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小组合作学习有感

袁伟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宗场中学袁伟

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翠屏区所有的中学都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又一次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开辟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4至6人为一个小组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谈几点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向的传输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多维交流的过程.

如在讲《相似三角形》这节课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找一找生活中几何图形的材料,在课堂上6人为一组拿出图形进行分析、整理.再让学生尝试自己拼图,探索一些规律,然后允许他们自由进行讨论,看看能否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并希望他们能互帮互助,如他们互相比较了手中的一副三角板,各小组都得出结论:所有的30°和60°的直角三角板都相似,两个都是45°的直角三角板也相似,最后全班交流,互相补充,这其实就是后面的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定理是一致的,这样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这一活动中通过愉快的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参与及合作意识,使他们的拼图富有个性和创意.

二、学生自己做数学素材,探索自主创新方案

数学课本中存在着大量能力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充分地挖掘出来,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讲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对于这个一题多解的问题,我在上课时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萝卜、苹果等实体,自已动手去体验、去尝试.当某个同学切出一种新的形状时,别的同学总会围过来进行热烈的议论,然后又试图从别的方向截切,希望得到新的形状,有时还出现了一个人拿正方体,另一个人拿刀截切的情景,甚至有的学生把自已的橡皮切成几个小正方体,把同组同学所讨论的情况都做了一个模型.最后全班交流,并将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部画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

三、合理的课堂合作气氛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过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难度要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我先出四道题:(1)(6+3)(6-3),(2)(a-2)(a+2),(3)(2x+1)(2x-1),(4)(5a-3)(5a+3).让学生先计算,再提问发现了什么规律?再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时,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怠惰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合作分析、讨论,最后推导出平方差公式.难题被突破了,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这样,便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气氛.

四、教师要转变角色,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让他们把学习的兴趣带到课后,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学好数学.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的价值在小组合作学习又一次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