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行专业化管理的搅拌站成本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试行专业化管理的搅拌站成本控制

裴朝广

中国铁建港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266071

摘要:本文以某试行专业化管理的搅拌站为例介绍了混凝土搅拌站的成本管理要点,并进行了分析,可为工程建设混凝土搅拌站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专业化;混凝土搅拌站;成本

1案例简介

2014年某公司在日照承揽某港区数个施工任务,混凝土数量达到八万立方米。公司以项目部为依托,抽调部分专业管理人员组建了岚桥搅拌站,负责搅拌站的建设、运营。搅拌站虽然属于项目部,但由搅拌站独立对物资、生产、成本、技术等管理,独立核算成本与产值,模拟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运行。这样的目的是对搅拌站试行专业化管理,以其加强对搅拌站的质量成本等全方位管理。

搅拌站有九名工作人员,含负责人、试验、物资、操作手等。料场占地3000平方米可存地材一万余吨,作业区占地1600多平方米。选用设备含两台HZS90混凝土搅拌楼及配套设备,2014年12月开始建设,次年5月正式提供混凝土。场内地面全部硬化,不积水不扬尘。场地建设费用190万元,设备投资340余万元。

2搅拌站的管理体系

搅拌站的顺利运营,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围绕“三控三管一协调”开展。建站伊始,我们就编制了搅拌站管理手册,并组织大家学习,在工作中抓落实,且不断完善提高。管理手册包含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对所有工作实行标准化管理。

建立的管理制度具备了以下特征:①有指导性和约束性;明确了人员分工和岗位职责。②有鞭策性和激励性。③有程序性,为搅拌站的工作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和指导。③有可操作性,对具体工作都有具体规定。③重在落实,在工作中要不折不扣地执行。6必须不断完善,必须不断按照“PDCA”这一循环不断改进提高,更加满足使用要求。制定一个好的制度是前提,抓落实是关键,监督制约、效果评价是保障,必须建立制度设计、制定、执行、评价一体化的制度管理运作体系。

3成本控制的要点

“开源节流”是提高效益,控制成本的通常做法。服务于工程项目的搅拌站因其服务对象受限,故“开源”不成,只能“节流”。加强各环节的成本控制,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堵住搅拌站的各种“跑冒滴漏”,达到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做好成本控制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重视个体与负责人的作用。

成本控制实际上是一个全员参与、个体控制的过程。说全员参与是指搅拌站的每一个人都会影响成本控制的结果,但成本控制的重点不是这些单个的个体,而是这些个体的直接领导者---搅拌站的负责人。现代企业对部门负责人的职能界定上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对本部门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如果负责人真正在内心有成本意识,在工作中就会无形的加强成本管理,就能实现整个搅拌站的成本控制目标。所以一定要重视负责人的作用,对其采取奖惩、激励措施,鼓励其带领全员进行成本控制。

3.2对材料严格管理

材料成本占混凝土成本的绝大部分,应重点进行控制。

混凝土价值较高材料有外加剂和水泥沙石,选定原材料时,要从性价比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尤其是在水泥和外加剂采购时,要考虑周全,严格把关。采购时应严格控制“量差和价差”,做到不超量采购,不高价采购。选用优质的骨料可以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强度保证率大大提高,从而可以节约水泥和外加剂,降低成本。不合格原材料如含泥量超标的河沙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成本。笔者做过测算,如河沙含泥量超标,为抵消超标物质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的影响,每方混凝土需另外多加20kg水泥,2kg外加剂,造成成本增加12元。

材料进场时,应检验材料质量,如外加剂的减水率等;在收料时应严格控制骨料尤其是河沙的含水率,确保不亏损。2015年搅拌站河沙核算节约1600吨,其他材料均没有亏损。

材料在存储时,应保证仓存质量,做到少损耗甚至不损耗。同时还应根据市场情况和施工计划合理控制材料存量,既不大量占用资金造成成本上升,也能保证施工生产。

3.3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反映了一个搅拌站的技术水平。配合比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同时也决定原料的用量具体情况,是成本控制的重要部分。优化配合比,合理选用胶凝材料替代水泥,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也可以降低成本。优质的骨料质量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也可以减少水泥和外加剂的用量,同样可以降低成本。同时,配合比要根据每一批次的原材料主要是骨料的级配情况进行调整,使得混凝土工作性能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减少外加剂、水泥等参量,以节约成本。

3.4对材料消耗进行定期核算。

材料消耗要做到“三算三比”,对原材料进货量、消耗量、理论用量三者进行定期核算,比对节超。试验室根据配合比和产量核算材料理论消耗,物资部门根据进料库存计算进货量,操作手统计材料消耗量,统计部门核算成本和产值。相关部门对核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报表,对于偏差项目分析原因,采取纠偏措施。材料超耗主要原因有存放损失、计量误差、收料控制等几个方面,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措施。对存放损失,要采用喷水覆盖等方式防止飞扬,防止外加剂和水的跑冒滴漏,防止水泥等洋溢;对计量误差,要定期对各个配料秤进行标定以控制计量误差;要提高收料员的责任心和水平,保证材料质量满足要求、数量无偏差。

3.5减少混凝土的浪费。

拌合站管理人员要保证每一方出站混凝土都能得到使用,要和使用单位密切沟通,掌握现场情况。①加强操作手和试验人员的水平和责任心,确保混凝土状态;②有预案有应对措施能对退货进行处理,或进行调整,或降级使用;③现场施工剩余的混凝土也应该降级或者改变部位使用。

3.6灵活控制人工费用

①严格控制用工数量,建站伊始,就确定人员定额,严禁超编,做到一人多岗,不浪费人员。②合理调配人员,在施工任务不饱满时可适当减少人员。③采用灵活的用工形式,把没有技术含量,不重要的岗位分包出去或采用临时工降低人工成本支出。

3.7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状态

根据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持设备的完好率,提高使用率,对降低成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①提高混凝土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保证计量准确,减少原材料消耗;③搅拌机状态良好,叶片和衬板间隙合理,可以减少磨损,延长机械及消耗件的寿命;同时可以保证混凝土充分搅拌,工作性能良好,从而降低水泥和外加剂的用量。

3.8对成本进行定期分析

各个部门对材料设备人工水电油等成本每月进行统计,汇总至负责人处进行比对分析。汇总核算时,一定要统计完整,确保核算准确。负责人召集大家对成本变动原因进行分析,并责成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运营成本情况

搅拌站运营两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本与产值如下表(单位:万元):

相比而言,2015年生产混凝土数量较多,产值较高,原材料单价低,所以相对平均成本较低;2016年,混凝土产量降低,平均单价因人工、设备折旧成本和材料成本上升而提高,但搅拌站仍然保持盈利。

5结束语

岚桥搅拌站由专业的管理团队,全寿命对搅拌站的混凝土生产设备、人员、物资、技术等进行统一管理,保证了专业化和较高的管理水平。结果证明,搅拌站实施专业化管理能控制成本,保证质量,为后续施工管理提供借鉴案例。

参考文献:

[1]林家乐,杜秀镜,浅谈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成本控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5(12):00057-00057

[2]刘涛,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4)

[3]于洋,浅析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及质量控制管理,[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01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