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论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王建姜丽娟

王建姜丽娟

山东恒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300

摘要:建设项目管理主要是一个规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管理过程,是以实现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为目标。这就需要工程从系统的观点、思路和方法来进行管理,对于建设项目的生产要素主要包含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资金等。文章主要针对于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而做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管理水平;问题

一、现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缺失,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下发到各建筑工程单位以后,大多变成“一纸空文”,其作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是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现阶段,出台了一些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出台了建筑工程管理规范,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建筑管理方面的法律还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改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也没有实现真正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严重缺乏法律方面的规范,导致许多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没有贯彻落实到实处,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三)现场管理不到位

在施工现场,有关现场管理的问题有很多,如材料和施工进度协调,现场人员安全施工问题,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冬季施工问题等。一些监理企业对施工项目部存在的问题都能发出监理通知书,施工单位也能及时回复,但两者均停留在文件的来往上,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并没有真正落实整改。有些参建各方对工程项目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材料的采购、抽样送检和使用各环节管理脱节,导致部分不合格产品使用到建筑实体。个别工程项目部甚至未制定混凝土施工方案,导致施工无序,给建筑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四)建筑工程管理混乱

由于建筑企业长期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技术、轻管理”的工程管理思想,以往一般都是下达硬性指标进行管理,重视追求工程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工程管理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产生的影响。在这种落后的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建筑企业对工程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专业人员的分配以及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受到严重的限制。

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质量管理

1、质量监督机制

其一,建立质量自检制度。工程质量的优劣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应当接受企业自身的监督。企业自身监督就要求每个建筑施工企业都应当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质检机制和质量体系,通过自检制度的运行达到质量的持续改进。现行的机制主要是项目质检员及各施工员驻工地监督施工质量,分公司质检员巡查项目质量情况,总公司质检科组织定期质量验收,做到层层负责的监督对工程质量把关。其二,第三方质量监督。第三方监督指业主的监督,是目前最权威性的监督。由业主委派或委托的质量监督小组,长驻工地,对工程中尚未施工或正在施工的和已完成施工分部、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进行全面监督。

2、监督方法和手段

现场监督对于施工作业中每道工序做到现场检查发现问题,随时指出并纠正,检查手段采取实测实量和整体观感相结合的方式,已形成的成品有权责令施工人员推倒重来。召集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明,严格对施工工人进行工序技术交底,纠正错误,限时改正。编制质量控制书和指导文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通病详细说明,指明对策,明确责任并责成项目部责任人员限时整改。同时,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但必须以国家规范和验评标准为依据。管理人员应当主动与业主(监理)部门沟通、密切配合企业自检部门共同管理。

(二)进度管理

建立项目管理的模式与组织构架。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有一个成功的管理团队,一套规范的工作模式、操作程序、业务制度。建立一个严密的合同网络体系。一个较大的工程,是由很多的建设者参加的共同体,这就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避免相互的拆台、扯皮。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三级工程计划。这一计划不仅要包含施工单位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包含业主的工作、设计单位的工作、监理单位的工作,以及充分考虑与施工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的工作的影响。设计单位的确定及设计合同的签订,以及设计质量、速度的检查、评审。设计的工作质量决定了项目施工能否顺利实施。施工单位的招标、评标及施工合同的签订,包含总包、分包单位的选择,材料、设备的供货合同的签订。工程前期政府手续的办理以及市政配套工程的安排。与政府机关的充分沟通与良好关系,是项目成功的保证。

(三)成本管理

企业内部要制定劳动定额,根据工程量套用公司内部劳动定额,计算出人工总量。控制好人工总量,就能控制好人工费用,从而达到控制工程成本。加强材料管理,建立限额领料制度,严格材料出入库管理,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定期对施工机械检查、维修、保养,租赁的设备或周转材料用完以后立即归还租赁公司,既加快施工工期,又减少租赁费用。为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找各种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施工中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规范施工,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减少返工造成人工和材料的浪费。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

(四)安全管理

1、坚持安全管理原则

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2、制定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切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工程特质制定详细的项目安全风险预测及相应的保证措施,并对项目风险进行分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各部门、班组及个人,以便在项目实施全过程更好地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及培训,做好生产前的安全技术交底,生产中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预案,做好监管。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给建筑也创造了发展的基于,但是随着施工要求的不断提升,建筑企业只能够及时引入现代化管理体系来推动自身的发展,同时它还给建业企业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由于在建筑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有通过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才可以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东波,陈长娥.浅论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00031-00031.

[2]陈志荣.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

[3]陈锡磊.浅谈如何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8).

[4]贺亚辉.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1(18):27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