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景宁三月三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景宁三月三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沈贇彦

浙江省建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4

摘要:以景宁三月三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为例,结合项目景观设计特点,从地域文化的表达等方面,提出景观设计思路,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宁城市广场。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0引言

广场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城市的“起居室”,是城市空间里最具公共性,最高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现代城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能从各个方面体现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和文化内涵。通过三月三文化广场的景观设计实例,归纳出广场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手法,使景宁城市和畲族文化更加绚丽多彩,使其成为既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景宁城市新形象。

1.项目背景

1.1区域概况

景宁地处浙南山地中部,隶属浙江丽水市,外舍古城地块位于景宁县城北侧,城北外舍新区,鹤溪东岸。外舍古城是景宁县的“新城区”,是未来景宁高端价值区。

1.2周边环境分析

“三月三”文化广场位于外舍古城地块的核心位置,东侧为居住小区,南侧为五星级酒店,西侧为总部基地大楼,北侧为市民行政中心,紧邻行政中心为景宁凤凰古镇。该地块总用地面积约65000㎡。周边建筑风格设计上总体以畲族民居风格为主。

1.3城市文脉分析

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本民族语言,和独特的文字符号。盘瓠传说在畲家世代相承,广为流传。畲族的图腾信仰中依然保有“星宿崇拜”痕迹。多用几何纹饰编织的彩带是畲族传统手工编织品,它具有鲜明的观赏性和民俗性,是畲族流传至今的活化石。

1.4当地习俗

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也称乌饭节和对歌节,这一天,各地畲族都要举办各种庆典,以纪念雷万兴将军。目前,三月三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设计愿景与功能定位

2.1设计愿景

千寻景宁一片情,云绕水闲百岁门。

携友荡漾疏影中,绿林幽道亭台逢。

荷香秋荻廊桥影,花径鸟语晓月明。

桥畔顾念雷将军,三月吟春颂盘瓠。

2.2功能定位

特色历史文化展示、大型活动举办地、休闲游览公园、城市防灾等是一个多功能满足外舍古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活动空间,一个改善城市环境的都市绿肺,一个体现畲族历史文化特色的休闲游览胜地。

3.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3.1时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良好衔接

文化分区重视特色,风貌整体强调协调,梳理文化资源,挖掘历史脉络。将时代特征(如:以人为本、重视生态、高技术高情感等)、城市文化特征(如:鹤溪八景、风土人情、自然地理、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加以提炼、创新,有机融入广场中,三月三广场考虑到景宁特有的凤凰传说,并与传统文化结合,提炼创新传达景宁特有的文化内涵。

3.2动态的文化体验以唤醒民族回忆

广场的设计中充分考虑景宁当地的一些民俗文化活动,例如二月二的火把节,三月三的乌米饭美食节、歌舞会、浪漫对歌,四月的廊桥文化节,八月的鱼灯表演,十一月的体育节等。设计留有足够的空间场地来丰富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

3.3静态的文化展示演绎城市空间

通过样式雷的烫样手法把景宁的八景图以立体的微缩版形式加以展示,同时样式雷的建筑艺术手法得到了传承。

3.4非物质文化元素的艺术表达

3.4.1抽象简化

运用畲族独特的文字符号、彩带图案化的符号装饰融入景观小品的样式中,或体现到空间的平面构图中,如三月三北广场提取畲族、汉族共同传统纹饰方胜纹为平面元素,寓意畲汉共荣。提取图腾信仰,星宿崇拜,以及畲族民俗等传统语素,融入景墙和浮雕等景观设计。在入口广场采用凤翼和具有畲字造型的门楼。雕塑题材丰富,内容上围绕景宁民俗文化,形式上与广场环境相协调,丰富了广场的文化地域特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彰现了人文思想,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3.4.2历史文化再现

景宁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其独特的凤凰传说、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古朴的民风无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广场中的文化墙、雕塑、景观设施均具有景宁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例如在几个分区中采用一系列的主题故事:“马天仙浮伞仙迹”,“三公主的凤冠”等。衔接西侧的办公区的万兴文化广场区,轴线上依次以活动广场—特色植物组团—雷万兴将军民俗雕塑—浮雕墙—背景林展开布置,是周边人群活动休闲健身的集聚场所。

3.4.3象征隐喻

与东部的居住组团相接的百岁韵律广场,提取景宁鹤溪镇的古老建筑景点——百岁门,配合水韵雕塑,表现历史长河中的景宁畲乡历史瑰宝。沿广场向东南两边延伸休憩娱乐空间,丰富东部居住组团的活动空间。百岁门是畲族人的生活场所,更是畲族文化的创造、文明的传承之地,经年累月,百岁门化为畲族文化的图腾与符号。鹤溪在历史上有几次汛灾,雕塑中船上的畲族人民象征景宁人民不畏艰险,奋勇拼搏来治理鹤溪河道。

3.4.3元素提炼

根据景宁特色民俗竹编、织带纹样等图形设计特色小品雕塑、特色灯具等,彰显地域特色。南侧溯源展示广场区,由古姓地雕、图腾柱、滨湖广场、临湖挑台、阳光草坪等景观节点组成,衔接道路延伸至中心湖区;沿街活动广场区取意畲族四大姓氏——盘、蓝、钟、雷,设置八个图腾柱,地刻字体纹样浮雕,形成独具畲族文脉的景观广场空间。

3.5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

采用新型浇筑式夯土工艺,表面肌理感强,结构稳定,经久耐用,同时也体现了地域特色的建筑材料风格。

4.色彩控制

4.1构筑物色彩控制——古朴、简约

提取“茶堂桥”色彩,以瓦、木材、石材、植物等自然材质作为亭台等构筑物的色彩基调,形成江南韵味的景观游园。

4.2景观小品色彩控制——明亮、突出

提取“畲族彩带”色彩,在景观雕塑,构筑物以及照明、道路等细节设计中运用较为明亮的色调进行点缀,并且在商业下沉空间区域,结合各种节庆活动布置色彩名明亮欢快的趣味小品,烘托商业氛围同时体现畲族韵味。

5.植物景观设计

三月三广场种植设计规划强调仿自然种植,淡化人工痕迹,丰富植物群落,以优选乡土树种为原则,避免单一植物种类引发大面积的病虫害。强调植物的多样性,乔灌草搭配丰富竖向景观。设计中以大量的乡土树种构成景观基底,由多种乡土树种构成密林地,供鸟类等栖息。在河岸的沼生植物区和水生植物区栽植再力花、千屈菜、鸢尾、香蒲、芦苇等乡土水生植物,供鱼类等水生生物栖息。

6.总结

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和形式,也使得地域文化在经历多年的沉淀之后可以透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将其应用于景观广场设计中,可以增强其历史性和艺术性,赋予其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城市的地域特质具有不可复制性,无疑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何凡.传统地域文化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芒种,2015(17)

[2]林菁,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15(6).

作者简介:沈贇彦,浙江省建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197907,女,汉,高级工程师,学士,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