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支气管扩张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1

盐酸氨溴索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支气管扩张效果研究

许发银

(富顺县板桥镇中心卫生院四川自贡643204)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呼吸科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并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缩短,并且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雾化治疗;支气管扩张;盐酸氨溴索;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035-02

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及周围肺组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发生病理性改变,使支气管壁的肌肉与弹性组织受到破坏,进而使支气管发生变形与扩张的疾病。临床常应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1]。盐酸氨溴索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化痰药物,它可以通过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浆液腺与黏液腺降低痰液浓度,另外也可通过促进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雾化吸入是除静脉注射、口服外,呼吸科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它可以使药物直接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效果。为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效果,特进行此次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呼吸科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并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患32例,女患18例,年龄为17~62岁,平均年龄为41.5±3.4岁;对照组男患29例,女患21例,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为42.3±3.7岁。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支气管扩张诊断标准;②入组前两个月内未接受抗炎化痰等治疗;③对治疗药物无过敏反应;④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分析,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施以支气管扩张的常规治疗方案,如体位引流、辅助排痰、抗菌治疗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1581,黑龙江省中桂制药有限公司)15mg(1/2瓶)缓慢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按患者情况应用3~7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1581,黑龙江省中桂制药有限公司)15mg(1/2瓶)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疗程视患者病情定为3~7天。

1.3观察指标

1.3.1肺功能指标

在研究前后应用肺功能仪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主要指标为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两者比值(FEV1/FVC)。

1.3.2症状改善时间

记录患者咳痰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胸闷缓解时间等重要指标。

1.3.3疗效标准

结束后对患者疗效进行判定,共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肺部X线检查较开始前改善明显;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有所好转,但咳嗽咳痰等情况依然存在,肺部X线检查较研究前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肺部X线检查情况与研究前无变化。

1.4统计学原理

研究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三项肺功能指标的对比中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但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盐酸氨溴索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一种黏液溶解剂,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对疾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发现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相对于传统的静脉滴注可以使患者肺部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较以往静脉滴注方式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薇.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1:8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