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王文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王文广

王文广

身份证号码:13062519890528xxxx河北省保定市071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和道路交通有了更高的品质要求,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使道路设计越来越科学,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通过有效的设计与规划,能够很好地解决道路交通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城市市政道路更加合理科学。本文主要对市政道路设计现状及改进设计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现状;改进设计

1市政道路设计现状

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市区内及外围交通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提高。

在我们传统市政道路设计中,主要采用“以车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把机动车通行的质量放在首位,剥夺了行人及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公平的道路资源使用权。

市政道路设计工作者在展开设计时,普遍存在技术指标选择教条化的情况,对环境的综合因素调查不足,缺乏系统的有实质性的交通定量分析,且工程细节设计不足,造成工程实体与道路使用者需求贴合不准确,较易发生道路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带来诸如交叉口拥堵、慢行系统出行不便等问题。

在道路空间设计整体集约化利用效率上也有待提高,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设计结合较差,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城市环境的杂乱无章。

整体看目前的市政道路设计,虽然在逐步向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设计者们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最关键的环节,设计理念也急需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积极转变,仍有很大的主观作用发挥空间。

2市政道路设计对策

2.1“以人为本、路权平等”

在“以人为本、路权平等”的理念下,道路设计除了要考虑机动车通行需求,同样要以平等的原则考虑作为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行人及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的通行需求,其最直接的体现主要在于慢行交通的空间占比和在道路横断面中的摆放位置,例如在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中,应优先考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人行道分开设置,并保证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具有一定宽度,在交叉口范围也不应因机动车道渠化而压缩慢行交通的空间。在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城市总体路网规划及沿线景观绿化情况,设置慢行绿道,例如正在逐步完善的北京环二环路绿道。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间可结合市政道路两侧的用地采用不同高程或同一高程,由于目前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迅猛,建议在采用同一高程时应处理好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间的分隔措施。

2.2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技术指标

市政道路根据其在路网中的规划等级及定位,规范中都列有相应的技术标准,但由于周边地形、地质、水文、环境特征的不同,对技术指标的采用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实际道路设计中,完美的场地情况并不多见,应根据交通性道路或生活性道路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分清主次目标,合理把握技术标准的宽容度。例如,在城市快速路设计中,像平曲线半径、车道宽度、缓和曲线设置、小偏角、道路最小纵坡等要求一定要严格控制,而在城市支路设计中,在场地条件不理想的情况,若仍严格执行可能会有征地拆迁或其他较高代价,则上述指标的要求可考虑适当放宽,关注更多的应是道路如何更紧密的与周边用地出行无缝衔接。

2.3注重细节、模糊设计界线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骨架,承载功能较多、周边用地种类复杂,在设计初始,应对规划条件进行充分分析确定功能定位,对场地条件进行充分调查明确设计要点、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对道路范围内的各项设施统筹考虑,站在道路参与者的角度换位思考,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不放过设计中的每一项细节,同时,不要局限于道路红线范围,红线外衔接的现况或规划情况也应一并考虑,例如,道路红线外若为现况或规划商业、广场,要注意道路设计控制高程、铺装顺接、小型构筑物设置、行人动线等等;道路红线外若为绿地,可将人行道结合绿地景观设计统一考虑。使道路和周边用地有机融合,打造现代化的城市客厅和城市森林。

2.4整合提高道路空间利用效率

在当前城市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内尤其是城市核心区域的土地资源十分紧张,但城市居民对宜居环境需求却在逐年提高,城市机动车停车是各级政府经常面对的难题,目前随处可见的城市道路路侧停车、胡同小巷及人行道里的违章停车,即占用了地面资源,对人民生活及出行环境破坏严重,这就要求设计者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跳出传统设计思路,充分挖掘道路地下空间进行集约化设计,平衡道路动、静态交通和环境的关系。例如,在文化保护区内以平房、胡同为主,但停车需求量巨大,这种情况下利用周边市政道路结合综合管廊多点布设机械式地下立体停车库,即集约化布置了市政管线,解决了管线养护“拉拉链”的问题,又解决了地面停车资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将地面空间贡献给行人,再结合错时停车,不失为一种解决机动车停车、美化城市环境的方式。同时,在当下提倡公共出行、绿色出行的大数据时代,共享单车投放量迅猛,胡乱停放无序管理同样对城市形象造成极大影响,这时也可以利用街角绿地修建占地不大的机械式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

2.5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主要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来缓解城市内涝、降低地表径流、节约再利用水资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有条件应尽可能采用。在道路设计中可根据所在气候区采用半透或全透型路面结构,结合路侧渗透型排水沟或设置于分隔带内的渗透溢流井及盲沟实现,也可以结合地下空间,在道路范围内设置调蓄池。

2.6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BIM是国内新兴的全寿命周期信息技术平台,通过BIM信息采集、处理、利用,搭建道路范围内所有组成部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设计者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尤其是大型、复杂的项目建议采用。例如复杂的桥梁、轨道交通、管线或综合管廊出线节点,在设计阶段就可利用碰撞检测、安全分析、协同设计、数据同步等模块,对道路设计进行综合检测,避免设计出现问题带来的后期施工和管理阶段时间及经济损失。

结束语

市政道路设计的是一项多专业协调的综合性设计,设计者的设计观念需要随社会的发展和使用者的需求与时俱进,要做到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更重要的是从要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做到细节的人性化设计,时刻总结设计中的不足,并在后续设计中进行改善,形成环保、人文、美好、和谐的交通格局体系。

参考文献:

[1]沈强.市政道路设计现状与改进措施方案探讨[J].江西建材,2017(08):134+139.

[2]黄永彦.试析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常见问题及设计方法[J].江西建材,2017(13):162+167.

[3]胡洋.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0):252-253.

[4]杨哲.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解析[J].江西建材,2017(23):168+171.

[5]赵习刚.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5):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