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一策”用工配置管控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一企一策”用工配置管控实践

李博1梁军2路冰3常晓丹4张恺5

国网淮南供电公司安徽省淮南市232001

摘要:近年来淮南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水平取得明显成效,但受历史因素影响,公司内部依然存在用工总量大、配置不均衡、劳动效率低等问题,随着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入,“三供一业”业务移交稳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淮南公司深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深化开展“一企一策”用工配置工作,通过完善“一个平台”,优化“四项策略”,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全面激发人力资源活力,促进公司范围内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控制用工总量、提升劳动效率的目标,推动年度人力资源计划全面落实。

一、“一企一策”用工配置管控专业管理理念

“一企一策”用工配置是以劳动定员管理为基础,统筹分析企业用工现状、素质结构与人员需求、供给情况,因地制宜编制用工优化策略,规范开展人员配置等一系列管理行为。“一企一策”用工配置达标工作既是劳动定员管理的创新应用,也是贯彻落实“三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淮南公司将深化开展“一企一策”用工配置达标工作,与用工总量、专项补员、人才开发、劳动效率等人力资源计划指标有机结合,推动年度人力资源计划全面落实。

二、“一企一策”用工配置管控主要做法

1.“一企一策”用工配置管控方案编制

(1)开展全口径用工统计。按照劳动定员各专业(规划、建设、运维检修、营销等)、分用工性质(长期职工、农电用工、劳务派遣、业务外包等)、用工范围(市、县公司、集体企业等),编制各单位统计全口径用工情况表,全面掌握公司人力资源现状,了解各专业的超缺员现状,为开展用工配置优化提供现实依据。

(2)开展人员需求供给分析。统计未来三年各单位、各专业的长期职工、农电用工自然减员情况,以及根据高校毕业生招聘、全民支援集体回归等人员供给情况,按照时间、单位两个维度编制人员供给预测情况表。

(3)测算专业长期用工指导线。以全省各专业的核心定员平均配置率为基准,分别计算得出各单位的专业长期用工指导线,汇总各专业长期用工指导线,得出本单位长期用工指导线。

(4)编制单位长期用工优化配置及达标操作方案。以各专业用工现状为基础,统筹考虑人员供给情况,对照长期用工指导线,按照“一企一策”、“一专业一方案”分别编制用工优化策略以及配套综合措施。

2.深化应用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平台

依托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平台,根据超缺员分析确定人员流动策略,通过下达人力资源存量盘活计划指导各单位合理配置人员,同时规范内部市场配置方式,实现公司范围内用工优化配置。

(1)确定人员流动策略。由于历史沿革、管理差异等原因,公司人力资源配置存在单位间、专业间用工不均衡问题。淮南以市县公司整体配置率以及各专业配置率为依据,明确超员单位不得调整和缺员单位要有序从超员单位引入人员的管理原则,认真执行国网公司下发的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相关通用制度,制定人员内部流动方案审查流程,并严格执行。

(2)下达人力资源存量盘活计划。淮南公司以“一企一策”用工配置达标情况表为基础,科学分析各单位、各专业全口径用工配置情况,细化展示10大专业、151个班组的人员配置率,形成覆盖全机构、全专业链的超缺员图谱。在此基础之上,公司制定了涵盖本部、集体企业、阳光公司和县公司的“一体化”人力资源存量盘活计划。

(3)规范内部市场配置方式。采用岗位竞聘方式补充管理、技术岗位人员,其中配置率高于本部平均配置率的部门或专业,不再开展岗位竞聘;开展公司上下挂职、借用,培养选拨优秀人才到管理机关进行实践锻炼;对于机构调整或业务外包置换出的长期职工,运用组织调配方式,转岗补充至缺员岗位。

3.完善人员流动保障措施

为保障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平台高效运转,公司配套调整优化薪酬、培训、用工策略,实现人力资源各专业横向协同,充分发挥管理合力,促进人员有序流动。

(1)改进优化薪酬策略。一是优化绩效奖金分配模型。以薪酬数据调查为基础,通过调整公司绩效奖金岗位系数,加大薪酬向基层一线倾斜力度,鼓励基层一线员工积极提高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引导员工在生产一线岗位成长成才。二是设立生产一线专项奖励。针对一线岗位设置了安全专项奖励、营销专项奖励、生产专项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显著提升了生产一线员工工作效率。

(2)拓展员工成长策略。推进职员职级聘任管理,建立技能、技术、管理三个类别发展通道,延长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给予员工更大发展空间和平台,营造了有利于各类人才成才的环境;开展岗位序列动态调整,人力资源部根据编制人数,统一测算下达基层各单位作业组长层面预控计划,由基层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自主开展作业组长选拔聘任,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动态聘任机制;试点开展管理岗位与班组长岗位人员双向挂职锻炼,实现管理人员与技能人员优势互补,探索建立不同岗位类别间能进能出机制,形成网格化的职业发展通道。

(3)调整公司用工策略。淮南公司在非核心岗位稳步推进业务外包,严格按照业务定员要求,核定外包业务用工数量,在此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核定定员与实际用工进行修正调整,以业务模块人力资源综合配置率作为业务外包用工调整依据。业务外包工作实行计划管理,由业务部门编制年度业务外包方案,经人力资源部对专业配置率、外包用工总量审核后,方可组织实施。因业务外包置换出的人力资源存量,经转岗培训后,合理调配到缺员专业或单位,促进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2017年淮南公司将营销专业抄表催费业务整体进行外包,置换出长期职工21人配置至用电检查等缺员核心岗位。

三、“一企一策”用工配置管控成效

采用关键指标分析作为评估方法,淮南公司深化开展“一企一策”用工配置达标,强化用工总量管控,在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用工总量保持负增长,2017年全口径用工总量较上年减少145人,同比压降3.68%;通过完善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平台,优化用工、薪酬、培训等保障策略,营造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工作氛围,充分激发公司内部活力,促进劳动效率不断提升,2017年公司全口径劳动生产率完成34.38万元/人.年,较上年同期增长8.21%。2017年该项指标在省公司系统考核为A段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