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临床诊治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临床诊治进展

郑奕

郑奕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血管性痴呆主要是患者患有出血性卒中进而对其造成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且该疾病在我国的患病几率为1.1%。在临床中该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血管痴呆,即患者大脑皮层或是皮层下区域脑梗死所引发的痴呆综合症,并且患者往往突然发病,出现波动认知功能障碍;或是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即患者皮层下功能部位脑梗死所导致的痴呆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遗忘、视觉障碍,以及左侧病变有经皮质感觉性丧失,患者的注意力易波动,易出现意志力丧失,对患者的生活及家庭造成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中医药;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002-02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血管性痴呆疾病的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中药治疗该疾病具有较佳的效果,但临床中选择哪种中药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还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笔者将对临床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病因

临床中血管性痴呆是现代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该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脑血管缺血或是急性、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被损害,进而引发的痴呆综合症[1]。经临床研究,该病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我国65%以上的中老年人痴呆的发病率高达39%。近年来,随着临床的不断研究,中药在该疾病的防治上日显优势。有专家认为该病在心脑,与患者肝、脾、肾有一定的联系,而另有专家认为是由于肾精亏虚,而化火生风则是影响病情波动的因素[2-3]。

2.治疗方案

2.1中医辩证治疗

临床中将血管性痴呆疾病分为虚、实两大类,这也是在1990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与内科学会制定的老年痴呆病的诊断中进行分类的,其中实证分为心肝火盛型、气滞血瘀和痰浊阻窍型,而虚症则分为肝肾亏虚、脾肾两虚和髄海不足型[4-5]。在专家张永晨、魏霞的研究中,对患者进行辩证治疗,其中梗死性痴呆16例,痰热内扰型4例,肝阳上亢型3例,髓海不足2例,选用知柏地黄丸,该方能补肾健脾、益气生精,在临床中该病最常见的两种症候可采用补益脾肾、滋补肝肾,降浊醒神法治疗;对于精髓不足的患者可采用补精益髓,选择山英肉、熟地、鹿角胶、肉从蓉、鹿衔草、葛根、杜仲、菊花、桑寄生等[6-7];对于颅脑水瘀患者治疗的方式为活血化癖、利水通窍,则在中药治疗配方中应用通窍活血汤加川牛膝、丹参、获荃、白茅根等[8];对于病情波动期的患者,一般呈现痰热内盛之象,可选用清热化痰、解毒降浊法。待患者病情平稳帮助其益肾化浊、祛寮解毒。

2.2专方治疗

何方在研究中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清开灵静脉输液治疗,另外在其医院中选择10例患者作为对比组,入院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研究组给予清开灵静脉输液治疗,而10例对比组患者则选择川芎嗪治疗,治疗时间均为两个疗程,半月为一疗程,经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4%与84.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但经过脑电图观察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为明显,其脑功能恢复情况较佳,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卢瑞丽研究中对患者进行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病因均为老年脑血栓后形成的痴呆,经临床治疗其有效率为70%。部分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人参、川芎、石菖蒲、制首乌,配制的中成药益智胶囊,经该药物治疗患者的血脂指标有明显改善。

2.3针灸治疗

在临床治疗中有医生选择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其针灸的主要穴位为足三里、太溪、神庭、悬钟、四神聪、本神,选取捻转与提插补法。陆晖对其医院收治的20例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其治疗的主要内容为上述治疗方式,经过2月治疗后,有12例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的有5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5%,经针灸治疗患者血清钙锌含量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增加。经多数研究学者临床研究表明,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脑血流的流入时间,有效降低患者血粘度,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也有明显改善。

2.4针灸药物并用

在韩飞,荆志伟,于亚南等人的研究中对中药疏调结合针灸元神联合治疗,参与其治疗方式的患者均符合血管性痴呆的标准,其中有31例患者行疏调益智方,其中药成分为党参、半夏、白术、丹参、茯苓、石菖蒲、胆南星,另一配方:生黄芪、泽泻、丹参、水蛭、党参、仙灵脾,选择临床辩证方式在两组药物中进行选择;另外一组31例患者选择针灸元神法,针灸穴位为百会、足三里、四神聪、神门、中脘、神庭、气海、本神,而第三组患者选择两者联合治疗,结果,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差较小,但综合而言,联合组患者的心钠素含量升高。对于患者而言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能够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治疗,帮助其快速恢复健康。

田金洲在2000年42篇中医药文献中进行统计,行以药物治疗,最常见的药物为化痰、补肾、补气、活血化瘀、清热药物等,按照出现频次化痰药物占23.4%、补肾药物12.3%、补气药物24.6%、活血化瘀药物22.1%、清热药物17.6%,而在治疗中药物频次最高的为川芍、石营蒲、丹参、赤芍、远志、拘祀、当归、人参、甘草、黄蔑、地黄、红花、胆南星、桃仁、何首乌;研究中还发现,最佳的补肾药物为首乌、鹿茸、杜仲、菟丝子;清热解毒最佳药物为黄连、连翘;补心养神药物人参、刺五加、酸枣仁、远志;活血化瘀的最佳药物川芍、赤芍、三七、当归。上述药物的应用能够作用于与记忆有关的神经结构,通过改变神经结构进而改善患者记忆,改善中枢胆碱能系统及甲肾上腺素系统,有效提高患者脑代谢功能,有效提高患者记忆力。

3.结语

总而言之,在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疾病中,中药治疗取得了较佳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本次研究中很多专家的研究内容未得到公认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且研究缺乏长远性,缺乏对患者的后期随访调查,虽然在中药治疗中医生科研设计严谨,但缺少随访调查,在以后的研究中做好随访调查使研究内容更加完善。希望本次研究对其他研究人员有参考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永晨,魏霞.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临床诊治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7):169-170.

[2]魏居瑞,刘喆,何方,等.血管性痴呆临床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92-95.

[3]卢瑞丽.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论治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1,(18):125-127.

[4]左扁头,张华.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光明中医,2015,(8):1811-1813.

[5]魏艳彦,吕慧.中医药分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9):134-137.

[6]韩飞,景志伟,于艳安.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解剖学,2012(7):273-276.

[7]周晓庆.中医病机理论与血管性痴呆的证治规律研究[J].中医杂志,2012,27(2):181-182.

[8]马春,杨丽华,李淑玲,等.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点穴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4):7067-7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