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与择期PCI治疗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与择期PCI治疗的价值研究

何斌

何斌

湖南省汝城县中医医院湖南汝城424100

【摘要】目的:探讨溶栓与择期PCI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72例,将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36例。两组都实行溶栓治疗,实验组同时加用择期PCI疗法,综合分析两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各组治疗后3、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明显比对照组的22.22%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3、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溶栓治疗后积极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施以择期PCI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提高预后效果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择期PcI;疗效

现阶段,静脉溶栓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1],而早期溶栓治疗则有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报道称,溶栓治疗的条件比较有限,且部分患者在溶栓成功后梗死复发的风险依旧较高[2]。对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溶栓联合择期PcI治疗方案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72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35岁-72岁,平均年龄(53.64±7.1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36岁-72岁,平均年龄(53.91±7.42)岁。所有患者都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有完整的病历资料。比较各组的年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3]

(1)周围血管病变者。(2)合并肝肾疾病者。(3)恶性肿瘤者。(4)治疗前出现心源性休克症状者。(5)有感染性疾病者。(6)依从性较差者。(7)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治疗者。

1.3方法

明确诊断后,所有患者都予以常规镇静、心电监护和吸氧等处理,并于溶栓前对其进行出凝血时间检查、血液分析、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检测等。溶栓开始3d,指导患者嚼服拜

阿司匹林(0.3g)+氯吡格雷(0.3g),静滴尿激酶(150万u),需控制静滴的时间为0.5h。3d后,调整拜阿司匹林用药量为0.1g,氯吡格雷用药量为0.75g。溶栓后,对患者辅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需连续治疗7d,同时予以口服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于溶栓治疗血管再通后的1w之内,对患者施以择期PcI治疗。若梗死血管的残余狭窄率<30%,无严重并发症,MIMI血流信号III级,即可判断为PcI成功。

1.4评价指标[4]

对各组随访6个月,了解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于治疗后第3、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观察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6.0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左室射血分数评价

实验组治疗后第3、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2.2心血管不良事件评价

实验组2例发生心绞痛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占总比例的5.56%;对照组8例发生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占总比例的22.22%。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2。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当血管内的斑块破裂之时,可形成血栓,并引发血管急性闭塞的情况[5]。相关研究表明,心肌缺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由心肌功能状况和心肌存活率这两个因素决定,而严重且持续性的心肌缺血则能导致心功能部分亦或者是完全丧失的情况,有甚者亦可出现心肌坏死,严重危及其生命健康。对此,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的早期再灌注治疗是保护患者心肌功能以及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一直以来,静脉溶栓都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操作简单,但梗死血管的再通率并不高,即使治疗成功患者的再发梗死率也依旧较高。PCI乃比较新型的一种再灌注疗法,可迅速并充分的对梗死血管进行开通,但其对设备和操作技术的要求则比较高,治疗时间也较长。若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十分危重,那么对其实行PCI治疗的风险则相对较高。大量研究表明,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成功后,再对患者施以择期PCI治疗,可有效提高其病情控制的效果,降低死亡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此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治疗后3、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总之,若条件允许,选择溶栓联合择期PCI治疗方案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救治,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步春.周志文.侯磊等.静脉溶栓联合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7,91(28):1961-1965.

[2]万方.张拓.沈玲红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8,21(1):3-7.

[3]张大鹏.葛永贵.王乐丰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再灌注不良对近、远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38(6):488-492.

[4]刘晓红.苟志平.宋建国.等.早期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5(3):228-230.

[5]付艳华.索冬卫.彭芳.等.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患者预后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8,1(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