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生猪养殖模式与疫病防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论述生猪养殖模式与疫病防控

穆春云

响水县南河畜牧兽医站224000

摘要:在我国养殖业中生猪养殖是重点项目,我们想要使生猪养殖的规模扩大,并保证生猪额质量,就必须拥有一套优秀的养殖模式,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去进行生猪养殖。同时,生猪养殖的过程中极易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导致生猪出现疫病,我们就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疫病防控手段,从而切实的提升生猪养殖效率与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对生猪养殖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疫病防控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猪养殖模式;疫病防控;论述

我国的生猪养殖进入到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的生猪养殖虽然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地方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出一套良好的养殖模式,从而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率。与此同时,我国生猪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恶劣以及一些人为因素,极易导致生猪养殖中出现割裂疫病,这极大的影响了生猪养殖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所以我们必须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并对出现的疫病进行及时的控制解决,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生猪养殖模式

1.1育肥猪养殖模式

育肥猪养殖模式,即是指仔猪逐渐变肥胖的一个过程,此种养殖模式比较适用于小型养殖,比如家庭式养殖,养殖户可以按照养殖环境选择猪源数量以及成本投资量,再加上育肥猪生长周期较短,因此,此种养殖模式的风险性较低。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产业中,这种育肥猪养殖模式非常重要。如果所在地区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小规模或者是家庭养殖中可以采用此种养殖模式,且风险性较低。总而言之,这种育肥猪养殖模式是我国养殖户提升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1.2母猪养殖模式

母猪养殖模式,即指通过采购种猪或者是选择其他繁殖能力较好的母猪,进行猪仔销售、生产的一种模式。这种养殖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资金回收快,且资金投入量较少,可以适用于家庭式养殖或者是小规模养殖户。同时,这种养殖模式也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市场依赖性不足,且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低,如果遇到市场低迷期,则会严重影响到仔猪的供应,在面对此种情况时养殖户往往通过淘汰方式来解决,使得养猪时间延长,在农村生猪养殖当中,母猪养殖模式的应用较为广泛,同时也是家庭式养殖的主要模式。

1.3自繁自养模式

自繁自养的生猪养殖模式,集合了母猪养殖以及育肥猪养殖两种模式的特点,并且有效避免了模式中缺陷的问题。通过整合母猪养殖以及育肥猪养殖两种模式,使得整个产业链变长,如果遇到市场低谷期,养殖户可以对猪的价格进行调整,进而将其售出,如果市场情况变好的话,则可以将其调整回来。这种生猪养殖模式对养殖户来说比较灵活,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模式因为产业链较长,需要资金以及养殖环境具有较高的标准,此外,此种模式也能分为不同规模程度的养殖,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养殖情况,确定养殖规模。自繁自养模式思路对养殖户而言,是一种比较不错的养殖办法。

1.4产业化养殖模式

生猪养殖模式当中通过“企业+农户”的方式形成一种新的产业化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之下,从猪场的建设、地址选择再到饲料喂养、检查以及免疫等各个阶段都由合作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以及服务,养殖户将猪培育成肥猪之后由企业直接回收。由于此种养殖模式产业链较完善,养殖户所需要面对的风险较低,同时对整个养殖业的发展、行业就业的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力推进产业化养殖模式有助于养殖户提升经济效益,促进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1.5其他模式

除了上述中的集中养殖模式之外,其实还有一些其他养殖模式是可以应用的,比如生物发酵模式、猪-湿地-林生态式模式以及资源集约式的养殖模式,这种模式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养殖效率与质量的。而经过实际的分析可以发现,我们可以科学合理的运用此种模式,进而通过生物发酵的方式,采取有效对的措施对猪所产生的粪便臭水进行合理的回收再利用,这样就可以确保猪的生长环境良好。若是将此种模式与产业化养殖模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就势必会得到良好的养殖面貌。

2、疫病防控对策

2.1严格把关检疫流程,有效控制猪源

控制猪疫病首先应当从根源上进行严格把控,在引进猪源以及种猪之前,应充分了解猪的实际情况,选择信誉较高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其次,由当地检疫机构对购买的种猪以及仔猪进行检查,确保猪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然后,养殖户要坚决拒绝有疫病的猪只以及有疫区的猪供应商,切记贪图便宜购买一些价格便宜的养殖用猪,如果因为猪源的不安全性而导致猪群发生疫病以及潜伏带毒的猪只,将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防控生猪疫病要保障猪源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并对购买猪只进行严格的检查,为后续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强化建设猪舍,确保防疫设施良好

建设猪舍也是控制疫病的主要办法。按照养殖用途的不同,对猪舍的建设进行调整。比如,生猪与肥猪,应当控制18~22℃猪舍温度,这样才有助于猪的生长发,而且喂养效果也非常好。按照不同季节的气候、温度等情况,做好猪舍的保暖、通风、御寒等工作,防止因为天气原因发生猪只死亡的情况。如果条件允许,养殖户应当随时做好防疫对策,以及相应通风设备的完整性,便于及时应对疫情,尽量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2.3增强养殖管理,执行疫病防控对策

生猪疫病防控的主要重点还是在于人为管理,因此,应当加强人为养殖管理,将疫病防控对策贯彻落实。尤其是养殖环境、猪只以及人员3方面,应当着重进行管理,定期对猪舍消毒清理,通过生物发酵方式来处理猪产生的粪便臭水,人员进出养殖场应当做好消毒工作,隔绝外来病源。

2.4开展疫病检测

对猪只开展疫病检查是控制疫病最有效且最直接的一种办法。特别是一些大规模生猪养殖场,应当健全完善疫病防控措施以及检查制度,定期对猪只进行疫病防控和免疫抗体检查,针对一些猪群中常见的疫病进行重点检查,比如圆环病毒、猪瘟等,通过疫病防控和检查手段落实各项疫病控制工作,及时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并给予解决,为生猪疫病提供良好的应对经验,保障生猪健康生长发育。

2.5注意事项

根据响水县的自然环境特征,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强化避免的措施。例如,夏季雨水多而集中的特点,空气潮湿容易引起病毒微生物的繁殖传播和饲料霉变,也是害虫等生长发育的高峰时间,因此夏季应积极采取驱虫、杀虫等有效措施,注意饲料保存环境,杜绝使用霉变饲料等措施,保障生猪防疫工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养殖户应加强与检疫机构的合作,及时获取生猪检疫工作的前沿消息以及保障手段。总之,疾病防控是生猪养殖需要面对的重要风险,应切实采取多种手段保障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对养殖行业需求量逐渐增大,使得养殖规模得到扩展,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又提升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我国的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当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最佳生猪养殖模式,同时加大对生猪的疾病防控力度,使用多种措施和手段来落实防控工作,避免出现养殖安全隐患,促进生猪快速的生长。而相关的养殖户也要提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并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生猪养殖的更快速、稳定发展,为人们带来安全健康的肉类产品。

参考文献:

[1]关于当前种鸡场疫病防控的探讨[J].季艳菊,张伟.养禽与禽病防治.2013(10)

[2]我国生猪养殖模式与疫病防控[J].杨和平.农民致富之友.2017(18)

[3]我国生猪养殖模式与疫病防控[J].兰刚.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7)