证企业获得的收益,b表示认证机构获得的收益;下标1表示采取不合作策略,2表示采取合作策略;aij(i=1、2,j=1、2)表示认证企业采取i策略,认证机构j策略,认证企业获得的收益;bij(i=1、2,j=1、2)表示认证机构采取i策略,认证公司采取j策略,认证机构获得的收益。

当认证机构选择不合作策略时,认证企业选择不合作策略(a11>a21);当认证机构选择合作策略时,认证企业选择不合作策略(a12>a22)。因此无论认证机构选择合作策略,还是投机策略,认证企业都会选择不合作策略。同样的,无论认证企业选择不合作还是合作策略,认证机构都会选择不合作策略。在这个博弈中,“不合作策略”是认证机构与认证企业的占优策略,纳什均衡[不合作,不合作]是双方的占优策略均衡。

也就是说,在以取得证书为目的的一次博弈中,认证机构和认证企业都会选择短期利益最大化的不合作策略,这样的认证中出现问题是必然的。

3.2企业从长期利益出发的质量认证问题的博弈分析

从长期利益出发,获证之后,企业在认证有效期内需要进行一年一度的审核,这就可以把质量认证中的认证企业与认证机构看作是无限次重复的博弈,每次博弈都构成纳什均衡。而且,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即折现率不等于0。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通常情况下,它相当于没有风险也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折现率可视为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具体表现。净现值,是指项目计算期内,按设定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计算的每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是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投资决策的动态指标。

假设认证企业和认证机构采取不合作策略的概率都为p(0≤p≤1),则他们首次选择合作策略时的概率为1-p。引入折现率i(0<i<1),并把认证企业每次博弈之后的收益折现为净现值NPV,净现值最大时,企业收益最大。

3.2.1企业的净现值分析

①认证机构首先做出不合作的决策时,企业的净现值

认证机构首次选择了不合作策略,之后双方始终采取[不合作,不合作]策略,认证企业的净现值NPV1=a11[1+1/(1+i)+1/(1+i)2+…]=a11(1+i)/i认证企业首次选择了合作策略,根据纳什均衡,之后双方会一直采取[不合作,不合作]策略,认证企业的净现值NPV2=a21+a11[1/(1+i)+1/(1+i)2+…]=a21+a11/i

当认证机构首次选择不合作策略时,认证企业的期望净现值F1=pNPV1+(1-p)NPV2=pa11(1+i)/i+(1-p)[a21+a11/i]

②认证机构首先做出合作的决策时,企业的净现值

认证机构首次选择合作战略,双方始终采取[合作,合作]策略,此时,认证企业的净现值NPV3=a22[1+1/(1+i)+1/(1+i)2+…]=a22(1+i)/i

认证企业首次选择不合作策略,根据纳什均衡,之后双方一直采取[不合作,不合作]策略,认证企业的净现值NPV4=a12+a11[1/(1+i)+1/(1+i)2+…]=a12+a11/i

当认证机构首次采取合作策略时,认证企业的期望净现值F2=(1-p)NPV3+pNPV4=(1-p)a22(1+i)/i+p[a12+a11/i]

3.2.2认证企业净现值的优化分析

当认证机构采取不同的策略时,认证企业的期望净现值为F=pF1+(1-p)F2=p2a11(1+i)/i+p(1-p)(a21+a12+2a11/i)+(1-p)2a22(1+i)/i

在p、i满足什么条件时F取得极大值,首先,对F求关于p的一阶导数,使其等于0:aF/ap=2pa11(1+i)/i+(1-2p)(a21+a12+2a11/i)+2(p-1)a22(1+i)/i=0

解得p=■

再对F求关于p的二阶导数,使其小于0

a2F/ap2=2a22(1+i)/i-2(a21+a12+2a11/i)+2a11(1+i)/i<0

整理得i(a22+a11-a12-a21)<-(a22-a11)

因为-(a22-a11)<0,0<i<1

所以a22+a11-a12-a21<0

即i>(a22-a11)/(a12+a21-a22-a11)

又由0<i<1得出(a22-a11)/(a12+a21-a22-a11)<1

即a12+a21>2a22

由0≤p≤1可得0≤■≤1

进一步推导得

求解①式得2a11≥a12+a21

由a22+a11-a12-a21<0和a22>a11得2a11≤a12+a21,故①的解不合题意,舍去。

由②整理得

因假设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所以i=0的解舍去,即p=1,不合作的解舍去,所以当a12+a21>2a22,i>max{2(a22-a11)/(a12+a21-2a22),(a22-a11)+(a21+a12-a11-a22)}时a2F/ap2<0,此时F取极大值。

即p=■时,F取得极大值。

当i=2(a22-a11)/(a12+a21-2a22)时,p=0,说明此时的认证企业和认证机构都采取公开策略,企业期望净现值取得极大值。

3.3结论

从以上的博弈模型可证明,从短期利益出发的一次博弈中,即企业获得质量认证资格证书,认证机构获取认证收益的博弈中。认证双方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定都会选择不合作的占优策略,这使企业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也使质量认证机构的权威性、公正性降低。

在多次的博弈中,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对期望净现值进行优化后得出的结果,双方将选择合作策略,此时双方收益取得最大化。这是因为在反复的认证中企业与认证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完全被消除。认证机构欺骗企业,企业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要求认证机构赔偿;企业想要在质量认证方面对认证机构隐瞒,认证机构也会在反复的认证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对企业所获得的质量认证做出相关的惩处。因此,审核工作将会有效地约束认证机构和企业的违规认证行为,并消除认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加强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将会大大增强质量认证有效性。认证监管部门积极参与将会加强认证机构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认证,使其不仅做好证书颁发前的审核工作,而且加强认证有效期内的审核工作,从而有效避免认证出现的问题。

4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综合以上对质量认证中企业与认证机构之间博弈关系的分析的结果,对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科学性、有效性和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对企业进行质量认证做出正确的倡导,加强质量认证机构认证资格的评定,大力倡导普及群众性质量改进活动,加强质量认证监督部门与其他部门合作,加强质量认证问题的监督,将违规认证、虚假认证等扼杀在萌芽中。

其次,质量认证监管部门完善质量认证监管机制,健全认证机构的认可评价体系,加强对质量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规认证的惩罚力度,强制要求认证机构对其认证的企业做出认证承诺,并在其认证的企业出现质量事故时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

第三,加强对企业质量认证方面的指导。转变企业领导与员工对质量与质量认证的认识,加强对员工质量素质培养,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意识,要以质量认证为契机引入规范管理、全方位提升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工具,将质量管理意识切实落到企业质量管理的各方面、各环节,树立全员参与的质量观。

第四,质量认证机构加强行业自律,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质量认证和质量认证有效期内的审核工作,明确制定审核工作周期。并加强质量认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质量认证从业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我国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N].新华社上海,2009年10月22日.

[2]陈邦柱,高举全面质量管理大旗努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R].中国质量,2010.1.

[3]2009:质量水平总体提升管理水平喜中有忧[R].中国质量,2010.1.

[4]李保明著.效应理论与纳什均衡的选择-对协调与合作问题的探讨[M].经济科技出版社,北京,2003年8月.

[5]张琦译.博弈论与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2005年4月第一版.

[6]中级会计资格/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