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数学情感信念培养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浅谈中职学生数学情感信念培养现状及对策

李鹏博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李鹏博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方面论述了中职数学情感形成的基本原理,它是对数学自主学习的有效感应,强调了数学情感信念培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情感影响,这种强烈情感是由整体的数学价值观和个人数学学习信念所构成的。阐述了数学情感信念培养的四个阶段:顺从——认同——内化——信服,指导学生数学情感信念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数学情感信念、中职学生、有效性

数学情感培养是指对数学这门学科在一定时间内,从感性和理性的基础上对数学有最基础的情感认识,它是在以往数学的了解基础上形成对数学价值观、数学情感、数学意志的深刻认识。情感培养是从内心发出的学习指示信号,有效的对数学学习进行自我情感管理,及对数学学习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深化数学情感信念。

一、数学情感信念形成的基础原理

中职学生的数学情感信念是在学习中逐渐累积形成的,其形成原理是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的有效感应,强调了数学情感信念培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强烈情感影响。

所谓的情感信念培养是指学生在接触这门课之后,对这门课所产生的一定的情绪上的起伏,对自己学习这门课有所期待,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积极的情感信念,就会对学习目标有更明确的方向,引导着他们自主学习,这种情感信念不仅在学习中有所作用,在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实际中也会使学生更加的积极向上。

数学的价值有效感是指学生希望他们的数学学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认可。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行为使他们为了明确的目标而奋斗;懒惰的思想行为使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中愈加困难。数学价值有效感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情感上的影响,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预期目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认为只有不断的努力付出才有机会获得同等的回报,其他的外在因素都不足以影响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而达不到预期效果时,这会不断地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征服欲,这就是坚信情感信念所带给他们的惊喜。无论失败或成功都不因外部条件而丧失信心或过分骄傲,使数学情感信念的作用愈发强大。

个人能力的情感信念也相当重要。对学习目标规划时,有积极情感信念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目标有敏锐的判断力,坚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并保持良好的心态。这类学生往往善于观察、总结,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随时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而这些细腻的行为都是个人能力情感信念的表现。

数学情感信念和个人能力情感信念都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两者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念水平,还可以间接的督促他们学习,让他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往直前。

二、数学情感信念的形成过程

中职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数学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从而使他们的数学情感信念愈发深刻。情感信念在认识和形成的过程中,将学习动机转化成学习信念,一共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顺从、认同、内化和信服。

1.顺从。它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还停留于表面,不能清晰的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应主动引领学生养成数学情感信念的意识,通过外在因素要求学生达到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这便是顺从的过程。

2.认同。在顺从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对数学的共同认知,并从思想上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情感信念;认同主要表现在不受外界所影响,自愿的接受他人观点,自主学习,并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认同的程度往往取决了一个人对学习的实际行动。

3.内化。数学情感信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内化是数学学习从外在深入内心的过程,并结合新的理解纳入知识体系;是从顺从、认同的转变中,对原本的观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和原有观点产生摩擦、碰撞。

4.信服。数学情感信念形成的最后阶段,它是建立在内化的基础之上,发展个人信念的真正信服感。信服感所传达的情感往往更加坚固,逐渐发展成学生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强大有力的信念,帮助学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上述说明,数学情感信念形成的四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中职学生数学情感信念的培养

中职学生的数学情感信念培养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储备。

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培养途径。

1.加强数学认知教育

学生的数学认知不能仅停留于数学知识本身。数学认知是对数学专业性、科学性的强化认识,如果不加强数学认知就不能轻易加强学生的情感信念。因此,培养情感信念就应该加强数学认知教育,从数学的专业性知识方面入手。教师通过专业知识加强信念意识,用成功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意识。而学习数学本身而言是十分枯燥的,使他们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习的探索,让他们坚持不懈,从而增强情感信念。

2.开展数学实践教育活动获得情感体验

数学情感体验是数学学习中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个人情感信念,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不仅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情感信念,还应从数学的生活实际应用中体验,使学生明白数学的实际用途。数学的实际用途引导着学生不断追求数学的真正价值,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激励的学习动力,自法的探究数学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足迹,最大程度的学习古人身上的数学情怀和可贵精神。然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加强数学实践教育对个人以及班级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教师言语的强化,帮助学生获得动力

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信念,教师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教师既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信念传递者,教师的个人行为直接的影响着学生。数学情感信念的培养不仅通过课堂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还通过班级的模范优秀生所展现。让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主要条件是通过群体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的学习信念。外在因素转化为内在因素的过程,通过其他人的积极影响,带动自身学习。反之,则会出现个人受周围消沉的氛围影响。积极的数学情感信念是对自身认识的基础上,坚持不懈的情感信念,从而获得学习动力。

总之,数学情感信念的形成是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培养情感信念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不仅是教师、学校,还有个人的情感认知以及社会的积极影响。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的情感信念,深入认识和理解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茹娜.数学情感信念的实施研究[J].中职教育研究,2019(06):152.

[2]叶锟.“开展数学实践教育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初探[J].中职教育,2019(09):33.

[3]李淑飞.数学的情感教育培养研究[D].南京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