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因子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研究

/ 1

类风湿因子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研究

王绵绵陈振杰陈艺婷

1福建省安溪县中医院福建泉州362400;2福建省安溪县医院福建泉州362400

【摘要】目的:针对类风湿因子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检查与诊断研究,判断自身抗体对于病情的抵御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之间的RA阴性患者共10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数据统计发现,自身抗体阴性组的IGM水平较其他组更低,且自身抗体组在压痛关节数上与其他组有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RA患者无论在年龄性别等常规问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整体性的自身抗体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占比为15%,一般这类患者的关节压痛数较少,且IGM水平较低,应引起临床诊断的关注。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阴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

引言

大部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表现为类风湿因子阳性,呈现类风湿因子阴性也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这种情况下完善其他自身抗体如抗CCP抗体、抗RA33、抗APF、抗AKA等抗体,以及一些影像学检查如关节平片、关节超声、关节核磁共振等有助于诊断,仍有很少一部分患者所有自身抗体均阴性,更增加了诊断的难度,需要在有比较丰富的风湿病学专业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诊治。有些患者因为长期在基层医院诊治但无法确诊而造成关节破坏、功能障碍甚至残疾1。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这种容易误诊的情况更应引起注意。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之间的RA阴性患者共100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66例,年龄分布于48~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2±7.54)岁,所有的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2。

2方法

次日空腹采集血液3毫升,收集血清进行测定,检测CCP抗体方面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RF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最终自身抗体阴性组的标准根据两次的检查定义为CCP、RF均为阴性的患者,根据自身抗体阴性的确定指标分析CCP与RF对于RA患者的临床特性[3]。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用X2表示计数资料,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结果

全部共100例患者中检测结果CCP、RF均为阴性患者组15例,占比15%,CCP、RF均为阳性患者组61例,CCP、RF两者具备其一的抗体阳性患者组24例,三组患者在性别与年龄等常规因素的构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RA患者之间的临床症状比较分析,详见表2,RA患者之间的实验室指标比较分析,详见表3。

4结论

类风湿因子以变性IgG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阳性率达80%,效价的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并不呈比例,但高效价则说明病变活动。因此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之一,但阴性并不能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必须结合临床综合考虑。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风湿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长短、全身的状况、病情的严重程度、关节有无破坏,有无预后不良的因素,进展的速度等以及对各种药物的耐受情况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大体而言,有单药治疗、联合治疗甚至生物制剂治疗几种方案,需要有经验的风湿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4,并且定期随访观察下不断调整,直至最终临床缓解。CCP操作简便,灵敏度、特异性较高,易于质控,有助于诊断早期RF阴性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降低漏诊率;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预后判断有其重要价值。自身抗体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占比较少,一般这类患者的关节压痛数较少,且IGM水平较低,此类特征对于临床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范列英.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0):632—634.

[2]秦志芳.王杰,殷文盒.RF滴度对娄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诊断的探讨[J]上海免疫杂志,1997,17(2):119120.

[3]钱龙,曾庆馀,黄少弼,等.APF的检测及其在娄胤湿关节炎中的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系志,1999,3(2):100-103.

[4]宫怡,冯秀嫒,竺红,等.抗角蛋白抗体定性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病睛评估的价值[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29(2):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