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缝线在滤过性抗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可调节缝线在滤过性抗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董仕婷

董仕婷

(广西钟山县人民医院542699)

【摘要】目的研究在青光眼手术中可调节缝线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6例(32只眼)青光眼患者在滤过性青光眼手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并观察短期和长期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无明显滤过泡形成者6例(6只眼),浅前房Ⅱα级2例(2只眼),眼压基本控制在9-16mmHg(1.06-2.11kPa)。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续随访,发现患者的眼压都能基本控制稳定,且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可调节缝线用于青光眼治疗手术中,可降低并发症,操作方法简单,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可调节缝线抗青光眼手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R7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271-02

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性的不可逆的眼病,现阶段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小梁切除术,但是手术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并发症较多,术后常出现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无功能行滤过泡、前方不能形成等并发症,成为长期困扰着医学界的一个问题。本文为减少小梁切除的术后并发症,选取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期间眼科采用可调节缝线治疗青光眼的病例,手术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文选取26例(32只眼)临床诊断为青光眼、需要进行滤过性抗青光眼的住院患者,其中女20例(24只眼),男6例(8只眼),年间在45岁至78岁,平均年内59岁。

1.2方法

上述手术都在显微镜下进行,所有的病例术前都进行了眼压控制,使之降低到正常标准。行球后进行麻醉,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方形约2mm×5mm的巩膜瓣,在弧度1/2巩膜部下放置抑制剂丝裂霉素C棉片两分钟;做以角膜缘为基地的结膜瓣,暴露巩膜大约为5mm×8mm[1]。然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前房穿刺放水后做1.5mm×1.5mm虹膜切除和小梁切除,分别从距角膜缘0.6mm的角膜用10-0实质层穿入至巩膜瓣两侧,各做一活接缝线,在经角膜实质层穿出,连续缝合球结膜。

1.3术后处理

如果术后眼压偏高,按摩后眼压没有下降,可以拆除缝线2根;如果滤过泡不明显,特别是在经按摩无效后,则在术后4d拆除2根缝线,为了使滤过泡形成,在拆除后要经下睑按摩眼球;如果术后眼压偏低,则可调节缝线可延迟至5周拆除。也即手术后要根据前房、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情况决定拆除可调节缝线的时间。

2.结果

术后无明显滤过泡形成者4例(5只眼),但是经过拆除可调节缝线后,都形成Ⅰ-II的滤过泡;发生浅前房IIa级2例(2只眼)。眼压均控制在9-16mmHg(1.06-2.11kPa)。同时对患者进行后续观察,最长时间为31个月,最短时间为4个月,平均在1年左右,26例(32只眼)患者眼压控制稳定,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无滤过泡消失或包裹性滤过泡现象。

3.讨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Sugar(1971年)介绍并采用了微手术,在部分厚的巩瓣下切除小梁网等组织。在早期的手术中,因巩膜瓣滤过量越大,对合越松,降压的效果就越好,术后发生低眼压、前房出血、浅前房等可能性就越大,随着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采用可拆除巩膜瓣缝线的使用使并发症逐渐明显减少。可调节缝线用于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具有很多手术没有的优点,其减少了抗青光眼手术术后眼压不稳定这种常见并发症,更好的控制了手术后的滤过水平,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手术后的并发症,使近年来滤过性抗青光眼手术取得的重大进展[2]。

近年来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是一些眼科医生优先考虑的方法之一,这个术式能够保证术后早期滤过性不至于过畅,对巩膜瓣的缝合较其它方法紧密,进而起到减少手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基本可以使眼压维持在9-16mmHg(1.06-2.11kPa)的合适水平。手术后拆线需要遵循以下时间:美国学者Higginbot认为可调节缝线拆除时间应该在4d之后,要根据术后前房深浅、眼压高低、滤过泡形态等因素决定,一般情况下,1次最好拆除1根线[3]。如果滤过泡、眼压、前房深浅比较理想,可以考虑在手术后3~4周拆线;如果在手术后第2天,滤过泡更隆起些,暂时不能拆线,眼压如果没有下降,术后第5天可以考虑拆线,如果滤过泡平,可以对其进行按摩,使眼压降至9mmHg(2.11kPa)左右的水平。

通过本组26例(32只眼)患者手术后3~23个月的随机采访,发现患者治愈效果良好,但是这个时间仍是不够的,我们仍需要对患者进行更长时间的观察,以便做到更好的效果统计,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在可调节缝线在滤过性抗青光眼手术中,采用的可调节缝线可以将虹膜瓣缝合的更加紧密[4];这个手术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手术者对手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眼压的调控有一定的方法,术后早期如果出现眼高压,可以通过拆线、按摩等辅助方法使眼压降低下来。正是因为手术的上述优势,手术并发症较少,手术后拆线简单、容易,手术中一次性用药,手术成功率高,另外,手术还能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的之处,这就为广大基层医院开展此手术创造了条件[5]。

可调节缝线的使用可主动调节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滤过量,通过按摩眼球和拆除可调整缝线使滤过通道在疤痕形成过程中仍能保持通畅状态,使手术能够得到理想的控制眼压水平的目的,进而使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大为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慧明,杨帆,田晓艳,蒋虹,刘晓霞.透明角膜侧切口联合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临床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08)

[2]鲁红宇,许威,张详元.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两种不同巩膜瓣应用的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0(03)

[3]栗印兰,李静敏,刘升强.透明角膜侧切口联合可调节缝线防止小梁切除术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2(03)

[4]HigginbothamEJ.Adjunetiveuseofmitomycininfiltrationsurgery.IsitworththeriskArchOphthalomol.2009

[5]黄胜.改良小梁切除与传统小梁切除的远期效果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