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水毁的预防和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浅谈公路水毁的预防和治理

张素珍

甘肃省兰州公路局7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交通道路之一。公路是确保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路面性能对车辆行驶的舒适性有直接作用,但是路面受环境、雨水、车辆荷载等多重作用的影响,造成路面水毁病害,降低车辆行驶的舒适度。本文主要针对公路水毁预防和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道路工程;水毁;防治

引言

公路水毁是指公路沿线设施由于受到水的作用而遭到损坏的现象与过程。由于气候原因发生了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轻者路基路面损坏,影响公路通行能力,重者桥梁冲垮,中断交通。本文结合公路水毁修复工程的施工治理经验,谈谈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

1预防水毁全面养护

全面养护是指在对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及其排水防护等设施进行经常性的保养、维修与加固,使其各部分都处于完好状态,这样才能预防或减轻公路的水毁。因此,预防公路水毁就必须对公路桥涵及其配套设施进行全面养护。做到:(1)在日常养护中,有些工区、道班往往只注重路基、路面的养护,对桥涵构造物,路基排水防护设施的养护管理重视不够,而公路的水毁又往往由路基的截水、排水设施失养造成。每当高温化雪季节,山洪暴发,就造成路基边坡滑塌和泥石流等水毁危害。路面平整坚实,路拱适度,路面横坡度一般应控制在3%-4%,这样的路拱坡度更有利于路面排水。(2)路基边沟要保持畅通,平坡路段边坡沟底面要保持不少于0.5%的纵坡,并每隔30-50m设一出口,将边沟内的水流及时排山路基以外,防止边沟内水流积满后漫过路面。(3)要对桥涵构造物经常进行保养维修,保证桥涵排水不冲淤,并及时清理河床上游的沉积物和漂浮物,使洪水顺利排泄。(4)要对路基的排水、截水设施、路基的支挡防护工程,桥涵的防治防护工程坚持经常保养、维修与加固。总之,汛期前抓全面养护,把预防水毁的措施落到实处。

2查清水毁隐患是采取有效预防的前提

2.1路况全面检查

汛期前要加强对公路质量的检查,要特别重视对路排水设施及其防护工程的安全质量检查,而检查路拱是否适当,路面排水是否良好,路基等排水设施有无破坏,路基的边沟、排水沟和截水沟是否淤积,桥涵排水是否畅通,挡墙、驳岸、导流坝、护坡等砌石工程有无裂缝;如有裂缝应及时修补,防止洪水渗入造成水毁。同时要进行汛期的检查,监测汛情变化,发生水毁及时抢修。

2.2检查桥涵的排洪能力

桥涵的排洪能力不足是导致水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汛前要根据河道上游汇水面积大小及气象部门的汛情预报,并结合当地的水文观测记录,作好河道最大洪峰流量的预测估算,检查桥涵的排洪能力;若桥涵不能满足洪峰流量的排泄需求,则必须采取分流、导流、截流及清淤等工程措施加以治理,确保桥涵安全渡汛。

2.3河道冲刷情况检查

河床冲刷直接威胁到桥涵的安全。因此,汛前应检查桥址上下游有关导致河床冲刷的因素。青海的河流大多属于变迁性河流,要检查桥址河床变化情况,以便在汛期前及时采取加固桥涵基础的防护措施。

3完善公路的排水防护设施,增强公路的抗洪能力

公路排水防护设施的完善是防治公路水毁的重要措施,这类设施主要包括路基的排水设施,路基边坡坡面的防护工程,沿河路堤的冲刷防护与加固设施。

3.1路基的排水设施

路基的排水设施主要是指路基的边沟和设在路堑边坡上方的排水沟与截水沟,在挖方及半填半挖路基边坡顶部设的截水沟,以拦截边坡上方流向路基的地表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若路基边坡上方的山坡陡而长,应设两道或多道截水沟,其沟底要坚实,不冲不淤,必要时要加固铺砌,保持沟内水流畅通,并就近将沟内水流排往附近的自然沟内,水流落差较大时,要设置跌水或急流槽。

3.2路基边坡面的防护

防止路基边坡坡面的水毁工程措施,主要有砌石护坡或护面墙,砌石护坡能防止地面水及河水对路基边坡的冲刷。采取干砌或浆砌要结合坡度的陡缓,河水流速的大小来决定;护面墙是用浆砌片石砌筑的覆盖层,用于封闭各种软质岩层和较破碎的挖方边坡,防止水流冲蚀和碎石剥落,能有效地防止路基边坡的滑塌和泥石流等水毁危害。

3.3路堤冲刷的防护与加固

路堤冲刷的防护加固主要用来防止水流直接危害路基边坡及坡脚,可根据水流及河水流速采用石砌挡土墙、驳岸、护坡、铅丝石笼防护与抛石防护,为了改变水流方向,改善流速,消除或减缓水流对路堤的直接破坏作用,可结合设置丁坝或顺坝等调治构造物。

4治理公路水毁必须以预防为主

迄至目前,防治公路水毁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多,大多是发生水毁后,才进行抢修和修复。为减少水毁造成的经济损失及水毁后抢修和修复的费用,应设法消灭水毁隐患或一旦发现水毁苗头,就应及时进行预防治理。(1)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对历年来已发生的水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进行一些必要的科学实验,摸清情况和规律,找出发生水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门别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较合理的预防、治理方案和措施。(2)在洪水期间,认真做好降雨量、降雨区域、洪水流量、洪水位、水毁路线、桩号、损失情况等资料的调查、收集、整理工作,随时了解变化情况,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3)在公路建设的设计方面,要加强外业勘测工作,认真做好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多方面地考虑气候、环境、水文和地质等影响因素,增强防护意识。平原区、山岭区公路在设计上应考虑适当增加排水、防护设施的布设;沿河公路路基应适当采取各种防护加固措施,增强路基的抗洪能力,浆砌构造物的基础埋置深度一定要在洪水冲刷线以下;桥涵设计应认真调查水文、地质资料,计算流量、流速和冲刷深度,尽可能不压缩河床,避免长坝短桥,总体考虑调治构造物,要根据实地情况因势利导,避免硬性调水改河。(4)公路防护工程要结合水利工程、防汛工程通盘考虑,整体设计;在汛期应随时了解掌握与道路相关的水利设施的情况,做好一切应急措施和物资准备工作,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5)在日常养护工作中,要强化全面养护,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改变以往重养路、轻养桥的思想,日常养护工作中应经常检查构造物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决遵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加强桥涵养护工作,并做好桥梁数据采集工作,为搞好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打好基础。春融、雨季、洪水期间加强巡查工作,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对排水设施进行疏导、清淤。(6)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提高工程使用寿命,施工完毕要根据设计要求及时清理现场,清除废方,保证水流畅通。

5培训公路水毁防治人才

要搞好公路水毁防治工作,需要有一支掌握水毁防治科学技术的队伍,防治水毁要靠科技,应用和发展科技要靠人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公路水毁防治队伍,治理根治水毁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为此,公路养护部门要建立一支掌握水毁防治科学技术的队伍进行防治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水毁病害防治施工中,需要依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水毁对公路使用的影响。如水毁病害发生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水毁病害逐渐严重,确保公路正常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邹卫荣.公路水毁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福建建材,2019(1):38-39.

[2]蒋焕章.公路水文勘测设计与水毁防治.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01).

[3]罗天云.浅析公路水毁的防治管理工作.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