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吴少红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林凤娥小学510360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愈来愈受到重视,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人才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育人们的创新精神,在今天的情况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我们很多人都已认识到的。没有创新,我们就没有出路;没有创新,我们就必然要挨打;没有创新,不但我们的经济不能很快地发展,就连国家的安全也难以得以保障。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号召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这句话是多么富有时代精神啊!

纵观现在,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制定本国教育战略的时候,都把培养年轻一代的创造力作为国民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在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新一代,是我们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如何将现有的“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移”,这是值得小学语文教师深深反思的问题。

现今,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皆是文质兼美的典型范文,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下面就从阅读和写作这两方面的创造力教学来谈谈。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托兰斯说,创造性阅读要求:能从所读文章中发现问题,注意文章内容的分歧,寻找文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发现欠缺的因素或不完善的地方。这种阅读还要求边读边在脑子里思考:作者说的果真是事实吗?同样的问题能不能用别的方法解决呢?还有没有别的问题?如果让自己讲(或写)会如何表达?本人曾尝试过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激疑引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便不会有创造思维的产生。面对一篇课文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多想几个“为什么”或“怎么样”。如在教学《颐和园》时,我让学生读题后,便让学生分析,“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作这一篇文章?”正因为问题具有层次性,因而学生们都能畅所欲言,兴致甚高。尤其是第三个问题,学生基本上能把写景文章必需具备的要求及最常用的写作手法梳理出来。“那么作者是否像我们这些小作者那样安排写作的呢?”学生便在疑问中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这课书的学习,学得更专注了。除了可在读题后激疑外,一些关键的词句,也可以激疑。如《丰碑》中有一句“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那声音”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讲,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去,在读中悟,在讨论中逐步理解。同学们提出的见解都是很有见地的。另外,在教完一篇课文之后,也可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教学中也应在看似无疑处,设法激起学生的疑问,从而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2.质疑讨论。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她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该加以特别的关注和爱护,并给予巧妙的引导或解答。有时可以以疑释疑;有时可以点拨要点;有时可以将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辩析。例如,在教《将相和》时,我设下了一个辩论题:在赵国,廉颇和蔺相如谁更重要?学生有的说廉颇重要,因为在渑池会上,秦王就是因为知道廉颇在边境上做好准备,所以不敢拿赵王怎样,只好放赵王回去。有的反驳道,如果没有蔺相如,和氏璧就不能“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赵王就会受到秦王的侮辱。有的说,两个人都一样重要,正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所以秦国才不敢进攻赵国。最后经过回到课文中去朗读、理解,同学们都达成了共识。我所设下的质疑讨论也就达到了最终目的。

3.换向思考。换向思考就是改变一下思考的方向。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五位壮士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后,把敌人引上了绝路,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如果让学生换个角度来考虑:五位壮士不是引敌人走向棋盘陀,而是向主力转移方向的路走去,那将产生什么结果呢?这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又例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我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在课文学习的末段,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齐威王每一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很多倍,又或者齐威王并不骄傲轻敌,那结果还会一个吗?”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讨论,很多同学都认为,如果是这样的话,赛马的结果可能完全改变。田忌的第二场赛马之所以取胜,并不是仅仅调换了马匹的出场顺序就可以的,还有很多因素。这一点孙膑早已分析出来了,从而更能看出孙膑的聪明才智。学生在分析后也明白了:其实同样是一个问题,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正如苏轼诗中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样。

4.求异求优。求异是发散思维的基本功能。在创造性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去寻找与课文不同的解决方法。如教《跳水》一文时,我问学生:“船长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得救,你能想出其它办法吗?事实证明,学生的思考是广泛的:用一张捕鱼的大网拉开或在甲板上放个气垫子,让孩子往下跳;让水手爬上去救孩子;让孩子慢慢地往后退,等等。这些想法都表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求异。但如果继续让学生讨论,分析当时的条件和各种办法的可能性,学生便会发现只有船长的办法是最省时的,安全、高效,并由此体会到船长是个沉着、冷静、机智的人,这就是求优。求优求异的过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空间。

最后,对学生进行阅读创造性教学,还可以采用变序阅读,延伸情节,创造性复述和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讲求的是读写结合。从读到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作文是用文字或口头言语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它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创造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刘吉同志曾经举过这么一个例子:同样的作文题《我的父亲》,中国教育是课堂交稿,逼得有的孩子临时胡编乱造;而美国学校则是让孩子一周内交稿,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祖父乃至伯父,邻居和父亲的同事,使孩子更深刻地了解父亲。于是一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就出来了。因此他指出,大教育一定要“走出灌注”;“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出年龄”。由此可见,创造性作文教学对于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用新方式表达新思想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如何进行作文创造性教学呢?我认为首先要舍弃过去那种扶着不放,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都步步为营,框住学生的做法,因为这样只能写出千人一面的作文。作为教师,要创设情景,使学生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要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褒或贬,直抒胸臆,选材立意除旧布新,教学的形式要多变。例如在教完《山雨》后,我要求学生仿照该文写一篇作文,要求仔细观察下雨的情景,写一篇描写雨景的文章;在教完古诗《秋思》后,让学生编写一个现代白话写作的小故事,叙述诗中所表达的内容;学完《穷人》后,要求学生续编这个故事,并根据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展开合理的联想,以《假如……》为题进行作文训练;学完《小青石》后,我列出了三道作文题让学生选作。一是可以仿写,如用《两个贝壳》《两根竹竿》等为题仿写一篇童话;二是按要求创作童话。如故事中一定要有“狗,骨头,照相机”或“稻草,碳,碗豆”等事物,情节要合理,中心要明确;三是自由创作一篇像《小青石》一样蕴含一定道理的文章。结果学生写得兴致勃勃,题材生动,效果是显然易见的。另外,我十分主张学生进行多角度作文,如我布置学生在寒假观察广州的迎春花市,为写作收集素材。写作前,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反映花市的热闹场面,描写春节是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但我稍作提示,能不能突破自我,描写一下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下一些人破坏环境,不讲卫生的现象,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呢?一经点拨,学生文思泉涌,一篇篇角度不同、立意新颖的文章就写出来了。由此我想:只有多角度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观察作文、看图作文等各种形式的作文,不妨穿插在课堂教学之中。总之,多变换方式,多花点时间,对学生的写作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不容忽视的是,现今中小学生都出现作文素材“贫血症”。创造不是无源之水,创造离不开继承。要学生进行创新作文,前提就是让学生多看书,勤观察,善积累,灵活用。把别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因此,开展创造性的课外活动,让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联系在一起。让学校、家庭、社会联系在一起,就显得更重要了。总之,创造性作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以及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发展。

创造性教学是本世纪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体系,其研究的天地是广阔的。今天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需要创造型人才。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重任。让我们尽可能地从小启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