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营养在儿童炎症性肠病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免疫营养在儿童炎症性肠病临床应用

吴玉华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大龙镇中心卫生院贵州玉屏554000

【摘要】目的:免疫营养在儿童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2例儿童炎症性肠病患儿进行临床研究,依据患儿家长自愿的原则随机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儿采用免疫营养法治疗,对对照组患儿采用美沙拉嗪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达96.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结论:免疫营养在儿童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免疫营养;儿童炎症性肠病;应用

在临床上,儿童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主要与免疫、遗传与环境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大便出血、腹泻、高烧以及生长发育迟缓,是一种影响儿童成长的危害性疾病。此外,儿童炎症性肠病患儿多营养不良,严重缺乏营养素,同时伴有多种并发症。因此,针对于儿童炎症性肠病患儿的临床治疗中,主要应以营养支持为主。近些年来,相关的医学学者提出了免疫营养这一概念,即,采用免疫营养因子,如,短链脂肪酸等开展临床治疗工作,以调整患儿的肠道菌群,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进行了着重的分析与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①2组儿童炎症性肠病患儿的收治时间:2015年2月~2016年1月。②观察组患儿基本情况:男患儿15例,女患儿11例,年龄4岁~9岁,平均年龄5.6岁。③对照组患儿基本如下:男性患儿14例,女患儿12例,年龄5岁~11岁,平均年龄6.1岁。

1.2方法

对对照组儿童炎症性肠病患儿采用美沙拉嗪颗粒治疗,用量为20mg/kg,每天2次。对观察组儿童炎症性肠病患儿采用免疫营养法治疗,给予患儿每日摄入短链脂肪酸30mg,每天1次。对2组患儿连续治疗4个疗程,每个疗程7天。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2组炎症性肠病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近些年来,临床上儿童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并发其他疾病。临床研究发现,导致儿童炎症性肠病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免疫力低下等多种因素,如果肠病治疗方法不当的话,不仅会影响炎症性患儿治疗时间,同时在治疗期间也极易并发其他不良反应。当前治疗儿童炎症性肠炎疾病的药物种类很多,其中美沙拉嗪颗粒是当前被广泛应用临床治疗药物之一,虽然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美沙拉嗪颗粒药物自身却存在一定毒性,会影响到肠道功能,还经常存在治疗后患儿出现身体不适,如乏力、头晕、精神不振等不良反应现象,如以上临床研究数据中所提到的对照组主要采用美沙拉嗪颗粒治疗,治疗后却存在15.2%的不良反应现象,不利于儿童炎症性肠炎疾病的彻底康复。

从以上临床研究数据中得知,观察组26例儿童炎症性肠病所采用的免疫营养治疗方法的有效率高达96.2%,显著高于采用美沙拉嗪颗粒治疗的对照组患儿,而从患儿不良反应分析表的分析中也了解到,免疫营养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更有助于改善炎症性肠病患儿的症状以及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临床疗效上都有着显著的优势。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儿童炎症性肠病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免疫营养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各类营养元素来代替以往药物治疗。如,Gln、Arg、短链脂肪酸、益生菌等,其中Gln是为免疫细胞以及肠上皮细胞提供氮源的主要物质,有效促进蛋白合成,起到维持人体小肠粘膜功能以及结构的完整性,从而达到保护肠粘膜屏障以及抵御肠腔内毒素、细菌和其他物质移位的目的。Arg主要参与细胞代谢,在体内可以与循环调节、蛋白代谢、机体激素分泌、免疫调控、创面愈合以及肠粘膜屏障维护等有着密切的关系,Arg的存在能够有效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对提高肠病患儿抗感染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另外,经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发现,Arg能够刺激胰岛素、生长激素、生长抑素、催乳素的分泌,对肠病患儿创伤面愈合有着极大的作用。短链脂肪酸可以为结肠粘膜提供能量,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经结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之后,可以维持肠粘膜免疫细胞,确保肠病患儿肠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有效降低肠内部的PH值,达到抑制肠内各类有害细菌生长的作用。此外,经临床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这类物质还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特别是儿童炎症性肠病临床治疗期间,通过增加短链脂肪酸量,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以及减少促炎因素生成,相比于直接采用药物治疗,更便于粘膜炎症肠病的修复,进而促进肠病患儿快速康复。益生菌是肠内的主要物质之一,在对儿童炎症性肠病临床治疗中发现,普遍患儿肠道疾病都是因肠道菌群环境失调、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等原因而发病的,在免疫营养支持下,增加患儿肠内益生菌含量,改善患儿肠上皮细胞的能量代谢,同时也达到干扰致病菌在肠粘膜内感染、调节肠内微生物的平衡、维持胃肠屏蔽功能等目的,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儿童炎症性肠病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在食物摄取上必须重视,要考虑到患儿肠病的基本情况,再选择合理的营养搭配,利用免疫营养的方式治疗炎症性肠病。经本文临床研究,以往主要采用美沙拉嗪颗粒药物治疗儿童炎症性肠病的效果远不如采用免疫营养法的治疗效果,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中跃.儿童炎症性肠病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11(05):12-13.

[2]郑家驹.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的规范化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2,01(05):104-105.

[3]丘小汕,余慕雪,莫清萍,陈志凤,卢亚亚,沈振宇.儿童炎症性肠病11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11(07):190-191.

[4]薛宁,徐俊杰,魏绪霞.儿童炎症性肠病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03(12):124-125.

[5]张丙金,毛志芹,孙梅.儿童炎症性肠病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1(03):110-111.

[6]苏惠兰,陈秋琴,曹时珍.儿童炎症性肠病1例误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8,10(0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