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液性能稳定的维护与操作

/ 2

定影液性能稳定的维护与操作

朱晓月

朱晓月(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0056)

【关键词】定影液性能稳定维护与操作

【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292-01

1影响定影速度的因素

1.1乳剂的性质乳剂所含卤化银的种类、颗粒直径的大小和涂层的厚薄都对定影速度产生影响。各种卤化银中以氯化银定影最快,溴化银次之,碘化银最慢;其次,在同类卤化银中直径小的颗粒比直径大的颗粒定影速度快;第三,乳剂层涂布薄的比涂布厚的定影速度要快[1]。

1.2定影剂的浓度通常定影速度随定影剂浓度的增大而加速,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当浓度过大时,定影速度不再加快,甚至反而减慢。实验证明:硫代硫酸钠浓度为40%时,定影速度最快;硫代硫酸铵浓度为15%时,定影速度最快。超过则反而变慢。故实际使用中,前者浓度多在20%~30%之间。

1.3定影液的温度定影的化学反应速度和定影药剂在乳剂内的扩散速度都受溶液温度的影响。通常温度升高时,扩散速度和反应速度都加快,尤其在定影液浓度太大和太小时更为明显,而在中等浓度时影响反而较小。常规定影温度以16~24℃为宜,高出这一温度范围时应加入坚膜剂,否则乳剂膜将会因为过度膨胀而受损。

1.4药液的疲劳度定影液使用周期越长,处理胶片数量越多,衰退程度就越严重,定影速度会随之减慢,直到最终失去定影能力。其原因是药液有效成分的不断下降和反应产物如银离子含量的逐渐积聚。

2定影液疲劳度的测试

定影液在使用过程中,各种药剂的浓度和药力会逐渐递减,一方面是由于定影过程中有效成分被消耗;另一方面是由于胶片经中间水洗带入了水分,使浓度变淡;此外,还有一部分药液被胶片带走,使定影液总量减少,致使定影能力逐渐衰竭。

定影液衰竭的另一个原因是定影液中反应产物的积聚,如可溶性卤盐和银的络合物的数量逐渐增多,银离子浓度上升,也会使定影速度减慢。是银离子浓度和药液稀释程度对定影速度的影响,从曲线可以看出,当定影液被稀释后,银离子浓度的增加对定影时间影响很大。

药力衰竭严重的定影液,由于定影时生成的银络合物难溶于水,故不易从乳剂膜中溶出,加上水洗时又难以洗掉,使影像保存性变差,极易发黄褪色,另外,还会产生氧化物污斑和二色性灰雾,所以必须经常检测并及时更换新定影液。

定影液药力衰竭的程度,可用下列方法加以测定:

2.1计数法根据定影处理胶片的张数和面积判定。通常以37.85L[10USgal.]药液可定影303mm×381mm(12英寸×15英寸)胶片262张计算,其他尺寸可以折算。超过时,即视作衰竭,需要更换新液。当然由于胶片含银量有高低,经感光和显影还原后剩余的银盐量多少也不同,具体的有效定影张数也不尽一致。

2.2目测法当定影液表面出现泡沫,漂浮有油层;液体发黄混浊;溶液底部有沉淀物时,可以判定为衰竭。

2.3脱膜法取未经显影的胶片条直接放入定影液中,如透明时间超过5分钟,为能力衰退,再延长则为衰竭。

2.4银量法用市售银试纸测定定影液中银的含量,倘超过5g/L时,表示药力衰退;超过6~8g/L时则为衰竭。

2.5滴定法取25ml定影液,置于小烧杯中,滴入3~4滴10%溴化钾溶液,如产生灰雾状物,表示定影液药力已衰竭。

在实际工作中,也有按定影时间超过正常2倍为更换新液的依据。以上这些方法可酌情选用,务使判定正确和更换及时,这样既保证了定影的质量,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3定影操作

3.1采用有效的中间处理胶片进行的显影和定影是两个前后紧密相连,而药液pH环境又截然不同的化学过程,所以切实保证定影前的中间处理,是提高影像质量、延长定影液使用寿命的重要步骤。

3.2保证适宜的定影条件定影过程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越高,定影速度越快。但温度过高,乳剂过分膨胀疏松,易产生脱膜和损伤;如温度过低,则定影速度减慢,效率降低。此外,若定影液温度与显影液温度相差太悬殊,会引起乳剂膜起皱。因此,适宜的定影液温度应为20℃±4℃。

定影时间的掌握以胶片刚透明时间的2~3倍为宜,这样才能保证定影第二阶段的完成,使乳剂内生成无色可溶性银盐络合物。通常为10~30分钟,也不宜过分地延长定影时间,以免使影像减薄。由于药液使用到不同阶段,衰退程度差异较大,故定影时间长短应在上述范围内有所增减,以确保良好的定影效果。

3.3注意回滴和避光为保证定影液的有效浓度,在胶片经中间漂洗或停显处理后,移入定影液前要充分回滴,避免过多的水分带入定影液而导致定影液稀释。定影结束时取出的胶片也应注意回滴,以防止定影液容量减少。

胶片放入定影液后,决不能立即打开白灯。因为定影刚开始时,乳剂中尚有残留的卤化银和显影液,见光后,还会发生显影作用,导致照片灰雾升高。过早而长时间的光照,甚至能引起影像的反转,使照片被破坏。

3.4酌情采用双筒定影法洗片量较大时,可以配制两筒定影液,并排存放,进行分阶段定影。胶片在第一筒内完成定影第一阶段,生成无色难溶络合物,刚透明即移入第二筒内,以完成定影第二阶段,生成无色可溶银盐络合物。与单筒定影法相比,双筒定影法具有速度快、处理容量大的优点,因此适用于工作量较大的医疗单位[2]。

参考文献

[1]陶可,马刚强,陈慧,等,自动洗片机技术质量管理.中华放射学杂志,1990.26:18

[2]费登珊,吴伯卿.X线暗室技术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测,中华放射学杂志,1990.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