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

李晓明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中医医院4253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9年3年期间本病患者60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年后,患者总有效率96.67%(58/6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运用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其腹水消退迅速,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治疗;治疗效果

肝硬化疾病常见腹水症状,属于中医“水臌“范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019年3年期间本病患者60例,其中包括男39例、女21例,年龄27-76岁、平均60.5岁,病程1-9年、平均2.4年。患者均存在或轻或重的少尿、疲倦、腹胀、贫血、消瘦症状,腹似葫芦,伴有腹水、蜘蛛痔、肝掌等体征,部分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出血、胸水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中至少有3项异常。B超检查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腹水、脾大、肝硬化征象[1]。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划分,包括脾肾阳虚型10例、湿热蕴结型4例、肝肾阴虚型6例、水湿困脾型8例、肝脾血瘀17例、气滞湿阻型15例。

1.2方法

主要给予中医辨证随证加减治疗,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时,酌情用人血白蛋白制剂,凝血功能下降时,予输同型新鲜冰冻血浆。

1.2.1脾肾阳虚型

宜温补脾肾、化气行水。给予附子理中汤联合济生肾气丸、五苓散加减治疗:桂枝(后下)、制附子(先煎)各10g,生麦芽、车前子(包)各30g,川牛膝、牡丹皮、山茱萸各9g、生黄芪、炒山药各20g,生地黄、泽泻、茯苓、猪苓、党参各15g,干姜6g。

随证加减:四肢、面目肿胀者,实脾饮同用;腹壁青筋显露着,加莪术、赤芍各9g;面色灰暗、畏寒肢冷者以肾阳虚为主,济生肾气丸加淫羊藿、巴戟天各10g;腹部胀满,餐后尤甚者以脾阳虚为主,加厚朴、木香各9g,砂仁(后下)3g[2]。

1.2.2湿热蕴结型

宜清热利湿、攻下逐水。茵陈蒿汤合中满分消丸随证加减:焦栀子10g、生麦芽、茵陈各30g,姜黄6g,焦白术20g,党参、泽泻各10g,干姜、砂仁(后下)各3g,炙甘草、黄连各4g,生大黄(后下)知母、陈皮、姜半夏、焦枳实、厚朴、黄芩各9g。

随证加减:烦躁不安、失眠而逐渐昏迷者为热入心包,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热开窍;热迫血溢,便血、吐血者方中去厚朴、砂仁,加牡丹皮9g、生地黄30g、水牛角15g;小便赤涩不利者加马鞭草9g;热毒炽盛,黄疸鲜明者,去干姜,加半边莲20g、龙胆草10g[3]。

1.2.3肝肾阴虚型

宜滋养肝肾为主。以一贯煎或六味地黄丸合膈下逐淤汤加减治疗:生麦芽、生白术、生牡蛎(先煎)各30g,炙鳖甲(先煎)10g,炙甘草4g,枳壳、制香附、乌药、川楝子、牡丹皮各9g,山茱萸9g,山药20g,莪术、赤芍、当归、枸杞、麦冬、北沙参各12g,泽泻、茯苓、猪苓、生地黄各15g[4]。

随证加减:神昏谵言者,紫雪丹解毒开窍、清营凉血;烦躁、潮热、失眠者加夜交藤20g,焦栀子、柴胡各9g;腹胀尤甚者加大腹皮、莱菔子各12g;口干舌红少津者加石斛15g,玄参12g。

1.2.4水湿困脾型

宜行气利水,温中健脾。予实脾饮加减治疗:生麦芽30g、生姜3片,炙甘草4g,茯苓、猪苓各15g,草果仁、干姜各6g,大枣、木香、厚朴、槟榔、木瓜、制附子(先煎)各9g,焦白术20g。

随证加减:胁腹胀痛者加砂仁(后下)3g,青皮6g,郁金9g;气虚息短者加党参、生黄芪各15g;便溏者去槟榔、厚朴,加炒扁豆10g,薏苡仁20g;小便不利,水湿过重者加泽泻12g、桂枝6g。

