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秦明新

秦明新

(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中心卫生院225600)

【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中应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效果。方法采用PTC原则对95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在急救过程中向目击者询问情况及利用担架抬患者上救护车,到医院后,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强及简单有效的检查。结果27例表现为呼吸困难,经过应用PTC原则后,存活26例,死亡1例;54例昏迷,急救后,存活53例,死亡1例;14例出现休克症状,急救后存活12例,死亡2例。结论应用PTC原则可以有效发挥院前急救的作用,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初级创伤救治应用原则PTC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290-02

在意外事故发生的情况下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缓解意外创伤、突发疾病患者的病情,在部分情况下院前急救甚至可能关系到病情危重者能否继续存活[1]。因此在意外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应做好院前急救工作。目前初级创伤救治(PTC)在抢救危重病患中所发挥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院前急救中应用PTC原则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进行院前急救的95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37例,年龄在23岁至69岁之间,平均(41.5±3.7)岁。以上95例患者均为严重创伤病例,遭受创伤的原因如下:3例为高空坠落致伤,4例为意外摔伤,12例为棍棒伤,25例为刀刺伤,其余51例为车祸伤;创伤部位如下:31例骨折,5例腹部创伤,20例胸部创伤,17例脑创伤,其余22例为复合伤。

1.2方法

采用PTC原则对95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具体急救方法如下:第一步,气道管理。到达现场时先对患者的颈椎进行保护,并及时评估气道。在评估气道时可将患者呼吸费力与否、能否说话作为依据,如发现呼吸道不畅通,则及时将梗阻的分泌物或异物清除,清除分泌物或异物的方法为交替对下颏进行提、抬,随后行气管插管或开放气道。第二步,呼吸管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张力性血胸或气胸,以便有效评估呼吸情况,评估呼吸状况后及时上颈托;采用球囊对呼吸衰竭者进行辅助通气,注意及时对气胸患者进行引流降压处理。第三步,循环管理。由护士查看患者指端末梢的循环状况,并同时测量血压,以便评估体循环状况;对于存在循环衰竭或活动出血状况的患者,则立即帮助止血及建立起静脉循环通道,确认静脉通道建立后及时补充盐水、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液,以便重新建立体循环。第四步,神经检查。严格按照PTC中的AVPU系统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第五步,全身评估。充分暴露患者,并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再次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出血部位进行简单止血;同时固定、复位或牵引骨折部位。利用2min~5min完成以上步骤,并在处理的过程中向目击者询问情况以及利用担架抬患者上救护车。救护车前往医院的途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根据病情变化联系院内准备抢救患者;到医院后,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强及简单有效的检查,以便为院内急救提供诊断依据;完成以上工作后,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或转专科实施手术。

2.结果

在院前急救的95例中共有27例表现为呼吸困难,经过应用PTC原则后,存活26例,死亡1例;54例昏迷,急救后,存活53例,死亡1例;14例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急救后存活12例,死亡2例。总死亡率为4.21%。

3.讨论

因意外事件,如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所引起的伤害是院前急救的重点,由于遭受此类伤害的患者通常为多发伤或严重创伤,再加上事故现场可能存在多人受伤情况,患者病情非常容易发生变化,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因此在院前急救中要注意保证抢救措施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以便能够确保死亡率得以降低[2]。如院前急救体系无系统性,则仅能够起到简单处理及分诊的作用,无法有效减少严重创伤者的当场死亡率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此,应在院前急救中积极引进PTC原则,从而弥补现行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不足[3]。在本研究当中应用了PTC原则,结果证实95例中仅有4例死亡,死亡率仅为4.21%。相关研究指出,将PTC原则应用到院前急救当中,能够确保救治方法的规范性,因此可以使院前急救医疗干预变得相对有效,也能够避免在急救过程中出现漏诊的不良状况[4]。如医疗干预具有规范性与及时性,也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如没有将PTC原则应用于院前急救中,患者的死亡率约为15%,应用PTC原则后,死亡率可降至5%左右,与本研究的死亡率大致相符[5]。综上所述,应用PTC原则实施院前急救是提高危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有效途径,应注意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海斌,章丽彬,宋因力,张军根.保护性约束在院前急救精神病人转送中面临的伦理学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6):782-783.

[2]谭雯,孟玲利,张洋.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31-1332.

[3]温静,赵渤,吕书群,刘辉.社区医护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1112-1114.

[4]何明丰,吴智鑫,黎练达,郭奇虹,冯锦昉,杨延斌,李莹莹.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社区院前急救中筛选价值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1088-1091.

[5]王承辉,阮海林,杨春旭,黄福文,陆仁艳.院前急救患者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布及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4):3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