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病人的支持性心理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抑郁症病人的支持性心理疗法

张秀梅

张秀梅

(吉林省吉林市第六人民医院吉林吉林132000)

【摘要】分析抑郁症病人的主要症状,包括心理症状和伴随的躯体症状收到,以及导致抑郁发作的常见因素,重点综述了支持性心理疗法的应用。

【关键词】抑郁症;支持性;心理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188-02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各消极情绪反应,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它的突出特点是心境悲观、态度冷淡,自身感觉不良,多有自责现象。常伴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甚至有的出现自杀欲望及自杀行为。而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功能有明显缺陷,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抑郁症是一种病程迁延不愈,易反复发作,长期存在的应激源[1]。多由于外界刺激而发病,如丧失亲人、事业失败、婚姻不美满、生意失败等。抑郁症被视为是一组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抑郁患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会导致难以预测的后果。因此,积极的治疗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要治疗躯体疾患,还要对其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恢复至病前水平。

1.抑郁症病人的主要症状

1.1心理症状

1.1.1情绪低落是指病人的情绪低沉、悲伤,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对自己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有时会感到孤独、绝望、无助与无用。

1.1.2焦虑焦虑是应激反应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人体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出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焦虑的产生与性别、年龄、经济状况等有关,女性高于男性,中青年高于老年人,自费者高于公费者。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而且经常成为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

1.1.3自责自罪病人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或错误感到内疚或自责。认为自己患病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严重者对自己的过失无限制扩大,觉得自己罪大恶极,罪孽深重,达到妄想程度,以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1.2躯体症状

抑郁症病人常因情绪低落、忧郁、苦闷等不良情绪而导致睡眠紊乱,食欲下降、精力丧失以及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疼痛、心慌气短,周身不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并常以此类症状至综合医院门诊就诊。

2.导致抑郁发作的常见因素

2.1外界刺激

突如其来的超乎寻常的威胁性生活事件和灾难是发病的直接因素。如严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特大山洪暴发;火灾或地震等威胁生命安全的伤害等。

2.2环境因素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化趋势,组织的重组,公司政策的不稳定以及工作负荷过重等。造成员工在工作场所中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导致10%员工遭受着抑郁、焦虑、工作压力或倦怠的折磨[2]。

2.3个体因素

患病者文化程度多偏低,个性内向,具有脆弱性或易感素质。也可能有人格异常倾向。

2.4家庭社会因素

社会家庭支持不足、家庭功能退化、过重的压力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

3.支持性心理疗法

3.1细听倾诉

细心地去听取病人的申诉,充分了解病情。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鼓励病人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指导适当的情绪宣泄途径,以减轻焦虑。对于有些无法倾诉或者由于特别的理由,不能诉说心事的病人,制造舒适、安静、愉快的环境来抵抗害怕、紧张或焦虑情绪,并让其在被保护的会谈环境里尽情倾诉、发泄;用诱导的方式,让他们说出所处的困难从而愿意配合治疗。

3.2支持与鼓励

当抑郁症病人面对心理上的困难或痛苦时感到孤独、焦虑、恐惧,最需要的莫过于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的同情、安慰、支持与鼓励。调动其自身的潜能,从而发挥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增强个体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3.3说明与指导

对有些因缺乏疾病相关知识的可采用晤谈和留家庭作业的方法,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同时给予放松训练和音乐治疗等方法,让病人了解心理卫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从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3.4培养信心与希望

支持性心理疗法的目的就是帮助病人培养希望,使病人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病友之间的相互鼓励和倾诉,医护人员的建议,都能使患者感受到社会支持,从而减少孤立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社会支持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变量,被看做是决定心理应激与健康关系的重要中介因素之一,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是个体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与他人或群体接触,并获得信息,安慰及保证。通过社会支持可以抵消生理疾病和心理创伤的消极影响,激发病人对良好预后的期望及信心。

3.5调整对应激的看法

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对能否治愈持怀疑态度,易产生悲观情绪,甚至放弃治疗。应主动接触患者,进行亲切交谈,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3.6控制与训练

有些病人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加以控制、冲动行事、随心所欲、任性而为。此时,就要对其加以约束与控制,帮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并给予劝导与训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掌握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关心、支持和疏导,更好地配合治疗,并积极参与锻炼。

3.7善用资源

帮助病人充分运用能够给予自己支持与协助的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家庭访视和家庭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告知家属若遇到困难可以求助的资源,以及为患者提供支持的技巧等,以督促其关心、监督患者的行为。

3.8改变环境

改变原有的工作、生活环境,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松弛,并通过心理疏导,减轻并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把病人从不良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其拥有与病前一样的快乐生活。

支持性心理疗法通过耐心、细致、准确把握抑郁症患者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准确理解患者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注意语言温和、态度和蔼,使病人时时感到医护人员就在身边,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充分掌握患者的心理,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可从根本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使病人增加摆脱困境的信心与希望。同时,帮助病人了解病情,以及减少应激损害的技巧等,以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问题,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克锋,马秀英,吴群强.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缺陷对家属的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康复,2008,23(2):106-108.

[2]李永鑫,务凯.职业健康心理学的发展和展望.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6):45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