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对脑梗死后痴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纤维蛋白原对脑梗死后痴呆的影响

李宝丽

李宝丽(唐山市协和医院神内二科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从而为脑梗死判定预后以及抗纤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76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应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进行评分。入院时检查Fib>4g/l为增高组(a组),Fib<4g/l为正常组(b组),经过治疗2个月、4个月再进行评分,分析两组之间与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发病2个月及4个月后,a组的评分改善不及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b水平高低是评价病情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脑梗死;痴呆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27-01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善,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导致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脑软化,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1],而痴呆是较严重的后遗症,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动脉粥样硬化示在发病初期如能准确了解预后,则能使临床医生合理治疗以及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有指导作用。多种因素影响着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能力,发病时神经功能状态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2],加重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同样影响着预后,所以笔者通过脑梗死急性发病患者水平的观察,旨在探讨这个指标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从而为脑梗死判定预后提供临床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8月~2010年1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患者。疾病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标准[3],其中男42例,女34例;住院前未用降脂药及各种抗凝降纤药,并排除发热、感染、慢性肾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

1.2方法:76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均由我院神经专科医师应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进行评分。入院后给患者抽静脉血2ml,与枸橼酸钠按1:9混匀,3000r/m离心10分钟,用Acl-Advance全自动分析仪测定,测定Fib>4g/l增高组(a),Fib<4g/l为正常组(b),分析两组之间与评分的相关性,按照脑梗死抗栓和对症治疗原则干预,监测2个月及4个月后以上指标,再次进行评分,立表对比。分析指标组间与评分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入院时及发病2个月、4个月后结果及差值比较,计数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两组之间与评分的相关性,入院时与入院后2月、4月H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2个月、4个月后,HD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a组改善幅度不及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

表2

.

3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蝮蛇抗栓酶、降纤酶等降纤药物短期疗效可,但远期疗效不肯定。环境因素吸烟及体重指数BMI与升高有明确关系[4]。段晓宇和姜新梅研究显示[5]HDS特异性最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特异性敏感性均可,但收多种因素影响,适合大样本研究。本研究发现,由于纤维蛋白原高浓度的参与凝血过程,通过凝血状态促进血栓形成,通过与血小板膜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聚集及纤溶活性的异常,这些因素损伤了神经细胞功能。通过两组对比,a组明显增高,而神经损伤也很严重。发病2个月及4个月后,a组的及评分改善不及正常组,可见,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加重了神经细胞损伤,影响着脑梗死的恢复,可作为评价病情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这与以前的报道也是一致的[6]。有研究表明[7],减轻体重可改善Fib增高等凝血异常,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预防及改善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

[2]MeigerRIhnenfeldtDSdeGrootII.etal.prognosticfactorsforambulatiaoandactivitiesofdailylivinginsubacutephaseafterstrokeAsystematicoftheliterature[J].ClinRehabil,2003,17(2):19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ThediabetespreventionprogramresearchGroupLipid,LipoproteinsC-reactiveproteinandhemostaticfactorsatbaselineinthediabetespreventionprogram[J].DiabetesCare,2005,28(10):2472-2479

[5]段晓宇,姜新梅.HDS.MMES.BDS在痴呆筛查中的应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19(3):167

[6]LyignIBakirciM.Plasmaconcentrationofcreactiveproteinandfrbrinogeninischaemicstroke[J].IntMedRes2002,3(6):591

[7]李新岩,卢雪玲.纤维蛋白原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9,26(13):1184-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