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美群

张美群(浙江省嵊州市长乐中学浙江嵊州312467)

摘要: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及能力。此外,教师要对语文教育中的学生需求以及教育任务进行充分分析,对课程内容、实施机制以及结构等进行完善,使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将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背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5-0028-01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仍然有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分数,使用的教学方式单一、落后,这是由于这部分教师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定,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创新,这对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不利影响,并且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受到了限制,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部分语文教师没有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并且没有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分析,致使教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此外,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利用过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但是并没有制定科学、全面的教育方法,致使课堂教学变得杂乱无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以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加强教师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且确保师生对话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连续发问的方法引领学生积极展开思考,但是教师要确保问题的连续性、有效性。第一点,教师应该保证连续提出的问题具有价值;第二点,教师要把控学生思考的方向;第三点,教师在问题中不会植入自己的观点以及评论。高中语文教师有效把控连续发问,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引导。

例如,《指南录后序》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针对这篇文章题对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果你是文天祥,你会在危急关头选择出使北营吗?大部分学生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教师可以紧接着追问,即使知道出使北营起不到任何作用,你还会去吗?只有一部分学生会给予肯定的回答,其余学生都会努力展开思考,教师接着追问,文天祥在逃回永嘉之后,如果是你会选择苟且偷生,还是会选择继续战斗?现在只有少数学生会给予肯定的回答,剩余学生都在努力思考该如何选择。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从这三个问题中让学生了解到了民族英雄的行为,学生也会更加了解民族英雄的选择,进而使文天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对英雄行为有更深的体会,并了解本篇文章的内涵以及价值。

三、将教学要点与教学目标有效结合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对教学要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处理文本的过程中,不能碎片化、随意化的进行处理,需要科学的处理文本,进而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出语文的性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针对所讲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师掌握了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更加清楚明白的了解所学内容,并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将学习目标告知学生,还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例如,学习任务、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等,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方向得到有效把控。

四、提高诵读的重视程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与文本进行过多的接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诵读整篇文章,并使诵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教师在开展诵读教学时,要保证诵读的科学性、有效性,不能只是略读,需要带领学生开展精读,进而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部分高中教师过多关注文本诵读,在课堂教学中会设置诸多的诵读环节,但是教师在学生诵读之后并没有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此外,教师在开展诵读之前会提出相应的诵读要求,例如声音洪亮、读字准确等,并且让学生通过诵读掌握文章中的情感以及语气。但是在真正开展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达到教师提出的要求。在语文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并不会对整篇文章的脉络以及思路有清晰的把握,只是对文章中部分内容记忆深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难以将学生诵读文本的兴趣激发,而且使学生难以体会到诵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作为高中教师应该重视诵读环节,并制定诵读计划,进而使诵读训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科学地开展诵读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本的内涵,但是诵读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诵读的目标选择诵读的形式。如果教材内容的情感比较丰富,可以让学生朗读文本,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了解文章中的感情;如果教材文本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默读,在默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仔细思考。在学生诵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指导,进而使诵读的效果得以提高。

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开展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提高。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仔细分析新课程标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标准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计划,进而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谢忠祥.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数码设计,2017,6(11):194.

[2]郭瑞青.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浅析[J].学周刊,2016(33):62-63.

[3]白振峰.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171-172.

[4]陈琼.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J].语文建设,201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