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刘泽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关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刘泽龙

刘泽龙

安徽基石置业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当前,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和施工组织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施工企业的发展,也给居民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制定合理施工方案、布置施工总平图以及做好质量的验收工作等方式,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解决对策

1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不过关

建筑工程施工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决定着工程的成本造价。但是许多施工单位对其不够重视,现场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素质和安全意识,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施工的安全性及施工质量,由于缺乏到位的管理,有些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着敷衍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过分依赖以往经验。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过关,有丰富经验的老工作人员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有一些技术理论的毕业生难以进行实际的高难度的工作,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1.2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混乱

建筑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由于工程涉及面广,所使用的材料种类繁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管理是最为基础的环节。可是有些企业管理人员将目光放在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方面,建筑单位都选择对材料的管理进行简单的安排,忽视了材料的管理,建筑材料的随意堆放和材料的闲置,导致材料的供应、存放、分发等环节相对混乱,甚至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有些材料变质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既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又关系到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1.3建筑工程现场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监管机制往往达不到预计的效果。现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安全教育、分项交底较为简单,缺乏针对性,监管工作人员只进行表面程度上的监督,忽视了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有些施工现场和施工方案甚至存在不符现象,技术操作行为不当,不规范,施工人员之间缺乏配合,为建筑工程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为安全生产构成巨大威胁。监管机制的不完善,造成工程上一些的额外支出,对建筑工程的成本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1.4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手段不完善

我国建筑企业对于管理手段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该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安全教育的交底相对简单模糊,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有些企业仅仅将管理手段的应用放置在理论的层次,在施工中,有很多地方由于人为疏忽导致安全风险,施工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没有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这是导致管理出现安全与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2关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

2.1完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

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纷纷建立了自己国家的BIM标准。此外,还通过政府介入,大力推行这些标准。比如,通过立法形式,强制性要求一些大的工程项目使用BIM。由于政府不重视以及缺乏成功的应用案例,我国建筑行业整体并没有充分认识到BIM这一划时代的技术产品在建筑业的应用价值。不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是设计院普遍对于BIM的认识不够。政府应通过政策手段和措施大力支持BIM的应用推广,实行“政府主导+业主倡导”的BIM管理模式,对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2.提高现场人员作业水平

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与施工人员的水平素质密不可分。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其一,重视管理人员技术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并增强起对新技术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其二,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责任意识,引导教育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负责,不遗琐碎、不留后患。其三,注重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其安全意识,引导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安全施工。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组织施工人员集体学习,从思想意识层面加强对安全施工的认识,防患于未然。

2.3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建筑施工企业在中标后对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进一步修改、充实、完善,对整个施工现场的施工过程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换言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对象。而且日后的工程项目结算和工程索赔都要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为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不断优化与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为正式施工做充足的准备。具体来讲,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仅涉及项目规模、工期、进度等内容,还应该制定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比如季节性施工的技术组织保证措施、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HSE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项目实施风险预测与应急处理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等内容,为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基本依据。

2.4优化施工现场资源配置

在建筑工程造价中,材料费用占据的比重高达60%。从某种程度上讲,原材料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水平。因此,要高度重视施工现场的资源配置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首先,在施工之前,根据各部门的资源需求状况,制定资源入场时间表。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施工现场材料乱堆乱放、大量堆积,还可以保证材料运输的有效性和利用率。其次,对于已经进场的施工材料和设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和维护。管理人员不仅要详细记录每一次材料的回收和入库情况,还要负责对现场机器设备的统一维修和管理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损耗或损失。最后,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根据现场材料的利用率实施奖惩,督促现场施工人员节约材料、爱护设备,节约成本。

2.5加强施工现场监督检查

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国家及地方建设部门颁布的新标准、新规范的学习。同时,参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制定的通病防治措施,严格督促现场施工人员执行。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加强日常巡检。监督小组由现场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做领导,并且配备专门的多媒体设备,以便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进行“取证”。每周召开工程例会,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公示,并以书面整改通知单的形式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封闭。同时,每一项问题都要编号存档,后续跟进检查,督促整改。对于出现问题而没有闭合的部门,可开具违约处罚单或暂不予拨付进度款。

2.6加强对工程验收的管理

建筑施工的工程验收环节是控制施工质量的最后一道“门槛”,必须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和中间验收制度。工程验收考虑的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质量和进度。在处理这两个问题时,要把确保质量放在第一位,杜绝盲目赶工期、赶进度的现象。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一旦在工程寿命周期对发生质量问题,必须严格追求责任。通过严格的工程验收管理制度,提高参建各方的责任心。另外,在工程验收环节也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建筑工程施工建造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化布局是保障建筑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推动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能够对施工建设中的资金投入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当前现场施工管理工作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值得反思。

参考文献

[1]梁正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策略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02:202-203.

[2]胡小芬.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6,10:221-222.

[3]张霄.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思考[J].建筑知识,2016,04:127.

[4]冯恒海.关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47: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