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地域文化特征及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北京四合院地域文化特征及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宋冰茜

北京中筑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34

摘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是我国传统民居的类型,作为北京旧城建筑风格的代表,是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可以说基于原住民生活的“胡同―四合院”文化是四合院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胡同―四合院”居住生活方式最为人称道的是融洽的邻里关系,胡同生活的宁静悠闲与现代生活的紧张嘈杂形成强烈对比。20世纪以来,北京传统四合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除了少数仍然保存完整的文物保护四合院外,传统的四合院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人口增长、家庭结构转变以及政策导向等原因,逐渐转变成多户混居、人口复杂、搭建严重的“大杂院”。目前,“大杂院”已代替四合院成为北京传统民居的主体,他们的保护、利用和更新,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相关保护性地方法规和措施,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指出:“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挖掘文化底蕴,重新唤起对老北京的文化记忆,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延续性。”所以,进一步分析北京四合院地域文化特征及个性化可持续发展对于当前我国建筑的研究,更好的保护北京四合院,更好的利用北京四合院,都是富有意义的。本文主要针对北京四合院地域文化特征展开分析,探讨了其文化特征的主要内容和内涵,进而总结了北京四合院的个性化的持续性问题,分析了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如何真正做好个性可持续。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地域文化,个性化,可持续发展

前言

毫无疑问,北京四合院地域文化特征是极为明显的,也是必须要进行保护的古建筑,在北京四合院地域文化特征的研究的同时,分析其个性化可持续也是很关键的要点。

1、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呈现

1.1儒家思想的体现

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在独具特色的北京四合院的建筑中也有体现。四合院以其独特的建筑格局和装修风格集中表现了以“礼”、“仁”,为核心,以“中庸”、“和谐”为准则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本质特征。比如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作卧室。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而后罩房主要是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

1.2建筑环境学理论的讲究

北京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理论,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四合院的择地、定位到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按照风水学理论来进行。四合院的庭院宽敞,四面房屋各自独立,连廊连接彼此,起居方便。舒适的居住条件、灵活的空间组织,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场所。

2、四合院价值取向及审美情趣

四合院是我国北方的传统民居,依据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为典型,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北京四合院,可说是天下闻名,北京如果没有了四合院就没有了生命,因此四合院被称为是北京的“掌上明珠”。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和发展,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特有的京味风格。北京四合院民居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堪称典范,它的形成发展与六朝古都的特殊政治历史地位是分不开的,长期居住在北京这块土地上的各朝代贵族与士大夫阶层对家居环境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这就促进了北京四合院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加上北京地理气候特点和传统民俗,共同构成了北京四合院独具特色的传统居住建筑文化。

四合院的建造十分讲究,首先从选址和院内布局上来说就要符合风水学说。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例如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当官的,风水学上官属火,门开在南边,自然会官运亨通。其次,四合院内的房与房之间较为独立,院落较为宽敞。这与北方的地理条件是相关的,北方纬度较低,气候寒冷,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因此相离的房间和宽敞的院落更有利于采光和御寒。第三,四合院的中心一般植树栽花喂鱼养鸟。由于北京水资源较为匮乏,因此院内很难设置活水。因此,一般在院落中央放置一口较大的鱼缸,可以做观赏、调解院内空气湿度、防火等用。同时院内也栽种了很多以藤蔓为主的植物,可以起颜色装点、净化空气等作用。最后,四合院门楣及门墩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之,北京四合院无论从在建筑结构还是院内装饰上,都融合了经济文化的时代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居形式,全面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居住观念,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历史遗存大多数集中在二环以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目前为止大概有1466万平方米的住宅。其中,建筑年代在清代及民国的老式四合院大致有1275万平方米。

作为中国庭院式住宅的典型代表——四合院,它体现的是最大众化、最普遍化的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情趣。希望通过对四合院建筑艺术的研究来促成艺术古今中外的共生,能把继承传统文化作为我们迈进现代化艺术的起点。希望通过挖掘四合院的地域文化特征及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精神,以此探寻其中特有的文化价值以及地域性风格,为城市化建设中提供文化依据以此来保持独有的民族特色。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典型的民居建筑,其建筑特色鲜明,类型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在北京以至于中国建筑史和文化发展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胡同是老北京的象征,是构成古都城市空间意象的基底。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文化符号,规模集中,特点鲜明,体现了中国社会层次结构的特点。现存北京的胡同和旧城整体空间格局,大部分反映了历史遗存的状况。北京的老胡同不仅是城市的交通要道与文脉,还是记录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形态。它把世界记忆,时代变化,历史变迁,全部都蕴含在了丰富的文化建筑氛围中。作为北京的线性景观胡同,它表达的不仅是城市交通了,更是北京居住空间的延伸,这种小巷的遗传和进化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城市空间规划的代表。胡同空间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展现中国的生活环境文化。胡同空间体现了“和谐”的生态观,从空间的角度看,胡同空间是一种中介的空间,内部和外部的机构,建筑与自然,封闭式和开放空间和谐胡同。

3、保护原则与实例分析

北京旧城四合院保护原则为:①保护风貌。“整旧如故”,老城内不再拆除胡同四合院。②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③有机更新。通过民意立项,实现功能置换,结合资源共享,完善配套公共服务。

2017-1018年我参与西四北文保区旧城保护项目,西四北片区是保存时间最长、质量最高、样式最丰富四合院居住区,有最原汁原味,体现老北京京腔、京韵的生活百态,院落肌理仍然保持着明清四合院的格局。对于这类院落的再造,我们重点考虑的不是拆除重建,而是保留原有传统结构,通过回收原有建筑材料,还原传统建筑的形态,拆除违建,梳理院落空间肌理。

在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中,“白塔寺再生计划”以白塔寺历史胡同街区为背景,结合公众参与、建筑及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形式,用一种温和的发展方式将设计思维和文创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计划之中。在展览活动过程中设计了诸多社区居民参与的项目——“阜城记忆”系列征集活动面向白塔寺地区居民,以老故事作为征集内容,完善人们对白塔寺地区的人文历史记忆;“白塔会客厅”项目通过社区服务产品,以不同的合作形式去影响和链接社区商户、居民、社区居委会等,实现社区人文再生;“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推出“折叠与共生”,打造童行会客厅和共生院合作社,关注教育问题。这些项目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实现四合院有机更新的新模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北京四合院地域文化特征的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真正清楚其个性化所在,本文总结了北京四合院地域文化特征内容,以及如何更好的保持其个性化的可持续,可供今后参考。

参考文献:

[1]陆翔,王其明.北京四合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90.

[2]周李春.浅谈中国传统民居反映的居住理想[J].山西建筑,2017,35(26):40242.

[3]尼跃红.北京胡同四合院类型学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