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钾治疗对妊娠剧吐致低血钾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补钾治疗对妊娠剧吐致低血钾的临床效果

朱晓红1杨雨蒙2(通讯作者)

(1陕西省澄城县医院陕西澄城715200)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目的:探析补钾治疗对妊娠剧吐致低血钾临床影响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接受治疗妊娠剧吐致低血钾患者9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补钾治疗,并按照其予以补钾治疗剂量不同(3g、4.5g、6g)均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C组,观察分析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症状缓解率)。结果:A组、B组及C组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10.56±1.32)d、(5.34±1.29)d、(4.28±1.16)d,症状缓解率分别为(50.00%)、(76.67%)、(93.33%),经过三组之间两两相较,发现B、C两组症状改善时间、症状缓解率均优于A组,且其间存在差异均较大,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临床症状虽相较于B组更优,差异相对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剧吐致低血钾患者而言,大剂量补钾治疗方案较小剂量更具有临床效果,可加快剧吐、低血钾症状改善状态,减少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补钾治疗;妊娠剧吐;低血钾症;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301-02

妊娠呕吐是孕妇在怀孕早期频繁出现较为严重呕吐、恶心,甚至不能进食等症状,进而影响孕妇体内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等状态,从而促使其血钾水平降低,进而引发心律失常等现象,甚至危及其生命质量,因而其影响性不容小觑[1]。目前,临床上针对低血钾症状提出补钾治疗措施,孕妇处于较为特殊病理时期,因而其治疗影响性及安全性还需进一步通过研究来提高认知,因此本研究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妊娠剧吐致低血钾及补钾治疗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治疗妊娠剧吐致低血钾患者9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按照其补钾治疗剂量不同(3g、4.5g、6g)均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C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呕吐、恶心、尿酮体显阳性等临床症状均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②超声检查下显示为正常妊娠除外葡萄胎;③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A组患者年龄均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29.33±0.18)岁,孕周6~17周之间,平均孕周(11.45±0.15)周,血钾水平(2.89~3.50)mmol/L,平均(3.21±0.83)mmol/L。初孕妇者12例,经孕妇者18例;B组患者年龄均22~34岁之间,平均年龄(29.40±0.16)岁,孕周在5.5~17周,平均孕周(11.43±0.14)周,血钾水平(3.50~4.00)mmol/L,平均(3.69±0.85)mmol/L。初孕妇者10例,经孕妇者20例;C组患者年龄均24~36岁之间,平均年龄(29.42±0.15)岁,孕周6.5~18周,平均孕周(11.56±0.17)周,血钾水平(4.00~6.50)mmol/L,平均(5.31±0.91)mmol/L。初孕妇者11例,经孕妇者19例;三组患者间基本资料:年龄、孕周等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予以每一患者补钾前,均根据对患者血钾水平检测结果进行判定。A组每次给予6g补钾剂量;B组每次给予4.5g补钾剂量;C组每次应予以3g补钾剂量;三组患者治疗观察时间均为2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分析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症状缓解率),其中其症状改善时间根据患者临床实际记录结果进行判定,而其症状缓解情况判定标准为:完全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血钾水平上升至正常范围;无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异,仍频繁出现,甚至更严重,且血钾水平仍处于极低范围,患者甚至已出现严重脱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梳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表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B、C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症状缓解率)均经过比较分析,其具体比较结果分别如下。

2.1三组(A、B、C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情况。

A组、B组、C组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10.56±1.32)d、(5.34±1.29)d、(4.28±1.16)d,其中A、B两组比较T值为6.67,P<0.05,A、C两组比较t值为7.92,P<0.05,B、C两组比较t值为1.50,P>0.05。

2.2三组(A、B、C组)患者症状缓解率比较情况。

A组、B组、C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50.00%)、(76.67%)、(93.33%),其中A、B两组比较值为4.59,P<0.05,A、C两组比较值为13.87,P<0.05,B、C两组比较值为3.27,P>0.05。见表1。

3.讨论

妊娠剧吐一般也称为早孕反应,一般发生于女性停经40天左右开始,但在孕12周后就逐渐消失,对其生活及工作均无影响,但少数孕妇在其过程中会表现得较为特殊,例如剧吐反应更为频繁及强烈,甚至影响孕妇进食,从而使其水电解质失去平衡等,临床上对其原因进行研究,但未能给出明确答案,只是提出其可能与患者HCG(血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精神过度紧张、维生素缺乏等有关,因而其研究力度还有待加强[3]。

大多数孕妇之所以因为剧吐而影响其血钾水平,主要原因与孕妇营养摄入不足、呕吐过量而失去大量消化液等因素有关;据相关研究报道指出,正常人体内总钾量平均值约为3500mmol/L,且分别分布在人体细胞、骨与软骨等,而肾脏正常排钾量约为3g·d-1左右,在妊娠期呕吐中多以代谢酸为主,进而使其伴有代谢碱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从而促使尿钾排泄增多,进而使人体血钾水平失去平衡;随着临床上近年来对妊娠剧吐、低血钾等深度认识,纠正血钾水平是其预后状况决定影响因素[4]。

虽然对于低血钾症状而言,补钾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法,但并非每一位低血钾患者都可承受补钾治疗影响,经相关研究表明,补钾前提是患者肾脏功能正常,且观测尿量为正常状态,同时在予以补钾时还要格外注意其补钾浓度与速度,常规补钾原则上,静脉补钾速度应在1.5~3.03g·d-1之间,且浓度不宜超过0.3%;若当患者血钾水平在检测时表现为正常值3.5mmol/L,表示患者体内缺钾量达10%左右,可对其进行24h补钾,此时予以大剂量补钾不会促使患者引发不良现象,更快纠正患者低血钾状态,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

A组、B组及C组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10.56±1.32)d、(5.34±1.29)d、(4.28±1.16)d,症状缓解率分别为(50.00%)、(76.67%)、(93.33%),经过三组之间两两相较,发现B、C两组症状改善时间、症状缓解率均优于A组,且存在差异均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临床症状虽相较于B组更优,但其中存在差异相对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妊娠剧吐致低血钾患者而言,大剂量补钾治疗方案较小剂量更具有可观临床效果,且可加快剧吐、低血钾症状改善状态,减少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薇薇,姜涛,雷亚凤.大剂量补钾治疗对于妊娠剧吐的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97-98.

[2]金惠铭.病理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9.

[3]周月芬.妊娠剧吐的综合疗法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06):85-86.

[4]郭燕卿,林少丽,李少珊.大剂量补钾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