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邓娟

/ 2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邓娟

邓娟朱晏莹闫小红

舞钢市人民医院河南省平顶山462500

【摘要】当今社会护患关系日趋紧张,尤其是儿科这个高风险的科室更为突出,现在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儿童是家中的小皇帝,情感表达直接而单纯,当其生病住院时,对护理操作会有着不合作的举动;护士既要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又要考虑小儿的心理需求,还要顾及家属的情感需求,因此,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语言沟通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沟通技巧,但仅有语言是不够的,我们发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沟通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应用

1一般资料

以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个月~13岁,平均年龄(6.09±4.67)岁;住院时间5d~28d,平均(10.53±3.90)d。试验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年龄(5.67±6.02)岁;住院时间为4d~26d,平均(9.31±3.26)d。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沟通方法

2.1病房环境

患儿自身免疫力较差,因此,对病房的环境要求比成人患者的要求更高。护理人员要在护理的同时注意温度、湿度、通风等对患儿病情的影响。通常新生儿室的室温以20~22℃,湿度55%~65%。早产儿室温应保持24~26℃,相对湿度60%~70%,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光线适宜,光线太强容易使患儿情绪激动,影响患儿休息。室内装修应柔和,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卡通动漫人物,使患儿在治疗中处于放松状态,配合治疗。

2.2表情沟通

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贝恩认为,在患儿从医护人员处所得到的信息中,有7%的有效信息来自医护人员所提供的文字,有38%的有效信息来自其音调,有55%的有效信息来自其面部表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若医护人员的表情比较严肃,患儿容易产生惊慌及害怕的心理,甚至拒绝接受医疗安排。对于儿童来说,医护人员的温和、亲切的表情可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在护理患儿时,医护人员采用真诚的微笑、准确轻柔的操作,可显著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感,使患儿心理上主动接受治疗;当患儿的病情有所加重时,医护人员要表现出关切的表情,使患儿及家属都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

2.3眼神

护理人员的眼神对患儿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在与患儿沟通时,护理人员要用友善、和蔼、亲切的目光,使患儿乐于与护理人员对视,消除抵触情绪,为患儿带来愉快的心情,患儿情绪激动时,要学会用温柔的眼神安慰患儿,鼓励患儿配合治疗。

2.4动作和姿势沟通

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时,言行举止要得体,动作要轻柔,态度要镇定。在患儿生病期间,家属对患儿的状态以及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都特别注意,护理人员任何一个不合理的动作都可以引起患儿家属的担忧。另外,护理人员的言行若不当,很容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应该要过关,以熟练、准确、高效、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赢得患儿家属的信任,以便获得更高的满意度。

2.5触摸

适当的触摸患儿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特别是新生儿,由于对语言和肢体动作无法理解,所以护理人员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加强与患儿沟通,获得患儿的信任,还有利于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增强患儿肌肤的免疫力。当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温柔的抚触后,放松了对护理人员的芥蒂,对患儿腹部适当抚触,可以促进患儿肠胃蠕动加快,有利于排泄。

3讨论

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在儿科患儿的护理操作过程中,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可提高沟通效果,获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也使得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因此,护理人员应努力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尽可能地提高自我修养及护理技术水平,从而提升护理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使用常规的沟通方式与对照组患儿进行沟通,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与试验组患儿进行交流,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把非语言沟通技巧巧妙地运用于儿科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而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本研究支持了前人的观点。因此,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临床护理上值得推广使用。

4结论

非语言沟通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无疑增加了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拉进了与护理人员的距离,在儿科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儿采用非语言沟通时,要做到适时、适量,准确掌握沟通技巧。儿科患儿是医院特殊人群,与成人护理有很大不同,护理难度相对更高,不仅需要护理人员精湛的护理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时刻保持一颗耐心,尽量满足患儿的需要,稳定患儿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技能水平,还要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儿科护理事业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仙,赵秀萍,张海文.非语言沟通在急诊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家庭护士,2007,5(7B):74.

[2]任峰.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492.

[3]许逢非.非语言沟通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医疗装备,2012,25(2):88-90.

[4]郑蔚.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外医疗,2011,30(23):9-10.

[5]刘霞,李力.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吉林医学,2009,30(22):2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