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手术病人在导管室的心理护理

/ 1

待手术病人在导管室的心理护理

张进李菲赵妍邵丹

张进李菲赵妍邵丹(辽宁沈阳军区总医院辽宁沈阳110002)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276-01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导管室

冠心病介入诊疗由于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病人容易接受等优点,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诊疗方法。但介入诊疗毕竟是一种有创性诊疗技术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并发症,为积极预防冠心病病人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做好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5月-10月在我科行冠心病介入的病人1638例,其中男1193例,女445例,年龄24~92岁,平均(58±2)岁。根据随机表分为两组:对照组816例,实验组822例。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病人在病房时,对病人讲明治疗目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治疗过程大致内容及配合的内容。实验组:病人在导管室待侯时,患者焦虑情绪反应可能最为强烈,可出现呼吸增快、口干、手心出汗等症状。此时,患者应学会用深呼吸[1]。方法是取平卧位,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用鼻子深呼吸,用嘴缓慢吐气。吸气时让胃部鼓起来,这意味着用全肺呼吸,吐气时将嘴唇拱起,缓慢均匀地将废气吐出。吸气与呼吸的比例为1:2,吸气时可在心理默数1、2、3,吐气时数1、2、3、4、5、6重复几次,保持一定的节律,1min以8-12次呼吸为宜(一次吸气和呼气构成一次完整的呼吸)。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使病人心情放松,避免紧张及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如不能消除紧张情绪,会使病人在穿刺不成功及手术过程中造成血管痉挛,造成手术不顺利。为减轻过度紧张情绪,经常与病人沟通,必要时,请刚做完的手术病人现身说教,根据病人理解程度,重点讲解指导有关内容,直到病人消除心理恐惧为止。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表示显著差异,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比较见表,实验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但因患者这方面的信息少,在术前会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调查表明,冠心病介入病人确有紧张和焦虑的存在,而且较为严重[2]。系统的术前教育和详细、具体的术前指导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减轻焦虑,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3]。在导管室待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和指导的重要性,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比较,血管痉挛发生率(1%vs4%,P<0.01),血压升高(1%vs5%,P<0.01),心率加快(1.5%vs4%,P<0.01)。实验组手术过程顺利。对照组痉挛手术过程不顺利,手术时间过长,病人不舒适以及医生过度疲劳。在医生穿刺时,台上护士与病人及时交流询问其有无不适,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心情放松,穿刺的成功率明显增高,缩短了手术时间,为尽快完成手术做好了充足准备。做好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做好导管室待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和指导,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避免情绪激动,解除思想顾虑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介入治疗,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花雷,牟江玉,徐艳.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术前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2001,16(2):14-151.

[2]李文涛,何晓明,王宜芝.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杂志,2001,17(2):48-491.

[3]郑耀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