1.2.5肝脾血瘀型

宜行气利水,活血化瘀。调营饮加减治疗:炙甘草4g,细辛、肉桂各3g,焦白术、葶苈子、瞿麦各20g,当归15g,大腹皮、茯苓、延胡索、莪术各12g,陈皮、制大黄、川穹各9g,生麦芽、生牡蛎各30g,桑白皮、槟榔、炙鳖甲(先煎)各10g。

随证加减:胸胁痞胀者加法半夏、郁金各9g;瘀结明显者加地鳖虫6g,穿山甲9g;水胀满尤甚,脉弦数有力且体质尚好者,给予舟车丸3g,每日1次,晨起空腹温水送下,得泻下即停用;大便色黑者加侧柏叶炭15g,三七5g。

1.2.6气滞湿阻型

宜化湿散满,疏肝理气。给予胃苓汤与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生麦芽30g,桂枝(后下)3g,大腹皮、泽泻各12g,茯苓、猪苓各15g,焦白术20g,炙甘草4g,焦枳实、陈皮、厚朴、炒苍术、赤芍药、川穹、制香附、柴胡各9g。

随证加减:舌苔白腻、大便溏薄者加砂仁(后下)3g,干姜4g;舌苔腻黄、口干苦者加焦栀子、牡丹皮各9g;泛吐清水加干姜4g、姜半夏9g;腹胀尤甚者加槟榔、广木香各9g[5]。

上述各方均水煎服,1剂量/日分为早晚温服,持续治疗60d。

1.3疗效评价

结合症状、肝功能检查指标等改善情况评价,分为无效、有效、显效三个等级。

2、结果

治疗60d后,患者总有效率96.67%(58/60,无效2例、有效25例、显效33例)。

3、讨论

辨证治疗应掌握标本虚实,虚证以扶正为主,根据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的差异,采用滋养肝肾或温补脾肾的方法;实证以疏肝运脾为主,根据气、血、水的偏盛情况,给予理气、化瘀、行水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虚实转化与错杂,调理中土,生白术30g仅用于肝肾阴虚证型,其余均用焦白术20g。焦白术具有化湿之效,湿化则健脾,健脾以改善病情,发挥补土缓肝的效果;麦芽甘温,入胃经,能消心腹鼓胀、消宿食,具有散血、行气之效,运行三焦。生麦芽妙在与化湿药同用,利中有补;与理气药统用,则达肝健脾;与化瘀药同用可同时调节气血,化瘀而不伤正,生麦芽的用量通常都为30g。

辨证论治中,应重视益气健脾,不可只顾腹胀有水而不顾大局,滥用攻逐伤正。便溏脉弱、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者,以扶正为主而不可过度,酌情搭配活血疏利的药物以使气机流通,疏利水道。辨证用药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护理保健与既病防变,从而取得治疗效果[6]。

需要注意的是,舟车丸适用于腹水严重,且正气不虚者,该药含有较多剧毒药物,需要注意用量,症状改善即停,久服将加大中毒可能。

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来,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后,3年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为96.67%(58/60),说明中医辨证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腹水症状,也改善了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说明中医辨证治疗本病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运用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永春,李素领.李素领治疗肝病相关性泄泻经验[J].中医学报,2018,33(11):2118-2121.

[2]李广宣.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变腹水56例[J].河南中医,2018,38(08):1194-1197.

[3]赵文霞,梁浩卫,张丽慧,等.健脾补肾利水方治疗肝硬变腹水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8,33(07):1325-1328.

[4]商蓉,李孟魁,宋俊生.《金匮要略》方治疗肝硬变循证医学研究[J].河南中医,2018,38(02):178-184.

[5]林玩福,仲茂凤,程彬彬.益气升清法在治疗肝硬变腹水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17,37(06):1011-1013.

[6]王玉忠.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变腹水72例[J].河南中医,2015,35(12):2973-2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