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基层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联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刍议基层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联姻

申黎娟

(山西省黎城县广播电视台,047600)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爆炸式发展所波及的行业越来越多,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子商务,微博,微信,手机app,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网络就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于是看报纸、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这种传统的媒体在统制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被新兴的媒体悄然取代,是不是电视,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体真的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传统媒体的路在何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应该如何实现联姻?作者通过多年从事基层电视台工作经验出发,对新时代下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联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不断满足用户的视听需求,传递好党和群众的声音,发挥好新形势下媒体对于社会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影响,才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我们这一代新闻人的所要面临的时代考验。

关键词:基层;电视;媒介;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爆炸式发展所波及的行业越来越多,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子商务,微博,微信,手机app,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网络就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于是看报纸、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这种传统的媒体在统制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被新兴的媒体悄然取代,是不是电视,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体真的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传统媒体的路在何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应该如何实现联姻?

一、传统媒体的现状,及所遇到的冲击

现如今在家里看电视的观众越来越少,小时候一堆人挤在一起看电视的场景已经一去不返,街头巷尾谈论昨天的电视节目的聊天也已不多见,我们的电视节目尤其是县一级电视台的观众流失更是惨重。我们的广告收入在最近三年就缩减了七成之多,再加之县级电视台节目源匮乏,自办栏目的水平有限,信号覆盖有盲区,导致收视率更是尴尬。传统的电视媒体依然在遵循从拍摄到制作再到播出的流程,且不说这其中还有可有存在的技术、人为的延迟,有些时政的报道还要顾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效应的考量,就使报道更显滞后。

但随着互联网的全覆盖,手机的4G时代的来临,新兴媒体迅速崛起,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各类节目的感受阈值,求新鲜、求刺激、求另类的感观选择,使人们对于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五花八门的网络直播更是满足了人们对即时、真实、同步的节目体验,而这些是基层传统电视媒体目前来说无法企及的。

二、新兴媒体的现状,及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悄然改变

98年我们的电视网络用户大约占县城人口的95%以上,到08年,这个数字就下降到不足70%,到18年就已经锐减到不足20%,而且用户大都是一些中老年人群。这不是说人们不看电视了,而是换成了更加便捷的网络电视,选择更加人性化,操作更加随意,网络海量的节目源更是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于是这种新型的观影模式就成为更多人的首选,尤其是年轻一代。更重要是网络电视不光是观影,它还兼容了教学、游戏、通迅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功能。于是人们逐渐从死板的节目单里解脱出来被那种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所愉悦,而这更随意的方式也成为新兴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时代人的标志。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去观注电视新闻,大家获取新闻信息的来源有80%以上是手机,是现在很多人获取消息的重要渠道,有人更是称手机的微信圈是无所不能的,人们对它的依赖程度更是日渐密切。不仅如此各种手机的APP更是功能强大,知名的各大视频网站在最近三年开发了手机的视频APP,加之4G时代的无线网络更是为这样的手机观影如虎添翼,人们再次从电视机前得到解放变成了随时随地无时不刻走到哪儿看到哪儿。2017年又新兴的两个手机短视频快手和抖音,更使得观众的角色变得更加灵活,既可是观众,也可以是演员,这种体验也是前所未有的,更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

三、新旧传媒的联姻迎来传媒新时代

时代进步与变迁让传统的电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公众的信息获取愈发的碎片化、轻量化、场景化,其阅读习惯和审美也因此发生了改变,以往那些篇幅冗长、语言呆板、形式单调的时政类新闻很难受到他们的关注,他们越来越青睐简洁生动的、有“温度”的、有趣的、和自身利益或情感发生关联的内容。再加上新技术于近年来以集群的态势快速涌现、不断更迭,为新媒体传播提供从内容生产、信息传输到内容呈现的全方位变革空间。例如在网络媒体对十九大的报道中,以VR和网络直播为代表的前沿传播技术得到更为常态化的使用,带给受众更加直观和真切的视听及交互体验。但无论媒介技术如何更迭,提高内容品质、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民众都应该是需要各类媒体一以贯之的目标。所以传统媒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与新媒体建立深度的合作与融合,将传统媒体在党的舆论宣传的主阵地的优势发挥出来,充分利用现有的新兴媒体资源,更加关注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技术含量,转变那种新兴媒体是“杂牌军”的观念,“正规军”日渐萎缩,“杂牌军”日渐繁盛,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所以彻底转变观念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借力发力”,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方式实现了与观众的互动,尽管这是一种很初级的尝试,但也是一个可喜的开端。

总之不断满足用户的视听需求,传递好党和群众的声音,发挥好新形势下媒体对于社会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影响,才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我们这一代新闻人的所要面临的时代考验。

参考文献

[1]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体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黄升民,周艳,何晗冰.中国电视媒体产业经营新动向[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席巧娟.电视传媒与传播文化大趋势[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

[4]喻国明.媒体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5]余明阳.品牌学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7]陈力丹,付玉辉.论电信业与传媒业的产业融合[J].现代传播,2006(3).

[8]言靖.论媒介融合时代全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J].新闻界,2011(5).

[9]黄思慧.如何在电视网站中发展IPTV业务[J].有线电视技术,2008(1).

[10]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