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开端课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析科学开端课的重要性

楼利标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镇中楼利标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本身就充满了新奇,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经过小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迈入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不少自然现象的好奇正在转化为对科学的向往,学生会提出越来越多的为什么。如电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生萝卜带有辣味?青蛙为什么会冬眠?学生希望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学生试图用现有的知识去找出一些问题的答案。

如何利用学生好奇的天性作为他们学习科学的动力,这是我们科学教师首先思考的问题。作为初一新生的科学起始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了解学习科学的价值、重要性,并介绍学习的方法。笔者认为在开端课里应该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演示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初中科学是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科学的第一节课尤为重要,第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很快走进科学殿堂。在初中科学的启蒙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个趣味科学实验,引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科学世界。由于初中学生刚接触科学,科学知识十分缺乏,教师在选择趣味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他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让他们从身边的物质中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跟着教师的步伐走进科学世界去探究科学世界的奥秘。

例如,做会“踩水”的鸡蛋的实验。

仪器、药品:烧杯、量筒;饱和食盐水、鸡蛋

实验原理:鸡蛋在水中要下沉,但在饱和食盐水中却能浮起来,因为饱和食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取一个500mL的烧杯,并加入250mL的饱和食盐水,再沿着烧杯的内壁缓慢加入250mL的水,这时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在这两种液体之间能形成一个“界面”。再取一个鸡蛋放入烧杯中。这时鸡蛋不下沉到杯底,也不漂浮在液面上,而是沉入上层液体的下面,漂在下层液体的上面,就在那个“界面”上,即自由自在的“踩水”,非常有趣。

再如,做“白花变红花”的魔术实验。

仪器、药品:玻璃钟罩、长宽各25cm的木板、坩埚、扇子、60mL的广口瓶;用滤纸做成的小白花、2%的酚酞溶液、35%的浓氨水。

实验原理: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对红花扇风时,氨水挥发,碱性消失,因此红色褪去变为无色。

实验操作:取一块木板,在它的正中央打一个小孔,孔的大小正好嵌入一个坩埚,坩埚内注入浓氨水,然后用玻璃钟罩罩住。将滤纸做的小白花放在酚酞溶液中浸透,取出晒干插在广口瓶里。将瓶放进钟罩,小白花很快变成红花。将红花取出,用扇子对着它扇风,红花又逐渐变成白花。这样可重复几遍,非常有趣。

“白花变红花”这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在进行趣味实验操作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而且学习兴趣很浓。从实验中学生可以得知:酚酞遇碱变红色。由于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就会对此有十分深刻的印象,知识点也不会轻易遗忘。

二、让学生在兴趣引导下,了解科学,接近科学

什么是科学,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了解科学。

1.科学是环境研究,它包括从最小的生物体到最小的动物的生态环境和从最小的微粒到无边的宇宙的(物理)环境,即科学研究的是多样统一的自然界。

2.科学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是对所研究的每个问题的连续提炼,它通过试验,在数量和范围上缩小假设,直至得出符合客观真实的结论。

如在设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方案时,学生对问题的结论提出猜想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按如下实验方案去设计:

(1)对一个多变量问题如何研究?引导学生想到“控制变量”法:

①保持电磁铁线圈匝数一定,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的关系。

②保持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一定,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多少的关系。

(2)上述方案中各个变量该如何控制?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让全班学生一起交流总结。

(3)怎样测量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看电磁铁能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多少或铁屑多少等方案。

3.科学是一种艺术,我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叶脉书签,学生兴奋不已。

学生:老师,这么漂亮的叶脉书签是老师自己做的吗?

教师:当然,学了科学知识,以后你们也能做出更加精美的叶脉书签。

试想:一个制造一架简单的望眼镜或制造出一张精美的叶脉书签的学生觉得他与一个谱写出优美乐曲或是画出一副彩画的学生有同样的内心满足,科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得到满足,这与其他艺术一样有趣。

4.科学能使人们健康安全地生活。学习科学知识,能使我们学会防止事故,急救、疾病产生的原因等知识。

若做了氢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实验,应启发学生了解爆炸原因,以及防爆措施。组织学生实验时,能预先排除实验可能失败的症结,即使出现偶然问题也能及时分析原因,指明改正的方法,确保学生实验安全成功。又如做“解剖青蛙观察肺”的实验,用玻璃管沿口腔插入时,应指导学生不要把“食管”当成“气管”,否则,用嘴往里吹气,就看不到鼓起呈囊状的肺。

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科学不是蛮干,要了解科学的奥秘就要学习一些知识,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1.多读课外书,扩展知识面

今天的青少年面临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和机器人将代替传统机器,信息“高速公路”使全球成为一个小村庄,人类的文明将会发生巨变。不会创造的人将会失业——机器人比他能干。本世纪的人才,必须是懂得科技:计算机绘画,电脑作曲,任何文艺活动都离不开科学和技术。

因此青少年必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知识,汲取前人的成果,亲自动手探索,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适合青少年的科学书籍有《科学探所者》、《宇宙探秘》、《大自然探索》、《十万个为什么》等。

2.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向社会和自然学习知识和技能

当然,在如今大班额班级授课条件下,每个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要求学生在家里能成功操作,所需材料可以在家中获取,让学生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黑板上写下“科学上失败只属于那些不愿再试一试的人”作为开端课的赠语。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第一节课显得非常重要,上述做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端课里,教师就像导游,带领学生走进一个神奇的科学王国,一节课下来,学生不觉得吃力,并且有一股浓浓的意趣,长时间留在心中不能散去,总是希望快点上科学课。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相信: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学习科学知识就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