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科技情报研究过程中的专题翻译能力构建之反思中航工业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黄纯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航空科技情报研究过程中的专题翻译能力构建之反思中航工业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黄纯洲

黄纯洲

中航工业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黄纯洲

摘要:本文阐述了航空科技情报研究的特点,引出了专题翻译的概念,提出专题翻译在航空科技情报研究中的作用,结合实际工作,在情报和翻译人员培养、翻译方式、翻译手段、翻译质量保证体系、专题翻译能力构建等方面做出反思,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航空科技情报;情报课题研究;专题翻译;翻译能力引言专题翻译是航空科技情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在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深入构建专题翻译能力,进而助推情报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值得相关翻译人员、情报研究人员和关心情报专业发展的人员的深思。

1.航空情报课题研究及其目的1.1情报研究的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情报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状态下,传递给特定的人的特定部分的有用知识”。实践证明,情报绝不等同于信息,情报是经过智力加工的信息,是信息的浓缩和升华。而情报研究就是指根据要解决的特定问题或任务,在广泛收集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以及必要时进行实地调查和考察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对比、推理、判断、综合等逻辑思维过程,对调研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项科学研究工作。

1.2情报课题研究情报课题研究也称专题情报研究,它针对本单位科研生产中提出的问题或上级领导提出的要求确定情报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专题调研,通过信息搜集、信息分析和论证研究,激活知识和智慧,在一定的时间内,为用户提供解决其问题的研究成果的科学研究活动。

相应地,航空科技情报研究则专注于航空器的研制、生产、工艺技术、前沿技术动态、研发进展、关键技术的突破、发展趋势和国内外航空工业发展战略等等,针对用户需求开展相关的情报课题研究、预测、分析、动态跟踪等,将研究成果提供给用户参考。

2.专题翻译在情报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多语言翻译是开展情报研究的基石。为某一情报课题广泛搜集国外最新前沿信息,确定与型号任务相关度高的技术文献、国外专利、科技报告、国外标准、技术规范等,集中力量围绕这一情报课题组织翻译,即为专题翻译。专题翻译的成果可以是译文集,或基于译文和相关综合信息的综述报告、动态报告、情报快讯等等。翻译方式可以是全文翻译、节译或编译。

专题翻译紧紧围绕特定课题或任务,因此范围是特定而具体的。它有助于强化对课题研究对象的最新前沿技术、最新研发进展的持续跟踪,有助于整合团队能力,演练阵容,积累经验。

根据民用飞机燃油系统发展的需求,笔者曾选定《民用飞机燃油系统标准体系研究》这一课题。整个课题经历全面搜集国外军、民用飞机燃油系统设计标准、重点标准专题翻译、开展比较分析、撰写合理化建议报告等四个阶段。其中专题翻译历经5个月,形成民用飞机燃油系统设计标准译文集一份,再对这些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建立我国民用飞机燃油系统设计提出建议,形成情报研究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整个队伍的翻译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积累了大量飞机燃油系统的专业术语,加深了对专业技术的理解,拓宽了思路,找到了差距,明确了今后实施类似研究项目的程序。

3.专题翻译工作的现状由于航空科技情报工作以跟踪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最新航空技术为主,目前英语翻译在情报专题翻译工作中占主导地位。近10年来,航空工业下属各厂所外语语种齐全的特点正在逐渐丧失。例如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随着这批翻译人员的流失、转岗、退休等,这些翻译资源也在逐渐萎缩,甚至退出历史舞台。另外,由于情报翻译人员的社会评价、社会地位和认知方面的评价较低,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这些年情报研究人员的队伍不稳定,导致人才梯队青黄不接,缺乏专业领军人物。

由于翻译队伍面临新的形势,因此开展专题翻译时,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反思曾经走过的弯路,重新定位,使得专题翻译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进而促进情报研究专业的发展。

4.专题翻译能力构建之反思4.1调整人员配置现有的科研技术人员的英文水平已经大大提高,很多研究人员都能够直接阅读外文资料。因此,应该摒弃过去强调从外语毕业生中培养情报研究人才的做法,而尽可能从外语水平较好的工科毕业生中培养情报研究人才。实践证明,工科毕业生知识面广、对技术问题理解深、外语能力可塑性强,完全能够很好地结合预先研究工作承担起情报课题研究任务。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应用软件的不断涌现,计算机成为情报研究人员的主要办公平台,只有系统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技巧和方法,才能有效、高效地开展情报研究工作,因此应该配备一定计算机网络背景的人员充实到情报研究队伍中去,这样才能在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传递、信息安全与知识管理服务、数据挖掘、情报分析、网络化协同工作方面有质的进步。

