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内常用介入技术的国内应用及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气道内常用介入技术的国内应用及发展

向金云

向金云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呼吸科重庆400000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呼吸病进入了微创时代,通过气道内的介入微创技术改善了许多气道内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他们的生存期。目前气道内介入技术是涉及呼吸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断和分期的侵入性新型学科,侧重于肺部及支气管的良恶性肿瘤、胸膜疾病、支气管及肺血管相关性疾病、气道良恶性狭窄等。本文就介入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及发展做一综述。

呼吸系统疾病的介入诊断技术,为目前国内呼吸病诊断中最常用、开展范围最广泛的操作技术,其内容包括:1)支气管镜技术、2)腔内介入治疗技术、3)气道内支架植入术、4)内科胸腔镜技术。

1)支气管镜技术分为:普通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超声支气管镜(bronchoscopeultrasound,EBUS)、荧光支气管镜(auto-fluo-rescencebronchosope,AFB)。根据各自特点的不同,在呼吸科疾病的病理取样及诊断中发挥作用。

普通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是各级医院的呼吸科开展较为广泛的操作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初步评管腔内病变程度,可同步完成抽吸活检、刷检、常规病理活检等,是介入操作技术的基础技术。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是一项通过支气管镜获取气管、各级支气管及相邻部位纵膈内的组织细胞学病理的技术,可快速获得肺部团块影、双肺多发病变、肺真菌感染、肺结核等常见病的病理诊断,以及结节病、肺脓肿、纵膈脓肿、纵膈肿瘤等少见病的病因诊断,该技术较CT引导下肺穿刺方式比较,更加安全、更为有效。

超声支气管镜(EBUS):是在普通支气管镜检查同时配合具有扫描作用的超声探头,从而使气道内组织结构显像更明确,借助超声探头的分辨特点,清楚地分辨出结节性肿块及脓性包块,以及周围组织的血供情况,也可观察气管及亚段支气管的病变及恶性肿瘤的侵犯范围及深度,提高了病理组织的阳性率,规避了一般支气管镜操作中盲采取样的风险,常常与TBNA联合使用。

荧光支气管镜(AFB):是一项利用荧光之间区分正常黏膜组织与恶性病变的技术,利用荧光在不同组织中摄取以及显影差别的敏感性,从而提高诊断普通支气管镜无法发现的早期恶性病变的概率,对于早期恶性疾病的诊断有帮助。

2)腔内介入治疗技术包括:激光、冷冻、球囊扩张、高频电等技术,治疗原理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使得气道内病变组织坏死变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激光:是利用光的热效能,使得组织凝固、汽化、碳化,从而达到清除病变的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激光有:YAG激光、钬激光和半导体激光,最常用的是YAG激光,配合硬质支气管镜以及可弯曲支气管镜使得该技术在气道内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再配合放疗可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症状。

(2)冷冻:应用制冷物和冷冻器械产生的低温作用,使靶组织产生细胞坏死及脱落,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目前用于支气管镜冷冻治疗的冷冻剂有三种: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液氮。冷冻时间约为30s-60s不等,待组织坏死后再使用活检钳清除坏死组织,达到气管再通目的。其适应症有:气管、支气管内肿瘤的姑息治疗;气道内粘膜下浅表癌的有效治疗;良性气道病变的根治性治疗;气道内异物摘除、肉芽肿清除术等。

(3)球囊扩张:利用支气管镜配合球囊,在气道内测量好球囊在狭窄处远近两端的位置,予球囊内加压,一般最终压力维持在3-5atm,持续15s,可反复加压,从而使局部狭窄气道再通或扩张,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该技术替代了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耐受性好,创伤及痛苦小,安全性高,特别在结核瘢痕狭窄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收效。

(4)高频电:利用高频电流使组织表面干燥凝固的原理,促使病变组织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上述技术的发展,使得气道内良性病变以及部分恶性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改善,降低了外科手术治疗的风险。

3)气道内支架植入术:于器质性狭窄的再通,气道薄弱处的支撑,食管气管瘘及支气管胸膜瘘等裂口的封堵等,临床上以患者症状是否改善作为气道植入是否成功的指标。其次,根据病情的不同,在支架植入的选择中又分为以下种类:(1)硅酮管支架包括:T型支架及Y型支架;(2)金属网眼支架,目前最常用支架,可由多种材料制作而成如:镍钛合金、不锈钢、钴、铬、钥等。其中还有部分支架具有自动膨胀功能,便于植入。

4)内科胸腔镜技术:内科胸腔镜利用支气管镜操作简便,胸壁创口小,简单易行的特点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得以推广。可利用胸腔积液或胸腔内注入气体,借助或人为形成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空间距离进行操作。减少了患者外科开胸活检的手术及麻醉风险,大大降低了手术费用;遗憾的是内科胸腔镜取得标本相对外科活检来说体积较小,由此部分标本仍存在诊断困难的问题;且对于肺实质病灶的活检仍存在限制。

结论:随着气道内介入技术的发展,气道内病变的治疗及应用将日渐广泛,使气道内良性或恶性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获益。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该项技术带来的挑战,特别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如何有效处理术后并发症、如何扩大适应范围等诸多方面,有待我们共同探索及努力。

参考文献

[1]唐丹丹,何家富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3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75-676

[2]刘朋冲,李志惠,赵杰,等.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5,35(7):26)5-26j6

[3]刘宁,谢兰品,李幸彬,等经电子支气管镜行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疗效分析[J]临床荟萃,2009,24(22):1986—1987.

[4]许柳清,汤春梅,方琼,等.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管狭窄[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7):1224—1226.

[5]HerthFJ,NoppenM,ValipourA,eta1.EficacypredictorsoflungvolumereductionwithZephyrvalvesinaEuropeancohort[J].EurRespirJ,2012,39(6):1334-1342

[6]周涓,朱锦琪,彭毅强,等.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9):915-916.

[7]1wamotoY,MiyazawaT,KurimotoN,eta1.Interventionalbronchoscopyinthe

managementfoairwaystenosisduetotra-cheobronchialtuberculosis[J].CHESTJournal,2004,126(4):1344.

[8]MahajanAK,HogarthDK.Bronchialthermoplasty:therapeuticSUC—cessinsevereasthmaassociatedwithpersistentairflowobstruction[J].JAsthma,2012,49(5):527-529.

[9]李强.介人肺脏病学发展现状与展望[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8):792-793.

[10]李强.气道内支架植入现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7):482-483.

[11]王继望.气道内冷冻治疗技术[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073-2075.

作者简介:向金云,女,重庆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病学,科室:呼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