4.2翻译手段要与时俱进要想实现翻译工作的现代化,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利用高科技工具来改变落后的工作方式,同时要强化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知识库来提高翻译质量,让翻译人员从机械的、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如查字典、查历史资料、文字输入、重复翻译、排版等),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提高专题翻译译文的准确性上,使译文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翻译软件的出现使翻译工作变得更方便、更容易。因此,翻译人员应采用先进的机器辅助翻译软件,如塔多思TRADOS7.5、雅信CAT4.5辅助翻译平台、DR.EYE译典通、谷歌在线翻译(GOOGLEtranslatortoolkit)等。其中塔多思TRADOS7.5和雅信CAT4.5辅助翻译平台的核心技术就是翻译记忆技术(TM,translationmemory)。它将人脑的创造性思维与计算机的储存功能完美地结合起来,重复内容永远不需要翻译第二遍,直接从后台调用之前已储存的语料库,给出译文或翻译参考。

同时,在专题翻译实践中,翻译人员会遇到很多无法转换成WORD文档的PDF,JEPG等文献资料,有时一些PDF文件年代久远,文字模糊不清,扫描歪斜,无法识别;有些PDF是加密文档,无法处理成WORD。而目前的机器辅助翻译软件在安装后只能嵌入WORD文档或与PPT,RTF文档配合使用,翻译人员在遇到格式复杂无法转换成WORD文档的文件时往往束手无策,不得不重新回归原始的翻译手段。因此,翻译人员还要熟练掌握各种OCR识别转换工具。例如ABBYYFineReader11,尚书8号,汉王PDFOCR软件等,这些软件可以完成PDF,JEPG等格式与WORD,TXT格式的识别和转换,在WORD环境下发挥机器辅助翻译软件的优势,从而达到提高翻译效率的目的。

4.3建立翻译质量保证体系众所周知,情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专题翻译质量高低往往与审校的水平直接相关。但是审校人员的知识面毕竟有限,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情报翻译产品需要有规范的质量衡量标准,一项翻译任务需要有规范、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在开始启动一项专题翻译之前,应明确专题翻译任务和项目负责人,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尽快建立术语库,并根据原文献搜集相关科技文献。对有疑问的术语或有模糊歧义之处征询专家的意见或咨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认。翻译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项目日程和建立的术语库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由专家组集体讨论解决。组织精兵强将完成初译之后,应将初稿交付译审,评定译文整体质量。译文交付前应进行再次审查和交叉校对,必要时进行译文的三审、四审甚至更多。

现场口译是对翻译能力和质量最好的检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翻译人员在日常的笔译过程中需要下苦功夫积累专业相关的知识,在承担压力巨大的商务和技术谈判谈判口译时才能做到从容不迫,心中有数。这就反过来迫使翻译人员正视差距,激发内心加强业务学习的意愿和紧迫感。

此外,注重用户反馈意见也是建立翻译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方互动,让我们找到差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否则只能永远是井底之蛙,自我感觉良好,水平难以长进。

4.4多途径构建专题翻译能力对于有志于从事情报研究和翻译的同志来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翻译能力。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迅速构建起专题翻译能力:a)网络论坛有“黄金”。情报翻译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论坛,在中国翻译(www.fane.cn),译网情深http://bbs.translators.com.cn等网站论坛上免费下载大量译者感兴趣的术语库和各类英文学习资料等,并学习术语库的制作方法,格式转换技术,领会翻译专家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等,在日常工作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b)C919等重大项目任务和压力能够促进翻译人才的快速成长。C919项目催生了大批合资公司和翻译需求,涉及到大量的商务谈判和技术谈判,包括工作分工(SOW)、产品报价(RFQ)、谅解备忘录(MOU),项目合作意向书(LOI),初步设计评审(PDR)等等一系列口笔译工作。如果翻译人员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积极准备,高度重视相关专业的笔译工作,必将会在短期内全方位大大提高能力,反过来也会为情报课题研究队伍锻炼和培养人才。

5结论与展望在开展航空情报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专题翻译能力是实现高质量情报课题研究成果的关键。展望未来,网络环境给航空科技情报研究工作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同时对专题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在重大项目中提高、成长和成才。

参考文献:[1]梁战平.情报学界的发展与进步[J].情报科学,2007.2,第25卷第2期[2]何劲.重视专题翻译在公开情报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J].情报杂志,2010.12,第2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